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细菌和病毒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多种方式做好实验记录。
2.能设计实验证明适于制作酸奶的环境。
3.能根据模拟法计算繁殖一定数目的细菌所需要的时间。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乐于从小养成利于身体健康的习惯。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细菌的特点。
2.能说出细菌与动植物有什么不同点。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细菌和病毒的不同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正确判断哪些行为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害。
2.能举例说明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的行为有哪些。
3.能举例说明或体验人类是如何利用一些技术、设备杀菌、消毒的。
2学情分析
这一个是六年级上学期的第一单元中的第五课,学生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生物界中的植物,动物的简单分类和基本特征。
3重点难点
1/4
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细菌的特点。
难点:细菌和病毒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里,除了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各种花草、树木1/3
等植物和各种虫、鱼、鸟、兽等动物以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需要用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如细菌和病毒。
你知道它们的特点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细菌和病毒。
二、阅读资料,认识细菌
活动一:寻找细菌的特点
1.交流资料,获取新知。
师: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课前作业,搜集有关细菌的资料。
同学们都搜集到了吗?今天的课堂就同学们展示的平台,请把课前搜集的资料拿出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搜集到的资料吧!
学生进行知识交流。
2.观察,归纳新知。
教师出示细菌放大后的图片,让学生发进行观察。
并让学生根据已学的动物和植物的知识进行比较,通过自己的观察所得整理出知识点。
(细菌的大小,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生活,细菌的繁殖。
)
2/4
小结:细菌的特点:体积微小,形状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一般成对,成链,成簇生长,繁殖迅速。
3.教师介绍细菌的相关知识。
(筷子上的细菌、人民币上的细菌。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
活动二:细菌、病毒的害与利。
三、分析比较,认识病毒
师:常常与细菌结伴的是病毒,它和细菌有什么区别呢?老师请同学们阅读资料,看完以后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它们的区别。
播放课件。
学生汇报。
教师归纳:病毒比细菌小得多,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
四、知识拓展,深化认识
师: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细菌与动植物一样,都是有生命的,和人类、动植物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它们也是生物界的成员,属于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请同学们阅读课件内容,说一说细菌病毒与人有怎样的关系。
2/3
1.学生出示自己记录疾病卡片,并进行讨论得出那种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那种疾病是由细菌引起的。
2.细菌和病毒的益处。
师:其实,危害人类健康的细菌或病毒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数细菌或病毒对人类无害,有些细菌或病毒对人类是有益的。
请同学们看图片(腐烂的苹果与动物的尸体),想象一下,如果世界上没有了细菌和病毒,会变成什么样子?
学生回答。
3/4
师:细菌能分解腐烂的动植物,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员,除此之外还有那些益处呢?。
五、运用知识,实践创新
(一)布置作业一,丰富细菌和病毒知识。
根据细菌和病毒的特点以及细菌病毒的危害和益处,说说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讲究个人卫生。
(二)布置作业二,设计“控制H1N1流感”的方案
要求:1.搜集有关“埃博拉病毒生存的条件”。
2.展开自己的奇思妙想,设计“控制埃博拉病毒”的方案。
3/3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