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田野调查方案

田野调查方案

《民族数学文化与教育研究》田野调查方案
第一部分:
调查黔东南州民族风情园中的鼓楼、风雨桥建筑群
主持人:(科任教师)罗永超(现场讲解);
协助人:(班主任)杨文金、李光辉、杨万鑫;
调查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11级3个班全体学生;
调查地点:黔东南州民族风情园;
调查时间:第十三周星期五上午8:30—11:30;
调查对象:鼓楼、风雨桥建筑群;
组织形式:学生以班为单位,于第十三周星期五上午8:10以前从学校乘凯开线公交车至民族风情园,8:30开始调查工作,教师现场讲
解至11:00,布置任务后,学生继续对鼓楼群进行自由调查,
11:30结束;午间活动。

调查内容:鼓楼的外形结构(包括4、6、8面及复合型,层数,楼冠形状等)、内部结构(占地面积百余平方米,高数十米的鼓楼建筑,
其整体以杉木做柱、枋,凿榫衔接,横穿斜套,纵横交错,结
构严谨牢固,却不用一钉一铆,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它充分
显示了侗族人民具有较好的数学和力学的应用能力)、建造技艺
(主要是指数学的应用:勾股定理、比例、多边形、多面角、
三角函数、黄金分割、尺规作图等应用);风雨桥建筑特征,数
学力学的应用。

调查目的:了解鼓楼、风雨桥中所蕴涵的数学文化;
第二部分:
调查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
主持人:(科任教师)罗永超;
讲解人:博物馆讲解员(现场讲解);
协助人:(班主任)杨文金、李光辉、杨万鑫;
调查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11级3个班全体学生;
调查地点: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
调查时间:第十三周星期五下午13:30—16:30;
调查对象:黔东南州民族文化(以民族服饰、银饰、文化生活为主);
组织形式:学生以班为单位,于第十三周星期五下午13:20到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集中,13:30开始调查工作,由班主任带队,以班为
单位分三批在博物馆讲解员的指导下参观学习。

参观后,学生
仍可以在博物馆内继续自由调查,16:30结束返校。

教师坚守
岗位直至最后一名学生安全回校;
调查内容:黔东南州民族历史、传说、文化、生活等。

重点:苗族盛装为什么被誉为是“穿在身上的一部史诗”,苗族
盛装中都蕴涵着怎样的数学文化,琳琅满目的苗族银饰有着丰
富的几何图形,其中都蕴涵着怎样的数学文化;
调查目的:黔东南州民族服饰、银饰、生活所蕴涵的数学文化。

对上述两部分的总要求:
基本要求:学生没有特殊情况一律不准请假,确实需要请假的,须经科任老师和班主任老师都同意后方可离开。

调查记录算一次作业。

调查结果:学生完成一份有关“民族服饰(或银饰、生活等)的数学文化”,或一份有关“民族建筑数学文化”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也可
以是以上两部分调查结果的综合。

调查报告占期末成绩的3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