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与光照对蓝莓生长发育的影响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温度、光照对蓝莓生长发育的影响。
【关键词】温度;光照;蓝莓;生长发育
1.温度与生长发育的关系及其生理基础
1.1温度对生长的影响
蓝莓在生长季可以忍受周围环境40℃-50℃高温,高于这一温度范围时根系对水分吸收差而导致生长发育不良。
矮从蓝莓在30℃时比18℃时能产生更多的根状茎并且生长较快。
在矮从蓝莓产区,夏季低温是蓝莓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素。
当土壤温度由13℃增加到32℃时,高丛蓝莓的生长量成比例增加。
土壤温度对蓝莓的生长习性也有影响,高丛蓝莓“蓝铃”品种在土壤温度20℃以下时枝条缩短,生长开张;温度增高,树体生长直立高大。
温度对花芽形成和果实发育亦有影响。
矮丛蓝莓在25.6℃时形成的花芽数量远远大于在15.6℃条件下形成的花芽数量。
因此,生长季的花芽形成时低温往往造成矮丛蓝莓来年严重减产。
高丛蓝莓坐果率在16℃-27℃时比冷凉气温8℃-24℃高将近1倍。
而且高温时,果实发育很快,果个大,成熟期比低温条件时平均提早2-5天。
种子发芽也受到温度影响,种子层积过程中如果不停地变换温度,其萌芽率比只用0℃处理要高得多。
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变温处理,也比只用一个常温(17℃或24℃)处理萌芽率高。
温度对蓝莓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是影响叶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从3种类型蓝莓叶片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净光合速率的变化看,矮丛蓝莓、半高丛蓝莓和高丛蓝莓叶片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范围分别为20℃-27℃、25℃-30℃和25℃-33℃。
在高温(>30℃)条件下,矮丛蓝莓叶片光合速率下降速度最快,而半高丛蓝莓和高丛蓝莓的光合速率下降较快;在低温(<15℃)条件下,矮丛蓝莓则表现出较高的光合速率,而半高丛蓝莓与高丛越蓝莓光合速率较低。
1.2冷温需要量
高丛蓝莓要达到正常的开花结果一般需要650-800小时,<7.2℃的低温,不同品种之间冷温需要量不同。
花芽比叶芽的冷温需要量少。
虽然650小时低温能够完成树体休眠,但只有超过800小时的低温,高丛蓝莓生长才会较好。
所以800小时是高丛蓝莓最低冷温需要量,而1060小时低温最佳。
高丛蓝莓正常生长结果的冷温需要量为800-1200小时。
当这些高丛蓝莓在气候较暖地区栽培时,冷温需要量几乎没有变化。
应用杂交育种方法可以改变冷温需要量,美国佛罗里
达杂交育成的3倍体高从蓝莓只需小于400小时,低于7.2℃低温。
连续的0.5℃低温对满足高丛蓝莓需冷要求最为有效。
白天较暖的温度条件和休眠期暖温对高丛蓝莓的冷量积累不利,l℃-12℃的低温均可满足高丛蓝莓积累冷量的要求,但6℃最为适宜。
衡量蓝莓需冷量时应用Utahh冷量单位较适宜,即每1小时l℃低温相当于0.5冷量单位。
叶片分化较好需要1000个冷量单位。
1.3抗寒性及冻害
蓝莓对低温的忍受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植物进入低温之前的低温驯化程度。
在田间条件下,“早蓝”品种的枝条在-20℃时冻害死亡,而同一品种在第二年温度达-40℃时仍无冻害发生,其原因就是各年低温驯化程度的差异。
虽然蓝莓的抗寒能力较强,但冻害时常发生。
冻害的发生与否和程度轻重取决于冬季低温的程度及发生时间长短和早晚。
高丛蓝莓的枝条硬化的时间较长,一直到1月末才达到放大硬化度,9-10月硬化速度较快,并且9月和10月的低温使高丛蓝莓比1月更容易遭受冻害。
蓝莓花芽的抗寒能力是影响蓝莓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
花芽的抗寒能力与许多因素有关,如光周期、温度,花芽大小、颜色及水分含量。
一般花芽饱满、水分含量低、花青素含量高则抗寒力强,反之抗寒力差。
在田间条件下,如果花芽自然缓慢失去芽内水分,可提高抗寒力。
例如高丛蓝莓抗寒的杂交品种花芽可抵抗-40℃的低温。
蓝莓的不同种类抗寒能力不同,矮丛蓝莓最抗寒,高丛蓝莓次之,兔眼蓝莓抗寒力最差。
1月中旬高丛蓝莓的枝条在-34℃时遭受冻害,芽在-29℃时发生冻害;-26℃低温造成免眼蓝莓花芽死亡,而高丛蓝莓却无冻害发生。
同一种类内不同的品种抗寒性也不同。
高丛蓝莓中的“蓝丰”、“蓝线”抗寒力强.而“迪克西’’抗寒力差;矮丛蓝莓品种除了其本身抗寒能力较强外,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由于其树体矮小,在北方栽培时冬季积雪可完全将其覆盖,使其安全越冬。
当冬季积雪不足时,往往造成雪层外枝条冻害抽条。
蓝莓冻害类型主要有抽条、花芽冻害、枝条枯死、地上部死亡,很少有全株死亡发生。
其中最普遍的是枝条。
冬季少雪、入冬前枝条发育不充实、秋春少雨干旱均引起枝条发生。
频次是花芽冻害,花芽着生的位置和发育阶段与其抗寒性密切相关。
枝条基部着生的花芽抗寒力比顶部的强。
基于这一点,在北方寒冷地区栽培蓝莓时应选择此芽形成在枝条基部多的品种以保障产量。
2.光照
2.1光照期
矮丛蓝莓和高丛蓝莓供给12小时以上光照可以促进生长。
光照时间从8-16小时营养生长增加并在16小时达到最大值。
营养生长对光照时间的反应在21℃时最为敏感,而温度低于l0℃时不敏感。
光照时间长短与花芽的形成密切相关。
当植株处于16小时以上光照时,只有营养生长而花芽本能形成。
当光照长度缩短时,花芽形成数量增加,8小时光照花芽形成量达最大值。
但种和品种对光照时间反应不同,一些矮丛蓝莓品种在16小时光照时仍能形成花芽。
一定时间的短日照(8小时)处理对矮丛蓝莓花芽形成是必需的。
短日照处理的时间为6周。
当短日照时间少于4周时,产生畸形花芽;短日照为5周时花芽发育正常,但花序中花朵数减少;比较适宜的短日照时间为8-9周。
当用16小时长日照处理矮从蓝莓时,经过17周时间才能形成很少的花芽。
短日照处理促进生长素合成,而长日照钝化或分解生长素,这是日照长短对花芽形成影响的原因。
短日照也能促进赤霉素类物质合成,从而促进花芽形成。
光照也影响种子发育。
种子用24小时光照促进,然后置于黑暗条件下则萌发,如果只用黑暗条件则不发芽。
在半化硬枝和绿枝扦插育苗时,供给16小时长光照比8小时短光照和自然光照生根率高而且根系质量好。
2.2光照强度
较高的光照强度是花芽大量形成的必要条件。
将矮丛蓝莓用布遮花芽形成量比全光照时大大降低。
遮光50%时产量即明显降低,遮光70%一80%时产量严重下降。
当光照强度<2100ft-c时,矮丛蓝莓果实成熟推迟,并且果实成熟率和果实糖含量下降。
在蓝莓育苗中,常适度地遮阴以保持空气和土壤湿度。
但是,全光照条件生根率提高,并且根系发育好。
因此,育苗过程中在保证充足水分和湿度条件下应尽可能增加光照强度。
2.3光照要求
(1)光强对于大部分蓝莓品种,1000英尺阳光以上的光照强度基本上满足蓝莓光合作用的要求,光照强度低于650入,有些品种光合速率显著降低。
对于矮丛蓝莓,虽然1000立光照强度完全可以满足其对光照的要求,但增加光强可以大幅度增加花芽数量。
当光照强度<2100fC时,矮丛蓝莓果实成熟推迟,而且低光照导致果实采收期成熟果实百分率下降,并巨果实成熟率和果实含糖量下降。
在蓝莓育苗中,常适当遮荫以保持空气和土壤湿度。
但是,全光照条件可提高生根率,并且根系发育好。
因此,育苗过程中在保证充足水分和湿度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增加光照强度。
(2)光顾过多的紫外线对蓝莓的生长和果实发育不利。
正常的晴朗天气达到地面的紫外光辐照强度为1.742瓦/米2(合10.5UV-B单位)。
用24-44UV-B单位的紫外光照处理兔眼蓝莓果实,单果重极显著下降。
浆果处于24UV。
【参考文献】
[1]秦兴川.蓝莓适生环境与栽培技术研究[J].园艺与种苗,2012,(04).
[2]商晓芳.蓝莓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02).
[3]许艳玲,许延敏.蓝莓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