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妇产科用药知识(二)

妇产科用药知识(二)

妇产科用药知识(二)第二节孕产妇用药孕产妇什么药能用,什么药不能用,什么药可使胎儿畸形,用什么药才安全,什么时候用药对胎儿的影响最小,也是医务工作者必读之用药知识,更是怀孕妇女应该掌握的基本用药知识。

一、孕期1、在受精卵形成后的最初3个月,胎儿的各个器官、系统形成期,易受药物毒害造成畸形,生出无脑、脑积水或腭裂的胎儿;雄激素可引起女胎男化,反之雌激素会使男胎女化,水杨酸、毒扁豆碱、毛果芸香碱可引起胎儿骨胳系统畸形等等。

2、在分娩前3个月。

孕妇若用药不当会影响胎儿安全。

如应用安眠药、吗啡、度冷丁等。

药物通过胎盘传给胎儿,从而抑制胎儿的呼吸中枢,引起新生儿窒息死亡;口服大剂量氯霉素,可发生“灰婴综合症”等。

3、十月怀胎期如服用麦角制剂、奎宁、催产素、脑垂体后叶素、益母草等药物,会引起子宫收缩,导致流产或早产。

4、泻药、利尿药和一些具有强烈刺激性的药物能引起孕妇盆腔出血,子宫收缩。

有些药物会带来严重不良反应,如孕妇注射氨基糖甙类药物(链霉素、卡那霉素等),可使胎儿形成先天性耳聋;若服用磺胺类药物可引起胎儿溶血症;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等可使胎儿乳齿发黄、发脆,抑制胎儿骨胳生长,甚至会形成短肢畸胎。

5、一些中药毒性较强,如斑蟊、商陆、半夏等;或具逐瘀活血功效,易致胎儿流产、早产、如桃仁,麝香、红花等;或具泻下滑利功用。

如黑白丑、芒硝、甘遂等易致胎儿流产。

二、哺乳期母体吸收的药物可通过乳汁而作用于新生儿,引起毒副反应。

如氯霉素可引起新生儿白细胞数量下降,并抑制骨髓生长,甚至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四环素类可引起婴儿牙齿着色;呋喃妥因可使婴儿产生末梢性神经炎;磺胺类药物可使少数婴儿发生溶血性贫血;一些抗代谢、抗甲状腺药可抑制新生儿细胞代谢。

使白细胞下降。

并影响其甲状腺的发育、形成弱智、矮小儿童;口服避孕药可使乳汁减少及男性胎儿发生乳房增大现象。

三、孕期可用药物1、叶酸:是脊髓液的重要成份之一,它有助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管的闭合;还可以帮助合成DNA并使脑功能正常。

2、维生素C、维生素E:预防妊娠高血压疾病,疾病发生风险降低21%之多。

四、需要的微量元素补充剂1、钙是胎儿发育过程中一种重要的营养元素,孕妇补钙:优质的复合维生素补充剂和孕期多维片中应该至少包含150~200毫克的钙)。

也可以单独吃钙片。

注意阅读产品说明,选择最适合的钙片。

2、孕妇补钙产品中不能含铅,有些“天然”钙片中含有少量的铅,铅对胎儿有害。

3、锌:有助于器官、骨骼、神经和循环系统的形成。

第三节妇女生殖器炎症疾病一、生殖系统炎症是妇女常见疾病1、上生殖道炎症:子宫、输卵管、卵巢炎、盆腔腹膜及结缔组织炎,表现下腹痛,也可伴有阴道分泌物异常。

2、下生殖道炎症:外阴炎、阴道炎、宫颈炎3、病原体:包括多种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及原虫等。

一些性传播疾病,也可表现为生殖系统炎症。

4、特点: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或多个部位同时受累;病情可轻可重,轻者无症状,重者引起败血症甚至感染性休克死亡。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不仅危害患者,还可危害胎儿、新生儿。

二、抗生素治疗1、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但通常需在获得实验室结果前即给予抗生素治疗。

2、经验选择抗生素:病原体多为需氧菌、厌氧菌及衣原体的混合感染,需氧菌及厌氧菌又有革兰阴性及革兰阳性之分,故抗生素多采用联合用药。

(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硝咪唑类、大环内酯类及四环素类)。

3、注意:①了解患者一般情况,包括过去用药情况、药物过敏史、肝肾功能状况;②根据病史、临床特点推测可能的病原体③掌握抗生素的抗菌谱及副作用。

三、中药治疗1、金鸡胶囊:清热解毒,健脾除湿,通络活血。

主治:附件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属湿热下注症者。

临床上用于治疗妇女生殖系统炎症,如盆腔炎,急慢性子宫内膜炎,附件炎(输卵管炎,宫颈炎,阴道炎)。

2、妇科千金胶囊:清热除湿,益气化瘀。

用于湿热瘀阻所致的带下病,腹痛,症见带下量多、色黄质稠,小腹疼痛,腰骶酸痛,神疲乏力;慢性盆腔炎见有上述症候者。

3、妇乐冲剂:清热凉血,消肿止痛。

用于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等引起的带下、腹痛。

4、妇炎净片:清热祛湿、行气止带。

用于湿热蕴结所致的带下病、月经不调、痛经、慢性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见上述症候者。

5、妇炎康片: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用于湿热瘀阻所致妇女带下,色黄质粘稠或如豆渣状,气臭,少腹、腰骶疼痛,舌暗苔黄腻等症,及慢性盆腔炎见上述症候者。

6、康妇消炎栓:清热解毒,利湿散结,杀虫止痒。

用于湿热,湿毒所致的带下病、阴痒、阴蚀,症见下腹胀痛或腰骶胀痛,带下量多,色黄,阴部瘙痒,或有低热,神疲乏力,便干或溏而不爽,小便黄;盆腔炎、附件炎、阴道炎见上述症候者。

7、妇科止带片:清热燥湿,收敛止带。

用于慢性子宫颈炎,子宫内膜炎,阴道粘膜炎等引起的湿热型赤白带症。

8、花红片(薄膜衣片):清热解毒,燥湿止带,祛瘀止痛。

用于湿热下注,带下黄稠;附件炎见上述症候者。

四、阴道炎1、概念:是阴道粘膜及粘膜下结缔组织的炎症,为常见的疾病。

2、症状:白带的性状(色、量、气味异常)改变以及外阴道瘙痒灼痛,性交痛;感染累及尿道时,可有尿痛、尿急等症状。

3、常见的阴道炎有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

4、中医分析:属于“带下”、“阴痒”的范畴。

5、类型:①细菌性阴道炎鱼腥臭味的灰白色的白带,阴道灼热感、瘙痒。

常见并发症与妇科宫颈炎、盆腔炎同时发生,也常与滴虫性阴道炎同时发生。

②滴虫性阴道炎白带增多,可为稀薄浆液状,灰黄色或黄绿色,有时混有血性,20%白带中有泡沫。

外阴有瘙痒、灼热,性交痛也常见,感染累及尿道口时,可有尿痛、尿急,甚至血尿。

③念珠菌性阴道炎又称霉菌性阴道炎。

常见于孕妇、幼女、糖尿病病人及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疗者。

症状:白带多,呈凝乳状或片块状,外阴及阴道灼热瘙痒。

波及尿道,也可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

本病属于传统中医“阴痒”、“带下病”之范畴。

④老年性阴道炎白带增多,多为黄水样,严重者可为脓性,有臭味,有时为淡血性,甚至发生阴道炎少量阴道流血。

常伴有下腹及阴道坠胀感或阴道皮肤受炎性分泌物影响,可产生轻度瘙痒。

⑤孕期阴道炎抵抗力下降,阴道糖分升高,特别是霉菌性阴道炎多见。

⑥加特纳菌性阴道炎多见于性活跃妇女,白带增多,有鱼腥或氨的臭味,外阴潮湿为适,常伴有阴道灼热感、性交痛及外阴瘙痒。

感染重者也可导致败血症、尿道感染、肾周脓肿和膀胱炎等。

⑦化脓性阴道炎白带增多,呈黄脓样,带有腥味,阴道有灼热和痛感,粘膜红肿。

⑧单纯性阴道炎产后、流产后损伤,子宫托等机械性刺激或化脓菌的感染,另子宫或子宫颈的感染性分泌物经常刺激阴道粘膜也可引起。

⑨过敏性阴道炎香粉、香水、沐浴时使用泡沫剂及洗澡油,这些化学物质也容易引起过敏性阴道炎。

以瘙痒,粘膜红肿和分泌物增多为主。

五、宫颈炎育龄妇女的常见病。

急性宫颈炎常与急性子宫内膜炎或急性阴道炎同时存在,但以慢性宫颈炎多见。

1、急性宫颈炎宫颈充血,水肿,有触痛。

2、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肥大或有息肉。

六、外用治疗药物1、妇宁栓: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杀虫,祛腐生肌,化瘀止痛之功效。

主治因湿热所致的阴痒带下诸病。

用于阴部瘙痒,带下色黄质稠味臭,口苦心烦等症。

用于细菌、霉菌、病毒、滴虫等引起的阴道炎、阴道溃疡、宫颈炎、宫颈糜烂、阴痒、阴蚀、黄白带下、味臭、小腹痛、腰痛等。

2、消糜栓:清热解毒,燥湿杀虫。

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带下病,症见带下量多、色黄、质稠,腥臭、阴部瘙痒;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见上述症候者。

3、白带净胶囊:主要作用是燥湿、止带、杀虫。

用于湿热蕴结型带下症,症见带下量多,色白或色黄如脓,呈泡沫或米泔样,其气腥臭,以及非特异性、滴虫性阴道炎见上述症候者。

4、宫颈炎康栓:用于慢性宫颈糜烂属于带下湿热症候的治疗,症见:带下量多、色黄如脓,或挟血丝,有秽臭气,腰痛,腰腹坠胀,口苦,口干,尿黄,便干,阴痒等。

5、消糜阴道泡腾片:清热解毒,燥湿杀虫,祛腐生肌。

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带下病,症见带下量多、色黄、质稠、腥臭、阴部瘙痒,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非特异性阴道炎、宫颈糜烂见上述症候者。

6、复方莪术油栓:用于治疗白色念珠菌阴道感染,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宫颈糜烂。

7、甲硝唑阴道泡腾片:用于厌氧菌性阴道并滴虫性阴道炎及混合感染。

8、双唑泰栓、双唑泰阴道泡腾片:用于细菌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原虫性阴道炎、细菌霉菌原虫混合感染性阴道炎。

9、达克宁(硝酸咪康唑栓)治疗外阴道念珠菌病和革兰氏阳性细菌引起的双重感染。

10、制霉菌素阴道泡腾片(米可定):白色念珠菌和其他念珠菌所引起的阴道炎和外阴感染。

11、硝酸益康唑栓:用于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病。

12、克霉唑阴道片:用于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及酵母菌引起的感染性白带。

13、百艾洗液:用于各种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非特异性阴道炎、外阴瘙痒等。

手术前后及产后抗感染,产褥期间阴部清洁护理和防治感染。

性病(尖锐湿疣、淋病等)的防治。

其它各种皮肤性病的防治。

14、妇洁舒洗液:清热燥湿,刹虫止痒。

用于湿热下注,带下黄稠、外阴炎、非特异性滴虫性、淋菌性及霉菌性阴道炎。

15、柏栀祛湿洗液:清热解毒,祛湿止带。

用于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症见带下量多,色黄,阴痒等。

16、聚维酮碘溶液:因能逐步释放出碘而发挥抗菌作用,其作用机制是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死亡。

对细菌、真菌、病毒均有效,其特点是对组织刺激性小。

用于皮肤、黏膜的消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