浅议孔子学院发展现状自2004年以来,孔子学院已经走过了14年的历程,在汉语推广和中华文化传播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本文试图概述孔子学院发展历程,分析发展态势,指出发展问题,提出解决思路,以简要阐析孔子学院发展现状。
标签:孔子学院汉语推广中华文化传播发展现状一、孔子学院发展历程相比于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家,中国汉语推广起步较晚。
1950年7月,清华大学为来自东欧国家的来华留学生举办了“中国语文专修班”。
这可谓是中国最早的对外汉语教学。
之后,类似于这样的专修班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涌现在中国各大高校,尤其是各大外语院校及综合大学。
在这,不得不提及一所大学,北京语言大学。
该校于1962年创办,时名为“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
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教学、中华文化教育便是其建校目的。
此外,民间还存在许多市场化汉语推广机构,国内有“新东方”、“中文时代”等汉语学校,海外有诸多“华文教育”机构。
孔子学院历史可以追溯到2004年在乌兹别克斯坦签署的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合作办学协议。
协议规定,塔什干孔子学院依托塔什干东方学院成立。
但其运营时间晚于同年11月设立的韩国首尔孔子学院,直到次年才开始运营。
自2004年以来,孔子学院已经走过了14年的历史。
截止2017年底,全球146个国家(地区)建立起了525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孔子课堂。
①发展不可不谓迅猛。
二、孔子学院发展态势孔子学院如今已遍布全球六大洲,尤以北美、欧洲和亚洲最为密集。
在北美,起初汉语教学仅限于华人移民及其后代。
但囿于求学、工作等原因,从移民第二代开始,说汉语、识汉字已经不再是华人移民的必备技能了。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中美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华文教育开始在美国兴起。
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开设孔子学院数量最多的国家。
截至2016年,全美共拥有109所孔子学院和348个孔子课堂,其中包括2008年设立的全球第一家电视孔子学院——黄河电视孔子学院,注册学生达40万。
而根据美国2005年的一份调查显示:全美开设汉语课程的中学只有200所,仅有2万人学习汉语,只占学习外语孩子的1%。
②可谓是,几乎无人学习汉语。
通过对比,我们不难看出美国已经刮起了一股“汉语热”。
相比于北美,欧洲学习汉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近代来华的传教士,之后扩展到汉学家。
但面向公众的汉语教学起步同北美一样,起步很晚。
目前,欧洲大陆拥有百余所孔子学院,开设密度高居五大洲之首。
欧洲首家孔子学院——斯德哥尔摩孔子学院于2005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成立。
全球首家商务孔子学院——伦敦商务孔子学院和首家中医孔子学院——伦敦中医孔子学院也落户于欧洲。
但孔子学院在欧洲的发展态势并不乐观,尤其是在英国、法国、德国和西班牙。
这主要是由于“当地语言保护政策和意识形态上的困难”。
为推广本民族语言和文化,英国设有英国文化委员会,法国设有法语联盟,德国设有歌德学院,西班牙设有塞万提斯学院。
虽然孔子学院开展的汉语教学和中华文化教育活动并不会强加中国的价值观于学习者身上,但欧洲国家仍心存芥蒂,民众心中不安者不乏少数。
在亚洲,孔子学院发展最好地莫过于韩国、日本、泰国三国。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国立汉城大学(现为国立首尔大学)、成均馆大学和韩国外国语大学就设立了中文专业。
全球第一所开始運营的孔子学院也在韩国首尔。
在2009年,开设有汉语课程的韩国高校数字就已经达到了631所。
韩国学习汉语不仅局限于国内,也有不少人来华短期培训或留学。
来华留学生中,韩国留学生人数最多。
而第二大留学生生源国是日本。
在日本,汉语已经是第二大外语,学习汉语的人数多达百万人。
除了普通的汉语教学,在日本设立的孔子学院的一大特色体现在中国问题研究的学术人才上。
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北京大学与早稻田大学合作设立的孔子学院。
一方面,北京大学定期派出学者赴日讲学,教授中国研究等课程;另一方面,北京大学定期邀请早稻田大学学者来华讲学,加强学术交流。
与韩国、日本相比,泰国进入儒家文化圈时间并不长,汉字传播影响不广也不深。
但泰国孔子学院的发展俨然是一颗新星。
汉语课程已覆盖小学、中学、大学等各个教育阶段。
社会上,华文培训班也层出不穷。
这股学习汉语的热潮与泰国诗琳通公主密切相关。
她早年师从中国大使馆选派的中文教师,后赴北京大学交流学习。
现如今,每年4月份,她都会来华访问,回北京大学看望泰语班师生。
在自己研习中文、学习中华文化的同时,她也积极向泰国介绍中国,促进泰国汉语教学,甚至推动了泰国政府出台了《促进汉语教学,增加国家竞争力的战略规划》(2006-2010五年规划)的政策。
三、孔子学院发展问题及解决孔子学院发展态势不可谓不迅猛,从0到525,只花了13年。
数字的背后是中国日益强盛的国力和世人日益增强的了解中国的欲望。
大厦不能一天能够建成的。
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中国形象的塑造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迅猛的孔子学院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值得引起学界、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与反思,以期早日解决。
在发展规模与质量方面,孔子学院发展至今,规模可谓宏大,多达525所,但质量却参差不齐。
针对孔子学院质量评估,目前主要有两种形式,专家团评估(由孔子总部组织)和自我评估。
但评估办法至今仍未公开。
学界无法获知评估体系的具体指标,更别谈对其科学性与可行性的讨论。
在这一方面,吴应辉归纳总结了孔子学院评估体系的10个一级指标及52个二级指标,可操作性强,值得借鉴和参考。
与评估体系紧密相关的是整改与淘汰机制。
在查阅国家汉办网站及相关文献后,笔者并未见到孔子学院整改与淘汰机制的相关文件。
如果没有正常的整改与淘汰机制,那么就无法起到评估机制的监督与督促作用。
这样一来,个别管理混乱、经营不善的不合格的孔子学院一方面占用着大量的资本、人力等资源,一方面又无法起到促进汉语教学、传播中华文化的作用。
可谓是尸位素餐。
更为可怕的是,这一现象导致的负面影响需要用更为长久的努力才能加以消除。
因此,建立起配套的整改与淘汰机制显得尤为必要。
在评估中,对不达标的孔子学院,总部一方面要责令限期整改,另一方面要对整改措施加以指导。
如限期整改仍不见效果,则应采取更为严厉的措施,暂停办学以整顿。
如情况依旧,那可以更换国内承办高校。
如问题出于外方,态度消极、沟通不畅,那可以考虑关闭该学院,另寻真诚的合作伙伴。
在学院运作及管理方面,孔子学院由孔子学院总部,也就是国家汉办直接管理,中方需要摊分的一半费用也全由国家汉办全额拨款。
而国家汉办隶属于教育部,这也就是说孔子学院的费用由中国政府全额拨款。
简而言之,孔子学院是官方汉语推广机构。
而这也是欧洲国家和民众所忧虑的:借教汉语为民,行意识形态输出之实。
为打消这一顾虑,促进孔子学院发展,孔子学院可考虑引入社会资本。
这样一来,官方色彩得到淡化,运营经费也得到了解决。
可谓一举夺得。
法语联盟可以作为一个很好地教材,加以学习。
法语联盟就是一个民间法语推广机构,经费全部来自于社会赞助、合法经营等。
自负盈亏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也可以倒逼孔子学院办学质量的提高。
在教师、教材和教学方法上,孔子学院还存在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
目前,教师缺口大。
一方面是派出专业汉语教师主要依靠于国内高校,人数少;另一方面,派出教师大多只会英语,派到非英语国家,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
为弥补这一缺口,国内定期招募一定数量的志愿者参与教学。
但志愿者教学经验不足,加之服务年限短,教学反响并不是很好。
对此,国内高校在加强派出教师和志愿者的培训之外,还应扩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规模。
教育部应给予政策性支持。
在教材上,虽然孔子学院和相关高校组织编写了一批反响较好的教材,如《汉语900句》、《中国历史常识》等,但高品质、多语种、多层次的教材还是缺乏。
教学方法涉及到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
目前,实现汉语国际教育本硕博一体化教育的高校少之又少,办学实力强的高校更少。
显然,各高校应该在此发力,助力汉语海外推广。
如今的中國,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世界各国的往来日益密切。
中国需要讲好自己的故事,塑造好自己的国家形象。
世界不仅希望倾听来自中国的声音,更希望走进中国,了解中国。
而语言,就是这么一座桥梁。
肩负起推广汉语与传播中华文化的孔子学院更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1]刘旭:《中国孔子学院历史发展研究》,《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1卷第6期。
[2]吴瑛:《孔子学院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9年第7卷第5期,第28-33页。
[3]吴应辉:《孔子学院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教育研究》2011年第8期,第27-34页。
注释①数据参考自国家汉办网站,http:///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10961.htm,上网时间:2018年5月17日。
②数据参考自人民网,《40万人学中文!美国“汉语热”进入新阶段》,http:///n1/2016/0506/c1002-28331691.html,上网时间:2018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