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版美术教材五年级上册《奇妙的组合》说课稿

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版美术教材五年级上册《奇妙的组合》说课稿

《奇妙的组合》说课稿
各位老师,专家,评委: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版美术教材五年级上册第5课《妙的组合》。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理论依据:
课标指出,造型表现的总目标是学会运用线条形状等造型元素描绘和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表达思想与情感。

在实施建议里指出多给学生感悟美术作品的机会,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

教学内容分析:
奇异,即神奇、与众不同的意思。

艺术家可以改变人们对事物的思维习惯,把生活中毫不相关的事物,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这种超常规的构思表达了画家的思想,丰富了艺术作品的表现力。

学生通过欣赏大师的绘画作品,展开想象的翅膀,将写生或记忆的形象进行奇异的组合,画出一幅新颖`、有趣、独具特色的作品,从而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并在想象过程中锻炼他们的画面组织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构图的基本知识,会用线条把观察到的事物表现出来,所有学生对美术课有兴趣,但对美术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差距较大,部分学生想象力较差,缺乏表现力。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理解奇异的组合的含义,收集创作原型,寻找不同事物之间微妙的组合关系。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分析,实践的过程中学习奇妙组合的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大师作品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体会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奇异的组合的含义,收集创作原型,寻找不同事物之间微妙的组合,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学难点:把不同事物之间微妙的关系进行巧妙地重组,形成一个有意思的新的形象,即组织画面创造联想。

教学环节:
导入激趣——欣赏名作——讲授方法——小组讨论——设计构思——艺术实践。

——评价总结
下面我就讲授方法,小组讨论以及设计构思这几个环节来阐述我的设计意图。

(一)学习组合的方法
1依形替换。

看,老师这里有一个头像,让我们来模仿达利的创意,把他的五官替换成别的物象。

你们看,我们可以用树叶来替换眼睛,梨来替换鼻子,桔子来替换嘴巴,这就是最简单的组合方法,依形替换。

先想好要画什么物象,再用其它物象来替换局部。

2 欣赏视觉错位谈感受。

3 欣赏内部掏空谈感受。

4欣赏变形表现谈感受。

设计意图: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组合方法上,给学生搭建一个由简入难的梯子,从简单的方法开始深入,适合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想象去创作。

(二)展开想象,设计构思
你想用什么物象来进行组合,为什么,你想表达什么?如果能够指出用了什么方法最好了。

小组展开讨论,经过推荐和自荐发言。

设计意图:这三个问题层层递进,有一个严密的逻辑关系,做什么?用什么方法做?做完后有何效果?让学生从无意识的涂涂画画中提高到一种追求根源的审美体验,认识到美术学科是一种表情达意的工具,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亮点:
本教学设计的亮点在于通过周密的逻辑关系,层层递进,引导学生理解奇异组合的含义,感受、体会组合的美感。

简单的组合并不困难,困难在于组合出有意义、有意思的物象,才能称之为奇异的组合。

从简单的方法开始深入,适合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想象去创作。

美术教材是编写者围绕美术课程的要求,认真严谨研发出来的教学资料,集中体现了美术教育的艺术特色,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知识是教师不可多得的优秀教育资源,尤其是本书中达利的作品和其他学生的作品,对于启发学生的想象是课外资料无法替代的,所以在导入的环节中,教师就使用了教材,在布置艺术实践之前,也安排了欣赏的环节。

教学反思:
课前搜集资料不够,美术家达利的生平和现代艺术的发展史更能让学生很快融入本课的奇思妙想当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