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一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评估项目赋分表(试行)
(表中括号内数字为分值)
评估要素赋分评估项目赋分项目状况赋分
管理基础(42)1、机构设置与人员配置(8)1、科室设置满足各项工作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达到50%
2、科室设置不全,但能满足主要管护业务需要,专业技术人
3、同2,但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在30%以下。
(3)
4、尚未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0)
2、运行经费保障程度(4)1、保障程度较好。
(4)
2、基本有保障。
(3)
3、无保障。
(1)
4、无经费。
(0)
3、管护设施(8)1、各项设施完备,能满足工作需要。
(8)
2、基本完备,可保障主要管护任务的需要。
(5)
3、有部分设施,完成主要管护任务存在一定困难。
(3)
4、因无基本设施不能开展有效的管护工作。
(0)
4、面积及功能区适宜性(3)1、面积适宜,分区合理。
(3)
2、同1,但包含较多社区。
(2)
3、面积过大或过小,管理上困难。
(1)
4、面积过大,包含社区太多。
(0)
5、范围界线与土地权属(3)1、范围界线、土地权属清楚。
(3)
2、同1,但部分地段、地块尚不清楚。
(2)
3、存在较大纠纷。
(1)
4、未具体划界。
(0)
6、管理目标与规划计划(8)1、管理目标明确,规划合理,年度计划完成好。
(8)
2、同1,但规划或计划内容与管理目标不相符。
(5)
3、管理目标不明确,(3)
4、管理目标与建立该保护区的目的不同。
(0)
7、法制建设与执行情况(8)1、法规制度体系健全,并依法进行管理(8)
2、没有该保护区专门法规,但仍能依法管理。
(5)
3、同2,但违法活动未得到有效查处。
(3)
4、管理机构本身存在违法情况。
(0)
管理进展(58)8、资源本底(4)1、出版了综合科学考察报告,并不断有新的发现。
(4)
2、开展过综合科学考察,主要情况清楚。
(3)
3、开展过单项调查,主要情况尚不够清楚。
(1)
4、未进行过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调查。
(0)
9、日常管护(8)1、有效,管护上未出现问题。
(8)
2、比较有效,管护上未出现大的问题。
(5)
3、基本有效,未出现社会影响极坏的管护性问题。
(3)
4、管护无效。
(0)
10、科研监测(8)1、有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和与社会科研单位合作机制,且
2、同1,但尚无明显成果。
(5)
3、未进行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科研监测项目。
(3)
4、工作空白。
(0)
11、宣传教育(3)1、作为社会教育和社区技术培训基地,社会影响好。
(3)
2、开展了相关工作,但未被列为社会教育基地。
(2)
3、未开展社区技术培训或宣传教育尚无社会影响。
(1)
4、仅有一些零星宣传工作。
(0)
12、国内外交流与合作(4)1、活跃,有自己的网站,并有具体合作项目。
(4)
2、同1,但无具体合作项目。
(3)
3、无国际交流。
(1)
4、无国内交流。
(0)
13、资源持续利用情况(3)1、合法,无破坏。
(3)
2、合法,但有过度利用的情况。
(2)
3、合法,但造成破坏。
(1)
4、不合法。
(0)
14、生态旅游(3)1、合法,无破坏。
(3)
2、合法,但有过度利用的情况。
(2)
3、合法,但造成破坏。
(1)
4、不合法。
(0)
15、保护对象现状与前景(8)1、生态进化,保护对象稳定,管护工作规范,前景好。
(8
2、同1,但管护尚需进一步科学、规范,前景比较好。
(5)
3、某些因素有劣变,但总体仍稳定,前景尚好。
(3)
4、保护对象退化,且管理无效,前景令人担忧。
(0)
16、环境质量(4)1、达标;建(构)筑物与自然景观相协调。
(4)
2、同1,但地表水(海水)或空气质量不达标、(3)
3、同1,但建(构)筑物与自然景观不协调。
(1)
4、未达标,且建(构)物破坏了自然景观。
(0)
17、人类活动情况(3)1、核心区、缓冲区内无居民,无生产设施。
(3)
2、有居民,但影响不大。
(2)
3、居民较多,影响很大。
(1)
4、社会上在保护区内建设了生产设施。
(0)
18、与社区及周边关系(4)1、有正常协调机制,社会舆论较好。
(4)
2、社会舆论无指责。
(3)
3、没有大的矛盾,对管护工作未造成显著不利影响。
(1)
4、与社区及周边关系紧张。
(0)
19、自养能力(3)1、强,运行经费可主要来自自筹。
(3)
2、较强,半数运行经费可来自自筹。
(2)
3、一般,但尚能筹集部分资金。
(1)
4、微弱。
(0)
20、职工培训(3)1、半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过业务培训。
(3)
2、同1,但只限于管理机构内部培训。
(2)
3、只有个别人员参加过培训。
(1)
4、无任何培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