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磁型继电器检验规程

电磁型继电器检验规程

电磁型继电器检验规程一、总则1.1 本检验规程适用于电磁继电器的全部检验以及部分检验。

1.2本检验规程经设备部电气专业人员编制。

1.3检验前,工作负责人必须组织工作人员学习本规程,要求熟悉和理解本规程。

1.4 本继电器检验周期为:全部检验:每4年进行1次;部分检验:每2年进行1次。

二、概述电磁继电器广泛用于现场低电压继电器及联锁回路、过电流保护、保护动作延时、接点容量、接点的扩展、报警信号等回路等。

我厂有多种型号的电磁继电器,其原理、回路接线比较简单,使用方便。

电磁继电器对继电继电器系统功能的实现,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引用文件、标准3.1 继电继电器和电网安全自动继电器现场工作保安规定。

3.2 设备制造厂的使用说明书、使用调试手册。

3.3 电力系统继电继电器及安全自动继电器反事故措施要点。

3.4 继电继电器和自动继电器技术规程GB/T 14285—2006。

3.5继电继电器及电网安全自动继电器检验规程DLT995-2006。

3.6电力系统继电继电器及安全自动继电器运行评价规程DL/T 623—1997。

3.7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定NDGJ 8-89。

四、试验设备及接线的基本要求4.1 试验仪器应检验合格,其精度不低于0.5级。

4.2 试验回路接线原则,应使加入继电器的电气量与实际情况相符。

4.3试验设备:调压器、直流电源、继电继电器测试仪等。

五、试验条件和要求注意事项5.1交、直流试验电源质量和接线方式等要求参照《继电继电器及电网安全自动继电器检验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5.2试验前应检查屏柜及继电器接线端子是否有螺丝松动。

5.3使用的试验仪器必须与屏柜可靠接地。

5.4为保证检验质量,对所有特性试验中的每一点,应重复试验三次,其中每次试验的数据与整定值的误差要求<5%,继电器逻辑符合设计要求。

六、试验前的准备6.1 在现场进行检验工作前,应认真了解被检验继电器的一次设备情况及其相邻的一、二次设备情况,与运行设备关联部分的详细情况,据此制定在检验工作全过程中确保系统安全运行的技术措施。

6.2 应具备与实际状况一致的图纸、上次检验的记录、最新定值通知单、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合格的仪器仪表、备品备件、工具和连接导线等。

6.3. 对继电器的整定试验,应按有关继电继电器部门提供的定值通知单进行。

工作负责人应熟知定值通知单的内容,核对所给的定值是否齐全,所使用的电流、电压试验仪器是否与现场实际情况相符合。

6.4. 继电继电器检验人员在运行设备上进行检验工作时,必须事先取得运行人员的同意,遵照电业安全工作相关规定履行工作许可手续,并在运行人员将继电器的所有出口连片断开之后,才能进行检验工作。

七.回路检验7.1 在被继电器设备的控制器与其他设备的回路完全断开后方可进行。

7.2二次回路检查。

7.3检查二次回路接线的正确性及端子排引线螺钉压接的可靠性。

八.二次回路绝缘检查8.1新安装和定检时,对全部继电器接线回路用1000伏摇表测定绝缘电阻,其数值应不小于1兆欧。

8.2 继电器经过解体检修后应用1000伏摇表测定绝缘电阻:(1)全部端子对金属底座和电磁铁的绝缘。

(2)各线圈对接点,各线圈间,各接点间的绝缘。

各线圈间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兆欧,其他的测量值均应不小于50兆欧。

8.3 具有电流、电压线圈的中间继电器在定检中应测定线圈间的绝缘电阻。

8.4 耐压试验新安装和继电器经过解体检修后应进行耐压试验。

继电器的导体对金属底座部分,应能耐受交流50Hz,电压1000伏,历时1分钟的耐压试验。

允许用2500伏摇表测定绝缘电阻来代替交流耐压试验。

所测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0兆欧。

8.5 进行绝缘电阻测定或耐压试验时,必须注意将不能承受高电压的元件如电容、整流元件等从回路中断开或将这些元件短路。

九.外观检查9.1 继电器取下外壳之前应检查:1. 清扫继电器外壳上的灰尘。

2. 外壳及玻璃是否完整,嵌接是否良好。

3. 外壳与底座间接合是否牢固紧密。

防尘密封是否良好。

安装是否端正。

4. 继电器端子接线是否牢固可靠。

9.2内部和机械部分的检查1.清除继电器内部的灰尘和油泥。

应特别检查圆盘与电磁铁、永久磁铁间,圆筒和磁极间是否清洁。

2.检查各零件的完好性。

各部螺丝是否拧紧牢固。

焊接是否牢固可靠,点焊者应重新锡焊。

3.检查整定旋钮、把手能否可靠地固定在整定位置。

整定板的螺丝插头接触是否良好可靠。

4.检查弹簧有无变形,各层间距离是否均匀。

5.检查接点的固定和清洁情况,有无折伤或烧损。

两触头应中心相对。

常开接点闭合时要有足够的压力,即接触后有明显的共同行程。

常闭接点接触是否紧密可靠、且有足够的压力。

6.清洁和修理接点时禁止使用砂纸,锉或其他粗糙材料修理。

接点上的尘埃、受熏处可用小木条将接点擦干净。

亦可用丙酮或四氯化碳液体擦洗。

烧焦处应用细油石修理,最后用麂皮或软布抹净。

7.继电器的轴和轴承除特殊要求外,禁止注任何润滑油。

9.3重复检查继电器经检验和调整后,应重复检查拆动过的元件是否恢复,衬垫小物是否清除,整定端子、把手位置是否与定值相符,检验项目是否齐全。

如继电器需运往别处,应将可动系统固定住。

继电器加盖后应再通电(结合相互动作检验)检验继电器动作情况,信号牌动作和复归是否正确灵活。

十、各类继电器的机械部分检查10.1. DL、DJ型电流继电器10.1.1 转轴的活动范围为0.2~0.3mm,横向活动范围为0.1~0.23mm。

10.1.2 Z型舌片活动范围约为7°左右,舌片在静止和运动过程中应不与磁极相碰,有不小于0.5mm的间隙,同时上下间隙应尽量相同,舌片上下端部弯曲的程度亦应相同。

10.1.3 检查弹簧的平面应与转轴严格垂直,新安装时检查弹簧的起始拉角,即弹簧松弛时,把手的位置与刻度盘起始位置间的夹角为25°~35°。

10.1.4 动、静接点间距离为1.5~2.5mm,两静接点片的倾斜度应一致并位于同一平面上。

继电器动作时,桥形接点在据静接点首端不小于1mm处开始接触,然后在其上滑行1~2mm应特别注意桥形接点在舌片动作至最大位置时,不应超出静接点工作面卡住而不返回。

对带切换接点的继电器,在动作过程中,桥形动接点在围绕其本身转轴旋转时,与上下静接点应有适当的安全距离,当动接点在中间位置,对上下静接点的距离不少于1mm,当动接点与下接点压接后,其与上接点的距离应大与3 mm。

10.1.5 当继电器线圈无电流时,静接点防振片与静接点刚能解除,或有不大于0.3 mm的间隙。

10.1.6 DD-11型接地继电器舌片活动范围为8~9°,舌片动作后与磁极平面紧密相接触。

10.2. DS型时间继电器10.2.1衔铁上的弯板在固定坐槽中滑动应无显著摩擦。

当用手按下衔铁时,瞬间常闭接点应断开,瞬时常开接点应闭合。

带有串联附加电阻的时间继电器应特别检查瞬时常闭接点,必须保证衔铁按到底时,常闭接点才能断开。

10.2.2 当拧松扇型板上端子螺丝时,扇型板及静接点应围绕刻度板灵活转动。

10.2.3 检查接点固定在钟表机构的轴上是否牢固。

动接点桥上的银接点与刻度盘上的商标位置相差不得超过±5°,按下衔铁时,动接点应在据静接点首端约1/3处开始同时接触并在其上滑行到1/2处停止。

延时滑动接点在滑动过程中,应保证接点接触可靠。

释放后,动接点应能迅速返回。

10.2.4钟表机构的检查按下衔铁时,钟表机构开始走动直至终止位置的整个动作过程中均匀走动,不准有忽快忽慢,时走时停,跳动或中途卡住现象。

否则,应在实验室进行钟表机构的解体检查。

新安装时,延时静接点应放在最大刻度处进行钟表几口的检查。

10.3.中间继电器及同类元件10.3.1 继电器在动作状态,衔铁与铁心端部之间有适当的间隙。

10.3.2 接点应在正位接触,同一接点片的两个分接点应同时接触和同时离开,接点接触后应有足够的压力和明显的共同行程。

切换接点在切换过程中应符合继电器使用上的要求。

10.3.3 接点间距离应不小于下述数值:A DZ、DZB、DZS型继电器; 3 mmB ZJI、ZJ2、YZJ型中间继电器; 2 mmC ZJ3型快速中间继电器; 1 mm10.4. DX型信号继电器10.4.1 动接点轴的轴向活动范围应为0.2~0.3 mm。

10.4.2 衔铁动作后,信号牌应可靠落下,其挂钩位置应适当,不应振东而脱落。

十一、各类继电器的检验项目及标准对各种检验所必须进行的项目,在每项前标以下列标号:验——新安装设备和继电器解体检修的验收检验。

全——定期全部检查。

11.1 DL型电流继电器11.1.1 验全:检验整定电的动作电流和返回电流。

a 返回系数应满足下列数值:电流继电器:不小于0.8由于过流继电器时:不小于0.85DL-13/1C型继电器不小于0.65DD-11型继电器不小于0.5b 整定点动作值侧测量重复三次,每次测量值与定值误差不超过±3%。

c 若运行中需要改变定值时,应做符合刻度的调整检验。

11.1.2 验全:检验接点工作可靠性。

接点带适当的负荷,以1.05倍和5倍动作直流,或运行中的最大短路电流进行冲击试验,检查接点工作的可靠性,接点应无振动,火花和鸟啄现象。

大电流冲击后复式定值,误差不超过±3%。

11.2 DJ型电压继电器11.2.1验全:检验整定点的动作电压和返回电压,返回系数应满足下列数值:过电压继电器:不小于0.8低电压继电器:不大于1.25整定值在60~75%额定电压时不大于1.15整定值在75%额定电压时不大于1.1作为强行励磁使用时不大于1.06整定点动作值测量测量重复三次,每次测量值与定值误差不超过±3%。

11.3 DS型时间继电器11.3.1验全:测定线圈电阻,其数值应不超过厂家规定的±10%。

定检时,仅测量直流电压220V中间继电器的电压线圈电阻。

11.3.2验全:检验动作值,返回值和保持值。

a 动作电压; 40~70%额定值跳闸出口中间继电器动作电压; 50~65%额定值动作电流; 50~90%额定值b 返回电压(电流);不小于5%额定值具有延时返回的中间继电器返回电压:不小于2%额定值c 检验具有保持线圈继电器的保持值,并校核其线圈极性应与厂家所标极性相符。

保持电流不大于80%额定值保持电压不大于65%额定值d 在现场检验中间继电器的动作值,返回值和保持值均应与在实际回路中串联和并联的电阻元件一起进行。

e 如有几个继电器线圈互相串联,在新安装时,应检验全部回路在80%额定电压下,所有继电器均可靠动作。

f 定检时80%额定电压下的相互动作检验可以代替单个继电器的检验,但每4~6联应进行一次单个继电器的检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