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体格检查一般检查一般检查主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淋巴结检查,是医师运用自己的感官和简单的检查工具,客观的了解和评估被检者身体状况的一种检查方法。
一、体温测量体温测量包括腋测法、口测法和肛测法三种,其中腋测法最常考;在测量体温前,应取得被检者配合,并嘱咐被检者安静休息30分钟;同时确保检查环境中无影响检测体温的冷热物体。
测量体温时,首先检查体温计读数应小于35℃;同时检查被检者腋窝有无汗液,若汗液较多,应擦干腋窝,以免影响测量结果;然后将体温计水银端置于被检者腋窝顶部,嘱被检者上肢夹紧体温计,10分钟后读数。
注意事项:1.测量完毕后,应协助被检者整理衣袖,再向考官报告体温读数。
2.腋测法体温正常值为36~37℃。
被检者体温升高时,应注意向考官报告被检者体温的分度:37.3~38℃为低热;38.1~39℃为中等度热;高热为39.1~41℃;超高热为41℃以上。
二、脉搏检查检查脉搏主要使用触诊法,常选择桡动脉进行,其他备选动脉有肱动脉、股动脉及颈动脉等;具体检查方法为:以示指、中指、环指的指腹,置于患者腕部桡动脉处,并以适当压力触诊桡动脉搏动。
注意事项:触诊时间至少30秒钟,并计算被检者脉率,同时感受脉搏的强度、节律以及有无异常变化等。
检测一侧脉搏后,需同时检测另一侧桡动脉,以此做对比检查。
三、呼吸频率检查呼吸频率检查主要通过视诊来进行,检查前要告知被检者取舒适体位,保持平静呼吸,以便观察。
检查时,要注意被检者呼吸运动的频率和节律;正常情况下成年男性和儿童以腹式呼吸为主;成年女性以胸式呼吸为主,呼吸频率为16~20次/每分钟,呼吸与脉搏比为1:4。
注意事项:考试中,对于常见异常呼吸的类型,考生要有明确认识,特此总结如下:(表格参考最新八版诊断学)四、血压测量血压的测量包括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直接法仅用于危重患者,在动脉穿刺后直接测量动脉内压力;而实际考试中以间接测量法为主。
测量前准备:测量前三十分钟,被检者需禁烟酒、咖啡、并排空膀胱,同时在安静环境休息至少5分钟。
随后协助被检者采取仰卧位(或坐位),裸露上肢,伸直并轻度外展,若取坐位时,肘部、血压计应与心脏同一水平。
同时,确认血压计水银柱已归为“0”点,然后打开水银柱阀门,并将袖带缚于上臂;使袖带下缘在肘窝上2~3cm,气囊(指袖带内的气囊)松紧度以容纳一个手指为宜。
然后在肘窝处,触及肱动脉搏动后,再将听诊器体件置于肱动脉上,轻压体件与皮肤紧密接触,不可压得过重,也不可将体检塞与袖带下。
随后关闭气囊阀门,并挤压气囊,向袖带内充气间接测量操作规程:向袖带内充气后,随着袖带压力逐渐增大,可听到被检者动脉搏动音,随后又会逐渐消失;搏动音消失时应注意:需要再将水银柱升高20~30mmHg后,才能缓慢放气;放气时,双眼必须平视水银柱,听到动脉搏动第一次声响的数值为收缩压,声音消失时的数值为舒张压。
最后将测得数值,向考官报告即可。
注意事项:1.在测量前和测量结束后,都需要将袖带内的气体排尽,以免造成误差。
2.测量结束后,要注意将血压计倾斜45°,然后再关闭水银柱阀门,以便于水银柱归于零点。
3.测量血压时,搏动音突然变弱的压力和声音消失时的压力相差超过10mmHg,则需要记录三个压力数值,即:收缩压/变调时压力/舒张压。
4. 在放气时,水银柱下降速度不要太快,以免造成误差。
若为高血压或两侧桡动脉搏动不一致者,应对比测量四肢血压。
5.血压的正常值:上肢收缩压为90~139mmHg,舒张压为60~89mmHg.当收缩压大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90mmHg时为高血压。
当收缩压小于90mmHg和(或)舒张压<60mmHg时为低血压,主要见于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心肌收缩力下降等。
6.将测得的收缩压减去舒张压,所得到的数值即为脉压;若脉压值>40mmHg,为脉压增大,主要见于甲亢、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脉导管未闭的患者;若脉压值<30mmHg,为脉压减小,主要见于休克、主动脉狭窄、心衰、心包积液的患者。
五、淋巴结检查一般只检查身体浅表部位淋巴结。
触诊淋巴时应注意其大小、硬度、压痛、粘连、窦道等。
主要包括腋窝淋巴结、锁骨上窝淋巴结、颌下淋巴结、颈部淋巴结、滑车上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其中腋窝淋巴结是常考点,应注意严格掌握。
头颈部淋巴结检查方法颈部淋巴结检查者双手四指并拢,紧贴检查部位,进行滑动触诊。
依次检查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颌下→颈后三角→颈前三角→锁骨上淋巴结。
其中“颈前三角”是指:上界为下颌骨下缘,内侧界为颈前正中线,外侧界为胸锁乳突肌前缘的区域颈后三角是指:锁骨上缘,斜方肌前缘及胸锁乳突肌后缘的区域。
检查时,仅做浅部触诊即可,主要感受淋巴结大小、数目、硬度、压痛、活动度、有无粘连、以及有无红肿、瘢痕、瘘管等。
颌下淋巴结检查方法检查颌下淋巴结时:检查者用右手扶被检查者头部,使头倾向右前下方,用左手四指并拢触摸右颌下淋巴结。
使头倾向左前下方,再用右手四指并拢触摸左颌下淋巴结。
锁骨上窝淋巴结检查方法,检查锁骨上窝淋巴结时:考生双手四指并拢,由浅入深进行滑动触诊即可。
腋窝淋巴腋窝淋巴结解剖部位:腋窝一共有五组淋巴群,分别是:腋尖群:位于腋窝的顶部中央群:位于腋窝内侧壁近肋骨处胸肌群:位于胸大肌下缘深部肩胛下群:位于腋窝后皱襞深部外侧群:位于腋窝外侧壁淋巴结检查方法检查左侧时,考生左手握被检查者左手,将前壁稍外展,右手三指(示、中、环指)并拢,稍弯曲,由浅入深,先后触诊被检查者腋窝的:顶部(腋尖群)、内壁(中央群)、前壁(胸肌群)、后壁(肩胛下群)和外壁(外侧群);检查右侧时,换用左手进行触诊,检查顺序同上述。
考试中的注意事项1.腋窝淋巴结一共五个组群,要求能够完整叙述其名称及解剖部位。
2.检查左侧腋窝淋巴时,检查者是用右手进行触诊;反之,检查右侧腋窝时,要用左手进行触诊,此处容易被忽视,需要格外注意。
3.操作中需要牢记五组淋巴的检查顺序,简要步骤总结如下:先后触诊:顶部→内壁→前壁→后壁→外壁。
滑车上淋巴结检查滑车上淋巴结:检查左侧时,检查者以左手托被检查者右前臂,在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间沟触诊。
检查右侧时方法相同,但要换用左手触诊。
腹股沟淋巴结检查腹股沟淋巴结:被检查者平卧,下肢伸直,检查者四指并拢分别触摸其上群和下群。
考官提问1.何为稽留热?常见于哪些疾病?答:稽留热患者体温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和伤寒2.何为弛张热?常见于哪些疾病?答:体温常在39℃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超过2℃,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炎症3.何为间歇热?见于哪些疾病?答:体温达到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下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反复,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4.什么是三凹征?答:为吸气性呼吸困难的表现,患者吸气时呼吸肌收缩,造成肺内负压极度增高,从而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向内凹陷。
5.成人上肢的血压正常值示多少?低血压和高血压界限值是多少?答:成人上肢血压正常值,收缩压为90~139mmHg,舒张压为60~89mmHg;若血压低于90/60mmHg时为低血压;若高于140/90mmHg时为高血压。
6.什么是高血压危象?答:高血压患者因各种诱因导致血压急剧上升,影响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而产生的危急状态,并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如头痛、烦躁、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急、视物模糊等。
7.肺癌、胃癌及乳腺癌最易转移至何处浅表淋巴结?答:肺癌多向锁骨上或腋窝淋巴结转移,尤以右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多见;胃癌多向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乳腺癌多转移至腋窝淋巴结。
8.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且有触痛首先考虑什么?答:首先考虑下肢、会阴部炎症的可能9.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常见于什么肿瘤性疾病?答:常见于胃癌,胰腺癌淋巴转移。
职业素质查体前能以和蔼的态度告知被检者检查的目的,取得被检者的配合。
操作时注意无菌观念,动作轻柔规范,体现爱伤意识,操作结束后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
着装整洁,仪表端庄,举止大方,语言文明,认真细致,表现出良好的职业素质。
头颈部检查头颈部检查主要包括眼部、咽部、扁桃体、颈部血管、气管以及甲状腺检查,其中的难点在于甲状腺的触诊,需要反复练习。
第一部分——眼部检查一、眼球运动检查主要检查:眼球运动神经及其支配的眼外肌群的功能。
如上图所示:眼球运动主要是由动眼神经(Ⅲ)、滑车神经(Ⅳ)、展神经(Ⅵ)支配;其中动眼神经支配:上睑提肌、上直肌、内直肌、下直肌和下斜肌;滑车神经支配上斜肌;而展神经支配的是外直肌。
若某一方向运动受限,提示相应眼外肌的功能障碍和(或)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麻痹。
眼球运动检查方法被检者取坐位,考生站在被检者前方,伸出右手示指,置于被检者眼前30~40cm处。
嘱被检者头部不要转动,双眼注视手指。
依次将手指移向左侧、左上方、左下方;然后,再移向右侧、右上方、右下方;即手指运动轨迹呈“H”型,另外,在手指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被检者眼球的运动情况。
正常情况下,被检者眼球能跟随检查者的手指运动。
注意事项:眼球运动检查方法,在以往的操作规程中,手指运动的轨迹是“米”字型,而最新的考试标准是呈“H”型,应注意调整。
二、眼睑检查主要通过视诊来观察被检查者眼睑有无内翻、上眼睑下垂以及闭合障碍;检查时,先观察眼睑宽度,嘱被检者双眼平视前方,然后观察上、下眼睑的位置;正常情况下上眼睑常覆盖角膜上缘,下眼睑与角膜下缘水平。
最后嘱被检者闭眼,观察有无闭合障碍。
三、结膜和巩膜检查检查上方眼睑结膜和巩膜时,以示指和拇指轻轻向上翻转眼睑,即可暴露上眼睑结膜和巩膜观察。
检查下方眼睑结膜和巩膜时,检查者用拇指按压被检者下眼睑,同时嘱被检者向上注视,即可暴露下眼睑结膜和巩膜。
在暴露上、下眼睑结膜及巩膜后,检查者应注意观察有无黄染、充血、苍白、出血、沙眼血管翳等异常表现。
四、角膜和瞳孔检查角膜和瞳孔的检查,同样是通过视诊来观察;1.检查时应注意角膜的透明度,有无溃疡、白斑、老年环和血管翳、云翳等。
2.检查瞳孔时,应先观察瞳孔的大小、形状以及对比两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
然后检查瞳孔的对光反射、集合反射。
瞳孔正常情况下呈圆形,双侧等大,正常直径为2~5mm;常见的异常情况见于:青光眼、眼内肿瘤时瞳孔可呈椭圆形,虹膜粘连时形状可不规则。
病理情况下瞳孔缩小见于:虹膜炎、有机磷中毒、药物反应等。
瞳孔扩大见于脑外伤,颈交感神经刺激及青光眼绝对期等。
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常提示颅内病变,如脑外伤、脑疝、脑肿瘤、梅毒等。
3.瞳孔对光反射和集合反射①瞳孔对光反射包括直接对光反射和间接对光反射;做直接对光反射时,嘱被检者双眼注视前方,检查者持手电筒自侧方照射被检者瞳孔,观察瞳孔变化,正常情况下双侧瞳孔缩小,移开光源后瞳孔会迅速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