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章人对称呼的观想 (4)第1节吾汝乃卿 (4)第2节姓名字 (5)第二章人对生的观想 (6)第1节孕育 (6)第2节乳 (7)第3节好 (8)第4节孟 (8)第5节弃 (9)第6节孱 (9)第三章人对老的观想 (9)第1节老 (9)第2节考 (10)第3节寿 (10)第4节孝 (11)第四章人对病的观想 (12)第1节疾病 (12)第2节疲 (12)第3节痘瘤 (13)第4节癌 (14)第5节疤痕 (14)第五章人对死的观想 (15)第1节囚 (15)第2节死亡 (15)第3节埋葬 (16)第4节从比化 (17)第六章人对人的观想 (19)第1节佐 (19)第2节保佑 (19)第3节幼 (20)第4节亥咳该刻骇 (20)第4节偏 (22)第5节欺骗 (22)第6节运动 (23)第7节权势 (24)第8节菅 (25)第9节管理 (25)第10节仍 (26)第11节兀秃 (26)第12节因 (27)第13节毕 (27)第14节此些 (28)第16节姣 (29)第17节色 (29)第18节俊 (30)第19节仁 (30)第20节礼 (31)第21节妆 (31)第22节妙 (31)第23节婷 (32)第24节美丽 (32)第25节婵娟 (33)第26节媚 (34)第26节夭妖乔娇 (34)第27节昵呢 (36)第28节承 (36)第29节了 (37)第30节太态 (37)第31节吴娱 (38)第32节畏 (39)第33节功夯劣 (39)第34节欠次 (40)第35节羡慕 (41)第36节盗 (42)第37节俗欲 (42)第38节陷 (43)第39节买卖 (44)第40节交互并串 (44)第41节何 (46)第42节异 (46)第43节厄危跪 (47)第44节俘 (48)第45节寡 (48)第46节来去 (49)第47节却 (50)第48节住 (50)第49节服 (50)第50节寇 (51)第51节元玩 (51)第52节正义 (52)第53节班排 (53)第54节智慧 (54)第55节众 (55)第56节儒 (55)第57节肥胖瘦 (55)第59节乘 (58)第60节笨 (59)第61节非 (59)第62节更便 (59)第63节伸 (60)第64节壮装 (61)第65节氏 (61)第66节代 (62)第67节亢 (62)第68节假 (63)第69节较绞皎 (63)第七章人对他方人物的观想 (64)第1节示 (64)第2节且组助阻 (65)第3节灵 (66)第一章人对称呼的观想第1节吾汝乃卿读音:【wú】分析:吾=五(天地万物交错的形象)+口(说),表示人用口畅谈天地万物。
造字本义:用口畅谈天地万物。
现在本义消失。
引申义:说话者的自称,古代的第一人称。
词句:吾辈。
读音:【rǔ】分析:甲骨文汝=氵(河或水,表示漂洗)+女(女子)。
造字本义:浣衣女。
现在本义消失。
引申义:第二人称,常用于上、长幼之间。
(河边问路称呼“浣衣女”,最后直接引申为你的意思)词句:汝等。
读音:【nǎi】分析:甲骨文乃像女性胸部侧视时突出的乳房。
乃”的“乳房”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女”另造“奶”代替。
造字本义:乳房。
现在本义由“奶”代替。
引申义:你,你的(由侧身像引申指代你);是,系(生育喂奶,代代相传、子孙相因,喝奶才能健康成长,故“乃”有相因之义);才,竟然,就,加强语气。
词句:乃翁;此乃天意。
读音:【qīng】分析:甲骨文“卿”=丿(张口的人)+艮(食)+卩(张口的人),表示主宾围着餐桌的食物相向而坐,一同进餐。
造字本义:主宾双方隔着餐桌相向而坐,亲密相敬,共用美餐。
本义由“鄉”代替。
引申义:对高官、重臣的尊称;代词,第二人称的昵称。
词句:爱卿。
第2节姓名字读音:【xìng】分析:姓=女(女人)+生(生育)。
表示人所生也。
原始社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哪个小孩只能说他是哪个女人生的,女之所生也。
造字本义:指孩子的生母。
本义只见于古文。
引申义:纪念家族起始的符号。
词句:姓名;姓氏。
读音:【míng】分析:名=夕(黄昏)+口(叫喊),表示天黑时呼叫孩子回家。
造字本义:日落天黑,父母招唤孩子。
说明:在古代,父母对未成年子女在口头上的称呼叫作“名”,有如今日之“小名”与“昵称”,用于日常非正式社交场合,为贱称;子女成年后为其设计的书面称呼叫“字”,有如今日之“大名”与“户籍名”,用于各种文件和正式社交场合,为尊称;“名”与“字”是同一对象的两个称呼。
今人所说的“名字”,相当于古人所说“字”。
词句:名字。
读音:【zì】分析:字= 宀(“安”的省略,男子盖房娶亲)+子(后代,子嗣)。
表示女子出嫁后生育后代。
造字本义:女子落户夫家,生养后代。
本义只见于古文。
引申义:对成年者的名称进行近义的注解;书写记录,符号。
说明:《山海经·中山经》:记载有一种名叫黄棘的植物,“实如兰,服之不字”,即吃了就不能生育。
在人口、劳动力决定部族强弱的远古时代,为预防偷拐儿童、掳掠妇女,古人在新生婴孩和新娶的女人身上做记号,叫“字”;后引申为成年礼的一部分:上古时代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
为什么有了名,还要取字呢?因为人成人之后,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就不可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
也就是说,这是出于尊重的需要,出于“为长者讳”的需要。
古代一般男子在成年后为自己的“名”作近义的“注解”补充或“说明”,也就是要在名之外另取一个跟名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的另一个名,而这另一个名是从原名孳乳而来的,所以叫“字”。
有的底层百姓有“名”无“字”。
同理,古人把依类象形最早出现的符号(包括象形字和指事字)叫做“文”,把在“文”的基础上滋生出来的合体字叫“字”,“字”是形声相益的符号,包括会意字、形声字。
“文”与“字”的最大区别在于“文”是独体的,不可拆分;而“字”是合体的,一般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组成,各个组成部分都可独立成“文”,有明确的表意功能。
“文”是母,“字”是子,字是文的延伸补充。
词句:字体;字迹。
第二章人对生的观想第1节孕育读音:【yùn】分析:孕=乃(妇女侧面画像)+子(胎儿),甲骨文“孕”像一幅怀胎妇女的透视图,在圆隆的人的腹部里有一个胎儿。
造字本义:女子怀胎。
词句:孕育;怀孕。
读音:【yù】分析:育=亠厶(是头朝下出生的婴儿)+月(肉)。
表示生子并喂养,培育教育孩子,使孩子长大。
也可以看做是“孩子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
造字本义:孕妇生子。
词句:养育;教育。
第2节乳读音:【rǔ】分析:乳=爪(抓、抱)+子(孩子)+乚(音“引”,像一跪着的人,指跪下来给孩子喂奶的妇女。
也是母亲图形省略后取局部即用“放大的胸部”替代整体,形象地显示母亲授乳的亲密自然的场景),表示母亲手抱孩子喂奶。
即“乳”字是母亲用奶喂养孩子的简笔画:一个人伸出双手怀抱因饥饿而张开大口的孩子。
在古代,“乳”只有在母亲生完孩子才分泌的产物,“乳”也只是喂给孩子喝的,喂的时候也自然离不开“手”的怀抱。
所以“乳”字的创造就离不开手“爪”、孩子“子”、跪坐着的母亲“乚”(古代没有凳子椅子,都是跪坐的,很自然的状态,没有贵贱之分)。
造字本义:母亲给饥饿的幼儿喂奶。
引申义:奶汁;初生的,幼小的。
词句:乳汁。
第3节好读音:【hǎo】【hào】分析:好=女(女人)+子(孩子)。
由“女人”和“孩子”构成。
一个女人抱着自己的孩子这才是最幸福的。
那是发自内心最甜蜜最美好的爱的表现。
一个男人,有了女人和孩子才是幸福的。
好也是“母子平安”的好,因为在远古时代,条件极差,人的平均寿命很短,死亡率极高,生孩子是很危险的事。
孩子不能活产的多,孕妇死亡的也多。
所以,生产过程结束后,生得顺利,母亲“女”很好,婴儿“子”也很好,就是“好”。
同时,“好”字也表明单个人的好不是真的好,你好,他好,大家都好,才是真的“好”。
也有认为“好”字是男女两情相悦之“好”。
不管哪种解释,都表达了共同的意思,“好”字是对生命的希望,是对生活的憧憬。
造字本义: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感受【hǎo】。
引申义:一切美好的事物【hǎo】;同意、应允【hǎo】;喜欢【hào】。
词句:美好【hǎo】。
喜好【hào】。
第4节孟读音:【mèng】分析:孟=子(初生儿)+皿(接生浴盆),表示新生儿在浴盆里。
“孟”字是一个很有趣的字。
大家都知道,小孩子除了吃饱、穿得暖之外,还要保持清洁。
“孟”字便反映了这个情况。
婴儿出生后,为他洗澡是第一件要做的事,比吃奶还要早,因此,“孟”字也便有“初生”的意思。
造字本义:给初生婴儿洗澡。
现在本义消失。
引申义:初始的,第一的。
说明:古人称呼兄弟的长幼,以孟、仲、叔、季为序。
如“孟春”,便是指春天的第一个月。
词句:孟春。
第5节弃读音:【qì】分析:弃=亠厶(是头朝下的“子”,表示不喜欢的、无力抚养的幼婴或者死婴)+廾(是双手),表示将婴儿抛弃、扔掉。
造字本义:遗弃婴儿。
说明:原来古代,常有弃婴的事情发生,而这字便把这种情况记录了下来。
相传周代的始祖后稷,名字也叫做“弃”,原因是他幼时曾给抛弃,后来得到上天保佑,大难不死,还振兴了周民族。
他的名字“弃”,便反映了这个字的原始意义。
词句:弃儿。
第6节孱读音:【chán】分析:孱=尸(人体,代表母体)+三个“子”(代表多次生育)。
造字本义:母体经过多次生育而虚弱不堪。
现在本义消失。
引申义:因营养不足而发育不良的。
词句:孱弱多病。
第三章人对老的观想第1节老读音:【lǎo】分析:“老”在甲骨文里,是一个侧面的人形,像是一个老态龙钟,佝偻着背,拄着拐杖,踽踽独行的老人形象。
老=耂(【lǎo】,同“老”)+匕(拐杖)。
造字本义:年长发长,靠拄杖走路的长者。
引申义:年老;年纪大;久远。
说明:老,衰朽。
人到七十的状态叫“老”。
现在的字典中,“老”是一个部首。
“老”部中的字,意思都多和年纪老有关,如“耆”【qí】(六十岁的老人)“耄”【mào】(七八十岁的老人)“耋”【dié】(八九十岁的老人)。
有些部首的笔画省略了,仍是属于“老”部,如“考”等。
词句:老人。
第2节考读音:【kǎo】分析:字形像一个头上有几根稀疏头发、背脊稍驼的老人,拄着有身份的龙头拐杖慢慢前行。
考=耂(【lǎo】,同“老”)+ 丂(【kǎo】,古同“考”)。
造字本义:年老。
引申义:去世的父亲;检查,研究。
(老者常常拄着拐杖到处视察,研究)说明:古代“考”、“老”同源,通用。
词句:先考;如丧考妣;考察;考验;考试。
第3节寿读音:【shòu】分析:“寿”与“老”同义,古代把年老及生命的年限都称作“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