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建工程质量控制作业标准(WHS)》应用补遗说明

《基建工程质量控制作业标准(WHS)》应用补遗说明

《基建工程质量控制作业标准(WHS)》
应用补遗说明(讨论稿)
1 WHS质量控制点设置表编制说明
1.1工程项目 WHS质量控制点设置表由建设单位(业主项目部)组织施工单位编制。

施工单位根据已审批的质量检验及评定项目划分范围和《基建工程质量控制作业标准(WHS)》,分专业编制该项目WHS质量控制点设置表后,向监理单位提交《WHS质量控制点设置报审表》。

监理单位组织施工、设计、建设单位(业主项目部)进行审核。

经审核通过的WHS质量控制点设置表(一式四份)供施工、监理、设计、建设单位(业主项目部)共同使用。

监理、设计单位不需向建设单位(业主项目部)报审WHS质量控制点设置表。

1.2 WHS质量控制点设置深度
按专业划分,土建专业到检验批,电气专业到分项工程,线路专业到子分部工程,配网专业到单位工程,设置深度不需延伸到检查项目内的检查内容项。

1.3 当施工过程中发生工程变更,引起工程实际内容变化的,应通过流程重新审批,变更质量控制点设置表。

1.4不需编制实施方案和控制台账。

2 WHS质量控制点控制流程
2.1 WHS质量控制点类型特指262个控制点,检查项目控制类型特指262个控制点的相关检查项目的控制类型。

2.2 WHS控制流程如下:
2.3 H控制点类型的控制原则:
“检查项目”中为H控制类型的,施工单位采用书面方式向监理单位进行申请,申请表式采用《WHS质量控制点检查申请表》,责任控制单位应同步使用《停工待检点H质量控制记录表》进行记录并签字。

“检查项目”中为W、S控制类型的,采用口头或电话通知申请。

验评记录、旁站记录、见证记录、监理日志、施工日志等资料可以作为过程质量控制的证明材料,不需填写见证点W和旁站点S 《质量控制记录表》。

2.4 W和S控制点类型的控制原则:
施工单位采用口头或电话通知向监理单位进行申请。

验评记录、隐蔽记录、旁站记录、见证记录、监理日志、施工日志等资料可以作为过程质量控制证明材料,不需针对具体检查项目填写见证点W、停工待检点H和旁站点S 《质量控制记录表》。

2.5《停工待检点H质量控制记录表》至少保证一份原件由监理单位存档,其他质量控制责任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存档。

2.6 公司鼓励各单位根据实际拍摄工程数码照片并存档。

3 WHS合格率统计
3.1 WHS合格率定义
WHS合格是指基建工程建设过程中各参建单位质量控制行为合格。

即责任单位按要求履行质量控制责任,完成各质量控制点的作业检查并保存管理痕迹。

(1)质量控制行为合格判定原则
H点:已获得各责任控制单位检查,确认实体检测数据满足有关标准要求,并在《停工待检点H质量控制记录表》上签字认可,该控制点管理行为即为合格。

W、S点:能提供相关验评记录、隐蔽记录、旁站记录、见证记录、监理日
志、施工日志等资料,该控制点管理行为即为合格。

(2)WHS合格率主要对施工、监理单位的质量管理行为进行考核。

也对工程项目进行评定。

(3)判定WHS控制点是否合格,评定的责任主体为建设、监理单位。

3.2 WHS执行是否合格的判定原则
单项工程WHS合格率大于或等于90%为考核合格。

单项工程指一个变电站工程、一条或一个标段线路工程、配网工程每批次工程中的每一个项目。

3.3 WHS合格率计算
(1)基建工程WHS合格率以262个控制标准(控制点类型)为计算基数,各工程根据工程建设专业涉及施工内容明确有关基数。

(2)合格率计算
施工或监理WHS合格率=(本项工程WHS质量控制点执行合格总数/本项目应执行WHS质量控制点总数)×100%
分母“本项目应执行WHS质量控制点总数”指在检查时间点上抽查已执行完成和正在执行的WHS质量控制点类型总数。

分子“本项工程WHS质量控制点执行合格总数”指在该检查时间点上所抽查的质量控制点中已执行合格(包括已执行完成和正在执行的合格数)的WHS 质量控制点类型总数。

(3)WHS合格点数采用数理方式统计,抽取时间应与工程同步,实时有效,已完成的质量控制点类型必须纳入统计范围。

(4)《WHS执行情况统计表》及《WHS执行情况统计报审表》目前暂不形成书面记录,相关内容由相应验评记录等资料支撑。

(5)编制工程项目《工程质量WHS控制点设置表》时,暂不设置前控项目质量WHS控制点,也不将其列入WHS执行合格率的统计范围。

但前控项目作为质量控制的一个部分,应由各责任主体单位对照标准自行进行检查,并留存相关工程文件。

3.4 考核要求
(1)各分省公司应加大对WHS合格率统计上报的监督管理工作。

(2)公司基建部将定期与不定期抽查各单位上报的WHS合格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