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行为同步基础训练一、选一选l.白蚁是具有社会行为的昆虫,兵蚁的职能是()A.建筑蚁巢B.喂养幼蚁C.保卫蚁穴D.喂养雌蚁2.下列昆虫中,有社群行为的是()A.蜻蜒、蝴蝶B.蝗虫、蟋蟀C.蜜蜂、白蚁D.苍蝇、蚊子3.下列动物行为中,不属于动物的信息交流的是()A.乌贼用腕足捕捉食物B.狗沿途撒尿C.蜜蜂的“8”字摆尾舞D.萤火虫发光4.下列事例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和属于学习行为的分别是()A.金龟子受惊扰时就缩起足假死不动B.蚂蚁会成群结队地将食物搬回蚁巢C.一只工蜂发现了蜜源后.会通过“跳舞”把蜜源的位置告诉同伴D.小猩猩跟着大猩猩摇晃树枝,让枝头的果实掉落地上好取食5.下面的例子中,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A.猫静伏于老鼠出没的洞口B.变色龙由褐色变成绿色C.母兔生下的小兔有黑色和白色D.蝙蝠白天栖息于岩壁上6.杜鹃常把蛋产在其他小鸟的窝里,由小鸟代其孵蛋喂养小杜鹃,这是()A.学习行为B.社会行为C.繁殖行为D.后天性行为二、填一填1.社会行为的特征是:群体不是由______在一起,而是群体的成员有_____。
2.鹿群的群体内,不同成员之间_____,共同维持_____生活,它们具有一系列的_____行为。
3.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_____,可以______。
4.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_______,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______,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三、请你分析1.关于蜂群的行为,请回答:(1)蜂群内有蜂王、工蜂、雄蜂三种,它们分工明确,相依为命,这是蜜蜂的_____行为。
(2)遇到敌害时,工蜂会群起护巢。
从功能上看,这是________行为和________行为。
(3)蜂王和雄蜂交配、产卵、从功能上看,这是____________行为。
(4)蜜蜂白天采蜜,夜间回巢休息,这种行为与____________有关。
(5)新、老蜂王相遇,会咬死到只剩下一个。
这种行为,从功能上看是蜂王的______行为;从获得途径上看,是__________________行为和______________行为。
2.蚁是营群体生活的昆虫。
每个群体中有蚁后、雄蚁和工蚁。
蚁后的主要职能是产卵、繁殖后代;雄蚁的职能是与蚁后交配,工蚁的主要职能是筑巢、觅食、护卵、饲喂幼蚁、保卫等。
根据动物的行为特点,分析回答:(1)蚁群中数目最多的是______,体型最大的是______。
(2)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迅速返回巢穴。
不一会儿,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奔向食物所在的地点,蚂蚁不会发声,它靠______传递信息(填“语言”、“动作”或“味道”)。
(3)小明说:“像蚂蚁这样的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随时交流信息。
”你认为小明说得对吗?答:______(填“对”或“不对”)。
(4)像蚂蚁一样营社会生活的动物很多,请举出其中一例:_______________。
思维拓展训练传说公元前202年,项羽逃到乌江边,张良用计,让蚂蚁自己排成“霸王自刎乌江”六个大字,这六个字深深刺痛了项羽的心。
你知道张良是用什么方法让蚂蚁排成字的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综合训练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产者和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B.生态平衡意味着生态系统内的各种生物数量是恒定不变的C.人们的生产活动,不按生态规律办事,就会破坏生态平衡D.自然界中的物质,如水、氧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生态平衡不会破坏2.由于人类的活动,目前地球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增高,产生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有所提高,这将导致土壤沙漠化等恶果。
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增高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剧增,呼出二氧化碳增多B.工业污染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大量生物物种的灭绝D.自然因素破坏了生态平衡3.南极的上空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臭氧空洞,因而太阳照射到地球表面紫外线增多,使生物受到严重影响。
臭氧层空洞由人类哪项活动产生的()A.使用大量的农药B.汽车尾气排放量扩大C.使用含氟制冷剂D.人口增多呼出二氧化碳增加4.生态平衡破坏的主要因素是()A.生物繁殖力强,而生存条件有限B.自然灾害,如天旱、水涝、洪水、地震、台风等C.人类的生产活动不按生态规律办事D.人类在湖泊中和森林中捕杀动物5.在一个由植物、雷鸟、猛禽组成的食物链中,若捕杀了全部猛禽,雷鸟的数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A.迅速上升B.缓缓增加C.保持相对稳定D.先增加后急剧下降6.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不能确定7.生态系统能保持动态平衡的原因是()A.食物链中具有大量的生产者和消费者B.生态系统中具有相对稳定的物质循环C.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的能力D.有大量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分解成无机物8.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大量捕杀黄羊、野兔等动物后,其生存数量首先减少的是()A.生产者B.次级消费者C.分解者D.三级消费者9.在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封闭生态系统内,要使其中的动物能够长时间存活,必须提供()A.氧气B.水C.足够的有机物D.太阳能10.下列哪项措施最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减少食肉性动物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C.增加物种的数量D.增加分解者的数量11.某地大量捕捉青蛙,导致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生态平衡失调。
其原因是破坏了生态系统的()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食物链12.有一种名为鬼针草的植物,当人在草丛中行走时,裤角上常被沾上一些带刺的“针”,人在这一过程所起的作用是()A.毁坏了鬼针草B.帮助鬼针草传播种子、果实C.人对鬼针草不会产生作用D.以上答案都不对13.在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属于()A.消费者B.分解者C.生产者D.能量储存者14.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是()A.释放二氧化碳B.分解有机物C.促进氮的循环D.促进碳氮循环15.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生态平衡是指:在生态系统中________和________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17.请根据你的想象,续写下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南非探险队登上南极的马里恩岛后,船上的几只老鼠也被带上了小岛。
因为老鼠没有天敌,两年后,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见,食物链对环境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对维护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
18.目前在某些城市时兴一种水晶球样的生态球(如图5-3-2)作为家庭摆设。
该球密封,内装有水、2~3条小鱼,底部有泥沙,并生长着一些水藻。
妙在小鱼、水藻都是活的。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这个生态球应放在________的地方。
(2)小鱼和水藻能生存的原因是:水藻能够________;小鱼通过呼吸作用为水藻提供________,其排泄物被________分解之后,再被水藻利用。
(3)该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部分是________。
19.在一片水稻的生态系统中,昆虫以水稻为食,青蛙以昆虫为食。
三者的相互关系可以用图5-3-3表示,图中各长方形的长度分别表示上述三者生物的数量,长方形越长,表示该生物的数量越多。
请根据该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图中各字母所表示的是哪一种生物?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________,消费者是________。
(3)如果大量捕食青蛙,该生态系统中数量会明显增多的生物是________,明显减少的生物是________。
221.青蛙被誉为“四园卫士”,如图5-3-5所示的是它的发育简史,请据图进行实际观察回答:(1)生活在________边的[1]其体色是________。
(2)刚孵化出来的[2]________,呼吸器官是________。
(3)[1]的皮肤必须保持湿润,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4)[1]的食物主要是农业害虫。
因此,我们应该________。
(5)这种发育过程叫________。
1.下图是处于近海口的河流生态系统,分析并回答:(1)此生态系统共有______条食物链。
(2)含能量最多的生物类群是_____,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
(3)此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是______。
淡水虾与小鱼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4)此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A.海鸟B.水绵C.水藻D.各种类均不是(5)若所有海鸟迁徙到别处,一段时间后,则大鱼数目______,水藻数目______,淡水虾数目______。
(6)海鸟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若此生态系统中的水绵大量减少,则下列哪一项会随着发生()A.水藻大量减少B.小鱼数目增多C.海鸟的数目减少D.甲壳类的数目增多2.在草原上,人们放牧的牛马是否牛肥马壮,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鹰的数量。
原因是:鹰爱吃田鼠,田鼠爱吃土蜂窝中的幼虫和蜜,土蜂是三叶草传粉时必不可少的媒介,三叶草又是牛马的主要食物。
请仔细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后回答:(1)假若鹰的数量较多,______会减少,______增多,_______生长旺盛,牛马因食物充足而牛肥马壮。
(2)假若鹰被人类大量捕杀或因其他原因大量死亡时,_____会大量增加,_____会大量减少,_____就长不好,牛马会因__________不足而瘦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