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18《日食和月食》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日食和月食》
一、教材分析
《日食和月食》是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的教学内容。
日食和月食本是月球公转时出现的两种特殊的自然现象。
但在遥远的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人们无法解释这些自然现象。
本课就是引导学生在分析现象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这两种现象的形成,从而体验到揭开宇宙奥秘的乐趣,养成科学的看问题,想问题的良好习惯,保持和发展对研究宇宙天体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学情分析
日食是非常壮观的一种自然现象,每年都有发生,但由于全食带非常狭窄,某一地区看到日全食的机会是很少的。
由于月食发生在晚上,如再遇阴雨天,大多数学生也可能没见过。
因此大多数学生对日食和月食缺乏感性经验,要他们在这样的条件下认识日食和月食,并探究成因,的确比较困难,但学生操作模拟实验方面和课外科学知识积累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这对本节课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2)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3)了解日食的类型和日全食的5个过程。
2、能力目标:
(1)能运用已有知识对问题进行猜想。
(2)通过实验获得事实证据,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研究结果与假设相比较。
(3)用多种方式表达研究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
(2)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意识到模拟实验与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4)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四、教学重点
理解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五、教学难点
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日食和月食信息的图片、课件、录像资料等;乒乓球、篮球、手电筒、三球仪、观察记录表;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日食和月食的信息。
七、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
师问:这叫什么现象?生回答:日食
师:同学们想知道日食怎么一回事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日食和月食》。
(完成课题板书)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了解日食的特点
1、师:你知道什么是日食吗?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播放课件,介绍日食的概念。
2、师:同学们,你们观察过日食吗?请欣赏一次完整的日全食的壮观景象吧。
(播放日食发生的过程课件)要求学生观察并思考,讨论并交流: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遮住太阳的物体有什么特点?从这些特点中你有何推想?
3、小结日食发生过程中的一些特点:(1)太阳被一个物体挡住了,遮住太阳的物体边缘呈圆弧状,可以推断挡光的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2)日食从西边开始,到东边结束。
可以推断挡光的物体自西向东运动。
(3)在视觉上挡光的物体看上去和太阳差不多大;(4)地球、挡光物体和太阳差不多在一条直线上。
4、提出问题:根据日食的特点,你认为挡住太阳的天体是什么?
(分析过程预设:(1)太阳被遮挡的部分边缘是弧形的,说明挡光的天体是球体的。
(2)在日食过程中,有时太阳的整个球面都被挡住了,成为黑色,这说明挡光的天体,从地球上看与太阳一般大小(3)太阳被遮挡的部分从西边开始,向东边移动,说明这个天体是自西向东运动的,综合以上分析,可能是月球挡住了太阳的光辉。
)
活动二、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
1、刚才有同学认为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造成了日食。
怎样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证实我们的推测?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篮球和
乒乓球,你们打算怎样用它们做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
2、分小组设计模拟实验的计划,设计时注意:
(1)篮球代表什么?乒乓球代表什么?
(2)如何做实验 ?
(3)在实验中估计会出现哪些现象?
(4)观察到的哪些现象能说明日食发生了?
3、学生分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4.学生交流实验方案:篮球代表太阳,乒乓球代表月球,眼睛代表地球上的观察者。
当乒乓球处在篮球和人眼之间,成一条直线时,会发生日食。
5.师:请小组长领取实验材料和探究记录表。
小组成员做好分工。
6.小组实验,教师巡视,参与其中。
7、教师组织交流:(1)模拟实验是如何做的?(2)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发生了日食?(3)这时太阳、月球、地球各处于何种位置?(4)在什么情况下不会发生日食?
8、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日食的形成原因。
(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
)
9、课件出示日食成因示意图。
10、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简图,让学生讲解日食的成因。
11、交流:你们从图中还有什么发现?日食发生在哪一天?
(1、发生日食时,不是地球上所有的人都能同时看到,只有处在月球影子里的人才能看到日食。
2、根据自己对日食成因的分析,推断日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初一(朔)。
)
12、日食有几种类型呢?教师课件出示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的图片。
13、教师课件出示三种日食发生的过程。
重点介绍日全食的过程: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
活动三、探究月食的成因。
1、过渡谈话:我们知道日食是白天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而晚上有天文现象,古代人们称为天狗吃月亮,你知道是什么吗?
2、学生会答:月食。
3、师:我们来欣赏月食的景象。
(教师课件播放月食过程的图片。
)
4、师:月食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东边开始,西边结束。
)
5、师:月食的成因是什么?为什么月食总是从东边开始,西边结束?为了研究这些问题,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实验材料:手电筒、篮球、乒乓球。
同学们,知识迁移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大家按照刚才日食成因的研究方法,小组合作研究月食的成因吧。
请小组长来领取手电筒。
6、小组实验,教师巡视。
7、组织小组汇报研究成果。
教师提示:手电筒代表什么?篮球和乒乓球代表什么?月球处在什么位置会发生月食?
8、你能将月食发生的示意图画出来吗?(学生尝试画出月食成因示意图。
)学生动手操作画图。
9、根据示意图说说月食的成因。
(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这时地球上的人们就会观察到月食现象。
)
10、教师课件播放月食成因动画课件。
师问:月食为什么从东边开始,西边结束呢?(学生观察动画,回答。
)
11、讨论:月食发生在农历的什么时候?
(月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十五或十六(望)
12、师:三球仪也能做日食和月食成因的模拟实验。
谁能到前面用三球仪来演示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13、指名边操作三球仪边讲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三)生活实践应用。
1、师:我们知道,农历每个月,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为什么每个月不一定会发生日食和月食呢?(教师用三球仪讲解。
)
2、师:我们看一下未来5年我国将会观察到的日食。
(课件)(四)练习巩固
1、判断日食的类型。
2、排列顺序:日全食的过程。
3、填空。
(五)拓展研究
1、收集国内外近期发生的日食和月食图片,做个手抄报。
2、思考:为什么有日环食现象而没有月环食现象?
(月食发生时,月球运行进地球的阴影中。
由于地球在月球轨道处的投影总比月球大,所以月环食的情况是不会发生的。
)
板书设计:
日食和月食
日食
月食
教学后记:
本课通过两点达成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看日食、月食录像,进行分析,再进大胆的猜想——设计实验——实验论证——将探究结果与假设比较——了解日食、月食成因。
2、引导学生画日食、月食示意图,了解成因。
同时,在实验过程和探究过程中,达成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说课稿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18日食和月食
滕州市第三实验小学孔令春
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