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集锦9篇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集锦9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书信吧,书信是人们相互交流情感与思想的工具。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书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篇1 一、指导思想以创建教育现代化学校为目标,围绕学校工作计划,从实际出发,立足于以学生发展为本,进一步推进全校教师、学生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构建数字化校园。
二、工作目标本学期以创建教育现代化学校为总体目标,继续完善学校网站,做好深层次的开发工作,拓展网络互动平台的功能。
做好日常维护工作,进一步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学校教育信息网的功能,使学校网络真正服务于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
加强学校的信息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树立学生在运用网络资源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三、主要工作(一)加强学校校园网管理。
1.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学校信息技术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教导处加大分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力度。
2.继续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制度的落实与检查,加强网络管理。
学校要继续完善网络管理制度,以确保网络安全,无网络信息技术安全故事,杜绝教师的网上聊天、玩游戏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3.加强病毒防治工作。
让教师从思想上重视病毒,认识其危害。
在安装完正版瑞星杀毒软件工作后,定期进行升级病毒库,做好网络维护工作,以保证学校校院网络的畅通。
(二)努力实现办公网络自动化。
1.加强网站的教学研究功能,搭建顺畅的教师交流研修的平台。
同时增强家校互动功能,让学生家长以及社会更好地通过网站了解学校。
2.加强校园网的应用,充分利用教室内的电脑设施,学校网络教室,为学生创设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优化学习方式。
3.逐步实行办公网络化,发挥学校校园网主页的作用,学校最新动态及时上传,使之成为学校宣传的虚拟窗口,师生学习资源的汇集地。
使全体教师转变观念,提高工作效率。
4.建立、完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的软件平台。
如学籍管理,档案管理,成绩管理等系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力争尽快实现数字化的校园环境。
(三)丰富学校网络资源,加强资源库建设1.继续充实学校资源库,鼓励教师自制课件等网络资源。
35周岁以下教师每学期上交一份教学课件。
(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网页等均可)2. 积极用好微机室及多媒体教室,充分发挥信息资源优势,提高教学过程的信息技术含量,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加强FTP的管理。
4. 做好学校电子图书阅览室的建设。
(四)抓好教师培训,师资队伍信息化1.结合县教师研修网,积极培训教师参加研修组,使用网上资源,使每一位任课教师都会使用网络资源服务于教学。
2.做好年级博客培训辅导工作,要求所做的主页能及时呈现年级工作状态及成果,有特色、有亮点。
3.提高学校校园网主页、课件制作队伍水平,积极组织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师培训班。
(五)注重渗透整合,教学模式多元化。
1.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利用现代教育媒体,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实效。
2.加强计算机教学的提优补差工作,学校开设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提高学生上网水平及自学能力。
注意培养学生打字、电脑绘画的兴趣与能力,争取各类竞赛中获得好成绩。
(六)继续做好服务工作。
1.完善和维护好我校现有的设施,为一线教师提供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硬件环境。
2.保障校园网络及终端设备的正常运行。
3.加强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篇2 一、指导思想本学期学校结合市县育教学信息技术发展规划与要求,与时俱进,在提升品质上下功夫,促进学校信息化发展,让校园网成为师生管理学习,交流互动,共同提高的信息平台。
二、主要工作1、管理工作本年度,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电教组成员作,做到分工具体,职责明确,服务到位。
完善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计算机使用、电教设备的使用和借用制度。
规范学生、教师对计算机的操作,保证学校网络健康、正常运行并充分发挥作用。
制定《校园网Ip地址分配管理表》规章制度,文明上网,禁止教师上与教育教学无关的网站,坚决杜绝利用网上炒股、购物等现象。
做好校园网的建设工作。
2、信息技术的建设和维护工作(1)信息资源的建设本学期将本着出既要讲究实用、实效,又要把握发展需要适度超前的原则,抓好校园网站建设,使我校的校园网发挥出最好的效益。
继续利用宽带网,搜集和整理与教学有关的资料。
不断充实学校内部网站的内容,通过网络信息的管理和利用,加强校园办公管理、教学常规和学生常规管理,以实现资源共享。
完善奖励制度,鼓励教师网上学习、制作课件。
在此基础上,建立各部门、各学科以及个人的教学资源库,建好学校资源库。
(2)设备的维护和安全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检修制度,各种设备有专人管理,常用设备每周检查一次,并有详细记录,有问题要及时处理,使设备维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
随着电教设备不断增加,安全保障工作也越来越重要。
3、教学工作抓好课堂教学研究、构建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努力上好《信息技术》课。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任务”为驱动,以实例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掌握搜集、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技能。
4、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综合能力培训工作本学期,我们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使教师能熟练掌握上网浏览搜索资料、资料、软件上传下载、“县网络教研平台”、运用MicrosoftWord编制试卷、运用MicrosoftExcel 电子表格统计成绩、运用Microsoft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课件、制作个人主页等工作。
5、学生综合技能培训工作本学期,抓好学生文字数据输入训练、Frontpage 网页制作、Microsoft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MicrosoftWord文字编辑处理培训。
6、教改实验工作本学期为配合学校申报《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研究》课题结题工作,继续抓好课题研究工作,搜集整理实验课题所需的各种材料,确保顺利完成结题工作。
三、具体工作安排1、制定信息技术工作计划2、2—15周学生综合技能培训3、13周学生综合技能培训4、2—6周抓好教师信息技术综技能培训。
5、8—15周教师信息技术综技能比赛。
6、15周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评比。
7、18周课题资料的收集、筛选、分类、归纳和整理8、电教设备设施清点工作。
9、学期结束总结工作。
四、信息化教学活动安排:项目时间备注计算机操作技能比赛4月4日文字录入比赛4月21~22日电教成果评比活动5月24~30日课件、教案设计网页制作竞赛9月教师Word培训。
文字录入6月教师ppT制作培训10月电子白板使用培训11月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篇3 一、工作目标。
1、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环境建设,努力推进“班班通”建设,继续推进“村小通”和“园园通”工程。
加快实现校园向数字化的跨越。
年内再有2——3所学校建成数字化校园。
2、继续加大教师和学生用计算机的配备力度,年内全区小学、初中、高中学段的学生数与学生用计算机之比分别达到15:1、10.5:1和8:1。
3、充分发挥区域优质教育资源优势,努力实现优质资源远程化共享。
4、强化信息技术与课程、学科教学、学生学习的有效整合,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加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5、以优化课程整合为目标,积极开展有效整合活动,进一步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效益。
6、以“四项配套建设”为抓手,加快完善学校配套设施。
二、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推进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不断加大数字化校园的创建力度。
1、以规范学校网站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环境建设。
按照《xx区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站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进一步优化管理,强化应用,加快实现校园向数字化的跨越。
要切实规范和完善数字化校园和“班班通”的建设和应用,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监控等方面逐步向数字化过渡。
要继续推进“村小通”和“园园通”工程。
年内全区中学和中心小学有1/3以上的班级实现“班班通”,实现“新三机”(计算机、大屏幕数码显示设备和视频展示台)进教室。
各农村小学和幼儿园全面完成adsl宽带接入,并实现公文传输网络化。
争取到20xx年年底前,全区再有2——3所学校按标准建成数字化校园。
2、按照标准化配备要求加快学校机房建设。
为确保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各校应根据需要更新一批计算机设备,使之达到现行教学和电子阅览的需求。
全区各初级中学(含完中的初中部)和中心小学每校应至少配备二只标准机房,两轨及以下的农村小学每校至少配备一只机房。
中学每只机房的电脑数为56+1台,小学为48+1台,村小为20+1台。
年内全区小学、初中、高中学段的学生数与学生用计算机之比要分别达到15:1、10.5:1和8:1。
同时,学校要努力为一线教师配备计算机,培养教师应用计算机开展工作和学习的习惯,使计算机真正成为教师教育教学和管理实施的基本工具。
要结合学校特色,积极创造条件,推进数字化实验室建设,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动手动脑能力、实验实践能力、探索创新能力。
(二)进一步发挥区域教育优势,着力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建设。
1、以《xx教育信息网》为依托,各校校园网站为基础,完善满足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应用与管理、网络化教研、信息交流等需要为核心的网络教育平台和资源群,继续建好区、校二级资源库,充分发挥网络基础设施的教育和公共服务作用,尤其是重点建好数字图书馆、课例点播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和各学科专题网站,形成具有xx校本特色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2、充分发挥区域教育资源和人才优势,加快“天一网校”建设步伐,切实发挥名校、名师的力量,建成一个动态发展、覆盖各学科的网上“新天一”,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
(三)推进教育信息技术普及,提高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效益1、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以贯彻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抓手,认真落实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通知》文件精神,建立“分批、分层、分级”的教师培训机制,整体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素养。
2、通过举办教师技能比赛、整合研讨、现代教育技术论文、案例和教学设计的评比等活动和通过基于网络的学科教研、区域资源共建、课题研究、评比竞赛等途径,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素养,培养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中的教学能力与习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对于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
一要抓好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加强教研,全面提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
二要抓好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活动,以竞赛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