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1.病室环境简单、保持安静、整洁、阳光充足、空气新鲜。
2.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3.向新病人详细介绍有关制度。
4.病人入院后按不同病种安置病室,测量生命体征。
5.急性期卧床休息,高热及有合并症者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及轻症者可适当活动,谵忘及有精神症状者,如放床栏以防坠床。
6.按医嘱给予饮食,呕吐、腹泻者鼓励多饮水与补充电解质。
7.密切观察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
8.昏迷、高热者按昏迷及发热护理常规。
9.有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者应严格限制饮水量,输液时奕减慢速度,准确记录出入量。
10.病情危重或长期卧床者做好皮肤护理。
11.熟悉各种传染病的并发症,密切观察其先兆症状。
12.做好精神护理,消除顾虑与急燥情绪。
13.观察所有药物的副作用及过敏反应,出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
14.做好卫生常识室教,按不同病种,向病人讲解预防知识。
主要传染病护理常规
一.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结肠粘膜溃疡,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变,夏、秋季多见。
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里急后重及排脓血样便。
1.执行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2.进行消化道隔离,大便培养连续三次阴性后方可解除隔离。
3.急性期病人应卧床休息,避免烦燥、紧张等不良情绪,频繁腹泻伴发热,疲备无力,严重脱水者协助床上大、小便,以减少体力消耗。
腹痛剧烈者应用热水袋热敷。
4.严重腹泻伴呕吐者暂禁食,静脉补充营养。
能进食者可给高蛋白、维生素、易消化、清淡流质或半流饮食,少量多餐,多饮淡盐水。
5.加强肛周护理,每次便后清洁,每日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以保持肛周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6.观察并记录大便次数,性质及量,标本采集应采集脓血,粘液部分,及时送检,提高阳性率,病人粪便,呕吐物必须严格消毒处理。
7.对中毒性菌痢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专人监护,每半小时或1小时测量生命体征、神志、尿量一次。
病人平卧或置于休克体位,有计划集中安排各种检查、治疗、护理操作,避免过多搬动病人。
二.伤寒与副伤寒
伤寒与副伤寒是由伤寒杆菌与副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不持续性发热,相对缓脉,特殊症状,玫瑰疹,脾肿大,白细胞减少等特征。
1.执行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2.消化道隔离直至临床症状消失及大便培养三次阴性后方可解除。
3.绝对卧床休息至退热后1周,恢复期无并发症者可逐渐增加活动量。
4.高热者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
鼓励并协助病人多饮水,保证液体摄入。
5.发热期间应给予营养丰富、清淡、流质饮食,少量多餐,避免过饱,恢复期逐渐增加进食量。
6.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神志、局色变化,观察大便颜色、性状,有无大便隐血、腹痛、腹肌紧张等并发症表现。
7.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发生,保证至少隔日排便一次。
8.遵医嘱使用抗生素,以便及早控制炎症,减少内毒素释放,并观察药物副作用。
9.出院进做好卫生知识室教。
三.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临床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短期轻度发热、腹胀、肝压痛、肝功能异常,部分病人出现黄疸。
(一)一般急性肝炎
1.执行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2.消化道隔离四周。
3.急性期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疲劳为
度。
4.急性期给予清淡、易消化、多维生素饮食,鼓励多饮水。
5.向病人及家属做好卫生知识室教。
(二)重症肝炎
1.执行一般急性肝炎护理常规。
昏迷者按昏迷护理常规。
2.绝对卧床休息,了解病人生活习惯,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3.多与病人进行沟通,指导病人保持豁达、乐观心情,增强战胜疾病信心。
4.严密观察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变化,有并发症征兆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抢救。
5.根据饮食原则,结合病情,指导合理饮食。
各型肝炎病人均不宜长期高糖、高热量饮食、腹胀者减少产气食品,各型肝炎病
人均应戒烟饮酒。
四.霍乱与副霍乱
霍乱与副霍乱是分别由霍乱、副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消化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为:剧烈的无痛性腹泻、大量米泔样排泻物,严重失水,肌肉痉挛、虚脱等。
1.执行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2.消化道隔离至症状消失6天后,大便培养每日一次,连续3次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3.病人卧床休息,做好生活护理。
呕吐进头偏向一侧,呕吐后协助病人漱口,协助床边排便,注意遮挡,加强臀部皮肤护理。
4.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帮助病人及时清除排泄物,及时更换污染的床单位,创造清洁舒适的环境。
5.观察记录呕吐物及排泄物的颜色、性质、次数、量。
并严格消毒后弃去,及时采集泻吐物送检。
6.严密观察病情,评估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
7.重症者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做好输液计划,一般24小时内轻度脱水病人输液速度以3—5ml/分钟为宜。
重度脱水者,在最初按每分钟40—80ml静脉推注。
以后按每分钟20—30ml的速度通过二条静脉快速滴注,大量或快速输入的溶液应适当加强至37—38摄氏度,并专人守护,以防输液反应的发生,同时观察疗效,根据血压、脉搏、尿量等变化,随时调整输液量和速度。
8.剧烈泻吐时暂停饮食,待呕吐停止,腹泻缓解可予温热、低脂流质饮食,不宜用牛奶、豆浆等不易消化、产气食物,少量多餐,缓慢增加饮食量。
五.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主要侵害毛细血管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特征是发热、出血、休克、衰竭、肾脏损害及电解液紊乱等。
1.执行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2.昆虫隔离急性症状消失。
3.发热期卧床休息,低血压期绝对卧床休息,忌随意搬的病人,保持环境安静。
4.降温以冰敷为主,不宜使用酒精擦浴,忌用大剂量退热药,以
防大汗诱发低血压休克。
5.合理饮食:发热期间应给予清淡可口,高热量、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多饮水;少尿期限制饮水,少吃含蛋白质及钾盐丰富食物。
6.观察、记录24小时出入量,按“量出为入,宁少勿多”的原则输液,并在24小时均匀供给。
7.低血压期密切观察血压,每30分钟至1小时测量血压一次,详细记录,发热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出现休克时迅速通知医生,做好抗休克准备。
8.做好卫生知识室教工作,注意饮食卫生。
六.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临床表现常为低热,无力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症状。
1.按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2.执行呼吸道隔离。
3.给予心理护理:安慰病人,做好细致耐心的思想工作,使病人消除思想顾虑,对疾病有正确的知识,积极配合治疗,促进病灶吸收,完全恢复健康。
4.休息: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尤其在结核病进展期,严重中毒症状,病灶处于高度活动状态,应卧床休息,并保持室内通气良好,阳光充足。
5.合理饮食:肺结核是一种慢性消耗疾病,应给予高热量、高蛋
白和富高维生素的食物,以补充疾病的消耗。
6.病情观察:这时测量体温,脉搏及呼吸并观察其变化,应注意病人有无烦燥,精神紧张,气促等咯血的先兆现象。
7.指导教育病人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应轻捂口鼻,痰最好吐在纸上焚烧,病室内可用紫外线照射,早晚各1小时。
8.精神病人按医嘱服药,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9.咯血的病人应指导其卧床,避免不必要的交谈和搬动。
观察咯血的量、颜色、性质及出血的速度,守护并安慰病人,使之有安全感。
10.大量咯血者暂禁食,小量咯血者宜时少量凉或温的流质饮食,保持呼吸道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