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劳伦斯文学创作中的弗洛伊德主义

劳伦斯文学创作中的弗洛伊德主义

劳伦斯文学创作中的弗洛伊德主义摘要劳伦斯文学创作中的弗洛伊德主义摘要: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20世纪以来的中外作家及其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的作品中都有意无意的透露着弗洛伊德主义的影子。

其中劳伦斯的文学创作就被认为是在佐证弗洛伊德学说。

20世纪英国著名作家D.H.劳伦斯因其大胆、直言不讳的创作风格而极具争议性。

他的成名代表作《儿子与情人》被认为是最具俄狄浦斯情结的文学作品。

他的另一部代表作《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也是一经发表就引起轩然大波,书中毫不隐晦的表现出了对性的崇拜,具有很浓的劳伦斯风格。

他还有其他很多著名的小说都透露着浓烈的弗洛伊德主义色彩。

本文会结合劳伦斯的文学作品,从俄狄浦斯情结,无意识理论以及对性的认识等方面探讨其中存在的弗洛伊德主义。

关键词:劳伦斯;弗洛伊德主义;俄狄浦斯情结;无意识;本我;超我AbstractLawrence Freud's doctrine of literary creationAbstract: Freud's psychoanalytic theory of the 20th century's Chinese and foreign writers and their literary creation have produced great influence, their works all have intention to not intentional of disclosing the shadow of Freud's doctrine. Of Lawrence's literary creation is considered in the supporting theory of Freud. The famous English writer in the 20th century D.H. Lawrence because of its bold, outspoken style and controversial. His famous masterpieces sons and lovers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literature of Oedipus complex. Another oneof his masterpiece lady chatterley's lover also published have caused quite a stir, explicit expression in the book out of the worship of sex, has the very strong style of Lawrence. He and many other famous novels reveal a strong Freud's doctrine color. This article will combine Lawrence's literary works, from the Oedipus complex, unconscious theory and knowledge of sex there was Freud's doctrine.Keywords: Lawrence; Freud's doctrine; Oedipus complex; The unconscious; This I; The superego1 绪论弗洛伊德主义产生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主要包括精神分析和无意识学说,它不是正统严谨的心理科学,却对研究人的心理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虽然各界批评家、学者对弗洛伊德主义褒贬不一,但不得不承认这一理论不仅给心理学研究领域,也给文学创作和批评领域开辟了一个全新欣赏视野。

二十世纪以来中外文学创作者无论对这一理论认同与否,在其创作中都多多少少会受到弗洛伊德主义的影响。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以下简称劳伦斯)写过许多小说,并且大多数蜚声文坛,像是《儿子与情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虹》等,在英国小说界有着至关重大的作用,他的文学创作一经出世,就被很多人认为是弗洛伊德主义的一个佐证。

他所创作的许多文学人物形象,在某些方面与弗洛伊德学说不谋而和。

劳伦斯的文学创作从他生前直至现在仍有很大争议,虽然他的文学作品中主体多样,但多以性爱为主,并且劳伦斯推崇血与肉,所以书中对性爱和情感的剖析显得深刻且毫无隐讳,我们应该透过作品探索劳伦斯对人性的研究和心灵的剖析。

劳伦斯提出性爱应该纯粹的出自于本能的观点,直到现在仍有思考的意义。

我们如果想研究劳伦斯,可以通过作品再现其文学创作观。

2 《儿子与情人》中的弗洛伊德主义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一经问世,便引起了轩然大波,更有人说《儿子与情人》是他读过的最淫秽的小说。

就像看人不能只看外表,我们读作品也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本小说还有对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的不满,对阶级分配不公的挣扎,对不能正确对待婚姻与性的矛盾的苦闷等。

劳伦斯通过作品中人物的塑造将这些冲突与苦闷传递给了读者。

《儿子与情人》被人们看作是劳伦斯的自传体小说,这是因为这部作品中人物的生活经历、生活背景与劳伦斯的早年生活极其相似,劳伦斯与作品中的儿子保罗同样出生于一个矿工家庭,有着同样贫穷粗暴、嗜酒如命的父亲以及优雅有教养的母亲,母亲鄙视贫穷粗暴的父亲,所以将剩余的感情全部寄予儿子身上,而儿子也回应着母亲的爱。

“我们彼此爱着,几乎象丈夫跟妻子那样爱着,同时也是母子之间的爱……我们两者就象一个人似的,彼此非常理解,心心相印。

这种情况相当可怕,在某些方面,使我变得很不正常。

”[1]正是这种儿子与母亲之间超出常理的互动,让保罗产生了“恋母情结”,并被困在了这种情结感情中。

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这部作品在其出版之后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就书中所展现出的俄狄浦斯情结也存在着争议。

2.1 俄狄浦斯情结俄狄浦斯情结在弗洛伊德学说中最早产生,在通俗意义上是恋母情结,表现为恋母弑父,家里的小男孩想代替父亲的地位成为父亲那样的人,成为能够站在母亲身边保护她的人。

这是“一种早年性偏爱的表现。

好像男孩视父亲为情敌,女孩视母亲为情敌。

若没有对方,明显会对自己更有利。

”[2]俄狄浦斯情结在弗洛伊德《梦的解析》里首次提出,并因索福克斯勒的同名剧本《俄狄浦斯王》得名。

在十九世纪末出版的《癔症研究》里,弗洛伊德打开了精神分析的大门,并得出了俄狄浦斯情结是源于儿童性欲的结论。

他认为儿童在性发展时期开始向外界寻求性对象,而幼儿最开始接触的对象就是自己的爸爸妈妈。

“女孩最初的情感是针对父亲,男孩则是针对母亲的。

因此,父亲就成为儿子的敌人,母亲则成为女儿的敌人。

”[3]儿童对异性父母亲的偏爱导致仇视同性父母亲,进而想取代他们的地位,这是由于儿童性本能的影响。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举动往往源自于性,准确些说是那些缺失的性欲望。

乱伦是从古代到现代都在讨论和避讳的事情,它是被人类社会禁止的,但不论是古时候的文学戏曲还是现代的影视歌曲,我们仍在探索或演绎着乱伦的情结,说明这种禁忌式的欲望是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中并期待被发掘出来的。

在《儿子与情人》这部小说中,莫瑞尔太太表现出来“恋子情节”,保罗身上透露出“恋母情结”,这些无不散发出俄狄浦斯情结的气息。

下面我们就讨论一下这部作品中,母亲莫瑞尔太太和儿子保罗之间纠缠依恋的感情。

2.1.1 保罗的恋母情结《儿子与情人》中,莫瑞尔太太用爱将保罗的情感掌控起来,让保罗处在母爱的包围中,从而使保罗失去了自由的灵魂、独立的精神以及健康的情感体验。

从儿子对母亲的依恋逐步发展为母子二人的情感痴缠,最终使儿子陷入“恋母情结”的旋涡中不可自拔。

劳伦斯认为,我们每个人打出生时起,一开始都会成为父母的翻刻版,我们独自来到世间,最初养育我们的人是父母,那我们必定会把父母当成我们的偶像去模仿,这种印记会跟随我们一生。

保罗从小身体弱,大都跟在母亲身边,耳濡目染的是母亲的言行,缺乏健康父亲形象的引导,也不与男孩子接触,从而缺乏男子气概,这也使得保罗在情感上更多的倾向于母亲,特别是长子的离世,让莫瑞尔太太把保罗当成自己的一切,爱护有加。

这种畸形的母爱让儿子对母亲产生了超出常规的爱恋,并伴随时间的增加而增长,这种类似于情人的爱恋产生于母子之间,被称为“恋母情结”。

“‘恋母情结’是儿子保罗对情爱追求的结果。

在这种情爱的追求下,保罗渐渐从精神、情感上想取代父亲的位置,从而与父亲处于一种紧张敌对的状态,而对母亲则扮演着温情的情人角色。

”[4]小说中,保罗对父亲充满了厌恶之情,对母亲他却充满了柔情蜜意。

也因为母亲,他始终不能下定决心与女友们在一起,只要母亲活着,他便不可能找到结婚对象。

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保罗很小的时候产生了“恋母情结”,这种情结并没有因为保罗的长大而消失,反而因为母亲不正常的爱愈演愈烈。

保罗与母亲的感情是互相牵扯纠缠不清的,就算母亲去世,保罗仍会被这种情感左右。

保罗对母亲深深的爱恋让他忘记了自己是一个精神与灵魂都应该自主独立的人,在这灵与肉不能和谐的情感关系中,保罗在精神上陷入了无比痛苦的挣扎中。

“被成年人所爱不但指满足孩子的需要,它也意味着在别的方面都得到满足,因此他会受到性本能的驱使,在他的选择与父母所呈现的偏爱相融合时获得新的力量。

”[5]这种力量在保罗身上表现为“恋母情结”,并纠缠保罗一生。

在弗洛伊德理论中,男孩之所以会敌视身为一家之主的父亲,是因为父亲可以独占母亲的爱,而这种爱已经上升到性爱的范畴。

男孩不能忍受别人和他一起享受母亲的爱,所以对父亲产生敌意。

对父亲的冲突仇视和对母亲的含情脉脉,这种充满矛盾与纠结的关系是俄狄浦斯情结中简单明确的内容。

一般状况下,恋母情结只会存在于男孩的潜意识里,这种不被社会道德所认可的情感,不会被有意执行。

可是对于保罗来说,母亲给予他的爱恋直接刺激了他幼时潜意识里的恋母情结,而且还使得这种情节不停的加强和外现,让这种“俄狄浦斯情结”由他的潜意识层面上升到了意识层面。

恋母情结是男生幼时的普遍经历,它一定会有结束的时候。

男生总会长大,他的心态能否健康发展,他的人格能否完整,长大后会是一个身心健康的强者还是心有缺憾的弱者,这些都会在他的童年时期就如何应对恋母这一情节时得到体现。

而因为莫瑞尔太太对保罗过度的爱,使得保罗不论是在情感走向上还是心理发展上都受到了严重的阻碍,既阻碍了保罗对母亲的情感的正常发展,也影响了保罗和身边女性正常男女情感的发展,加深了保罗对莫瑞尔太太的依恋和对自己父亲的敌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