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贸易实务论文

国际贸易实务论文

题目:CIF术语使用的风险防范
摘要:当今中国经济想要取得发展,便需要不断深化“走出去”战略,强化对外贸易发展行业。

如何把握机遇,规避外贸风险,将成为影响企业成败兴衰的关键。

在出口业务中,出口商为了降低贸易中的风险,越来越多地采用了CIF贸易术语。

本文通过对CIF术语下买卖双方风险进行分析,进而对CIF术语进行成交提出风险规避的相关建议。

引言:CIF术语是重要的国际贸易术语之一,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近几年,国际货物贸易诈骗频频发生,规避贸易风险十分重要。

因此,本文便通过探讨CIF贸易术语使用过程中买卖双方易产生的风险,提出相应的规避风险的建议。

正文:一、国际贸易术语与CIF术语的定义
国际贸易术语是随着世界贸易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其含义包括两部分的内容:(1)表明了交易商品的价格构成;(2)说明在买卖双方货物交易过程中,双方的责任、风险和费用的划分。

CIF作为一种国际贸易术语,具体含义为成本加保险费加运费,按此术语成交,货价的构成因素中包括从装运港至约定目的地港的通常运费和约定的保险费,故卖方除具有与CFR术语的相同的义务外,还要为买方办理货运保险,支付保险费,按一般国际贸易惯例,卖方投保的保险金额应按CIF价加成10%。

如买卖双方未约定具体险别,则卖方只需取得最低限底的保险险别,如买方要求加保战争保险,在保险费由买方负担的前提下,卖方应予加保,卖方投保时,如能办到,必须以合同货币投保。

二、CIF风险责任划分
(一)卖方义务
(1)负责在合同约定的日期或期限内,将货物交到目的港船上,并及时通知买方。

(2)负责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前的一切风险和费用。

(3)安排和签订租船合约,支付到达目的港的运费。

(4)办理货物保险,支付保险费。

(5)自担风险和费用,取得出口所需要的证件并办理货物出口的手续。

(6)按合同约定的付款方式向买方交单。

作为买方应当承担以下的义务和风险:(1)接受单据和货物并支付货款。

(2)承担货物越过装运港船舷后的一切风险和费用。

(3)自担风险和费用,取得进口许可证或其他证件,办理进口手续。

(二)买方义务
(1)买方必须按照销售合同规定支付价款。

(2)买方必须自担风险和费用,取得任何进口许可证或其他官方许可,并在需要办理海关手续时,办理货物进口及从他国过境的一切海关手续。

(3)买方必须承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之后灭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

如买方未按照B7规定给予卖方通知,买方必须从约定的装运日期或装运期限届满之日起,承担货物灭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但以该项货物已正式划归合同项下,即清楚地划出或以其他方式确定为合同项下之货物为限。

(4)除A3a)规定外,买方必须支付自按照A4规定交货时起的一切费用
三、CIF术语使用注意事项
1、装卸问题:按CIF术语成交,卸货港(目的港)时合同的要件,因为它关系到进口方的利益,如果出口方违反了,进口方有权撤销合同。

2、关于风险划分的问题:CIF术语费用和风险的划分地点是相互分离的(它不同于 FOB 术语, FOB 术语费用和风险的划分都是同一地点。

)费用的划分——指定的目的港。

风险的划分——装运港船舷为界。

3、关于保险费问题:CIF术语项下,出口方虽然负责保险,取得保险单,并支付保险费,但是这是属于代办性质,就是进口发代办。

因此进口方签订合同是要特别谨慎。

4、有关单据的重要性:CIF术语是很重要的项下很重要一条是“凭单交货,凭单收取”,交单和付款是对流条件。

单据齐全内容正确,就可以及时的收取货款;反之单据不全,内容有毛病,尽管货物是好的,合格的,也结不了汇。

四、CIF术语使用下买卖双方风险分析
(一)卖方风险分析
1.出口方负费用种类较多。

卖方承担了包括租船订舱、卸货、保险、关税税款等费用,实际上加重了出口方人力、物力、财力支出,加重了卖方的费用负担,增加了买方成本。

同时,CIF下价格核算程序较复杂,出货仓库至装运港之间的运费往往计入货价。

例如,我国的内陆省份如新疆、青海、甘肃到装运港之间往往有较长距离,由此产生的出口内陆费用(包括报关、THC、订舱、文件、拖车费用等)往往也成为出口方的负担。

2.面临进口商的索赔。

在以CIF术语成交的出口合同中,由卖方负责装运后,实际的到货日期难以确定。

对于冷冻食品、易腐败食品、茶叶等易受潮商品、瓷器等易碎商品来说,时间越长买方负担的风险也就越大,由此带来的利益损失,依合同条款往往向出口方索赔,从而使得贸易关系难以维系。

3.保费损失。

依据《2010通则》,卖方投保时按照合同价款加成10%投保,且以合同货币投保最低限度险别。

在我国,CIF贸易术语成交下卖方多投保平安险或ICC,此时,如果卖方存货仓库至装运港距离较远,陆运途中造成的倾覆、灭失风险将不能得到保险公司理赔,这实际上增加了出口方的隐患。

4.目的港不明确。

目的港多由买方指定,卖方负责货物从装运港运至目的港,然而在实际情况中,重名的港口比比皆是,出口方往往对国外港口不了解的情况下而遭受欺诈。

(二)买方风险分析
(1)卖方国家的风险。

一是由国家政策变动、社会的动荡所引起的风险,如禁止某种商品的出口,将会导致买方无法得到合同中的货物等。

这种风险往往是买卖双方无法预知和控制的,因而在合同当中通常会形成不可抗力条款,卖方可免责。

二是由市场中的供求、利率、价格等的变化所引起的风险,如卖方国内货源紧张,使得卖方不能按时供应买方货物等。

这种风险虽不可控制,但可预测,故一般不形成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卖方不能免责。

(2)卖方技术的风险。

是由履行合同中的技术原因所引起的风险,如卖方因为技术、工艺、设备等条件的限制,不能生产合同中规定的商品等。

这种风险带来的损失,往往由卖方来承担相应责任。

(3)卖方违约的风险。

主要由卖方因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导致。

这是最常见的风险。

(4)卖方欺诈的风险。

主要指卖方恶意行骗造成的风险。

这种风险会给买方带来很大的损失,而且能阻碍国际贸易的正常开展,是买方遇到的最大的风险。

五、CIF术语使用风险防范
(一)卖方风险防范
1.正确理解及使用CIF术语。

2.加保一般附加险。

针对于不同国家不同情况,贸易涉及到多项国际惯例及条约,在投保方式、保险险别上也与国内有较大区别,因此针对对外贸易复杂性、多元性、高风险的特征,我国出口企业应做到全盘考虑,在投保时不仅仅要投保平安险或ICC,要争取让进口方投保包括“碰损、破碎险”在内的一般附加险。

3.重视贸易伙伴的信用评估。

企业在出口业务中,必须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风险意识,审慎选择贸易伙伴。

另外,也可加投出口商保险来降低风险。

4.明确目的港。

卖方在考量买方指定的目的港时,要经过反复确认,把握好目的港的位置,是否靠海,航运状况等信息,谨防买方诈骗。

5.加强国际间合作与交流。

我国外贸企业在开展出口业务时要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遵循相关的国际法律法规和贸易规则:一方面,在贸易惯例、条约、协定上达成一致认识,保证各项贸易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即使贸易过程中产生了摩擦,善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公平、合理、有效的解决贸易争端。

6.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规范贸易操作。

充分学习、理解、掌握相关贸易知识,熟悉对外贸易术语,规范单据填写,才有利于规避风险。

(二)买方风险防范
1.注重对卖方资信的调查。

不了解卖方的签约资格而贸然签约,最终有可能导致签约无效或被骗。

2.审慎签订合同条款。

买卖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都体现在合同条款上,合同条款是买卖双方履约的内容,也是划分买卖双方责任的重要依据。

合同条款签订的认真、详细,符合法律、惯例,有助于保障买方的利益。

3.改变CIF术语对买方的不利规定。

由于CIF术语是象征性交货,卖方只要做到这三点,即提交符合合同规定的货物,按期把货物装到船上,提交符合合同规定的单据,就算完成了交货义务。

为避免风险,根据国际贸易术语不是法律条款、买卖双方可以变更使用的特点,买方可以在签订合同时对CIF术语对自己不利的规定,和卖方协商后变更使用。

4.采用适当的救济方式。

为避免卖方风险带给买方的损失,买方可根据不同的情况,在合同中设置自己的权利,如要求卖方实际履行、延期履行、损害赔偿、解除合同等。

结论:当今国际贸易诈骗频频发生,当企业自身利益受到损失时,应及时进行诉讼、仲裁,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无论怎样,从事国际贸易小心谨慎,才是买方防范风险与损失的最佳原则和方法。

参考文献:
(1)郭幸、刘卫翔.国际贸易术语的正确选择.经济论坛,1994
(2)陈红兵. 对CIF贸易术语的不当认知和风险防范.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 (3)王溶花、鲍平平. 我国进出口业务中选择FOB 与 CIF 术语的风险及防范. 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2009
(4)刘云昊. CIF术语卖方风险及防范.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经济学院.2015 (5)辛志明. 浅谈CIF条件下买方对卖方风险的防范. 山东经济干部学院.1999
(6)帖雯. CIF合同下卖方的义务和风险防范研究.苏州大学.2009
(7)刘岭. 论FOB、CFR和CIF贸易术语下的货物风险转移.复旦大学.200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