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调查法
具体观察中的操作策略
1 2
确定观察的问题 制定观察计划
3 设计参与观察提纲--要素
4 5
观察的步骤 观察的记录方式
1
1 2
确定观察的问题
Determine the question of observation
先确定研究的问题 再确定观察问题 观察问题需要很具体
3
2
制定观察计划
Make an observation plan
科学研究手段的 观察
实地观察
客观观察
参与型观察
参与观察
★并不不是绝 对的分开的
非参与型观察
3
观察的作用
THE EFFFECT OF OBSERVATION
1、当有关社会现象很少被人所知。 2、当年研究者需要了解有关事情的连续 性,关联性以及背景脉络。 3、当研究者看到的事实与当事人所说的 内容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4、当研究者需要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的 个案调查。 5、当然研究者发现新观点,建构自己的 “扎根理论”。 6、其他研究方法起辅助作用。
间接观察和主观推 论怎么区别?
如何避免观察者认识 的主观性让观察更客 观全面?
思考与问题
00
动态环境中用图片记录是 动态观察还是静态? 定时连续拍摄的照片是动 态观察吗?
00
Thank you for listening!
内容、对象、范围
方式手段
地 点
效 度
时刻、时间长度、次数
伦理道德问题
3
设计参与观察提纲--要素
Design particip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Outline -- Elements
谁 为什么
什么
如何 何地
何时
★只需要大致框架,有别于访谈提纲。 (访谈需要具体问题)
4
观察的步骤
The steps of observation
先确定研究的问题 逐步聚焦 回应是互动
5
实地笔记
(观察者看到
观察的记录方式
Recording mode of observation
------叙兹曼&斯特劳斯(1973)
个人笔记
方法笔记
理论笔记
(观察者个人 (观察者所使 (观察者对观 和听到的事实 在实地观察时 用的具体方法 察资料进行的 的感受和想法) 及其作用) 初步理论分析) 性内容)
经验主义:实证主义思路/主体客体分离 象征互动主义:“知识”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互 动获得意义建构 戏剧社会学:戏剧面具 存在主义:双重视角相互作用 常人方法学:平常人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中与被研究者一起工作和 生活,通过自己亲身的体验来获得对对方的理解。 (陈向明,2002,235)
1、把实地笔记与个人笔记分开 2、从第三人称角度,对事实进行客观叙述 3、作为局内人的观察与理解混淆
反思的角度
1、准确 2、全面 3、具体 4、持久 5、开放 6、具有反思性ຫໍສະໝຸດ 观察者的反思--观察者的心情
1、观察者的心情会影响观察者的效果与内 容需要反思,有助于日后分析
思考与问题
观察者如果没有相关知 识和相关经验,观察是 不是就进行不下去了?
★观察不只是对事物的感知,而且取决于观察者视角 和透镜,观察者所选择的研究问题、个人的经历、前设和 所观察事物之间的关系,都会影响到观察的实施与结果, 需要认真进行分析。(陈向明,2002,227)
2
观察的分类
THE CLASSSIFICATION OF OBSERVATION
日常生活的观察
实验室观察
反思可以在上述表格中记录和备忘录中
观察者的反思
1 2
观察者的反思--推论 观察者的反思--叙述角度
3 观察者的反思--观察者的心情
推论 叙述角度 观察者的心情
观察者的反思---推论
1、观察依赖观察者本人的推论 2、事实应该与推论分开 3、观察者需要论证、检查自己的前设,得出初步推论
观察者的反思--叙述角度
观察的其他分类方法
THE CLASSSIFICATION OF OBSERVATION
隐蔽型与公开型 结构型与无结构型 静态观察与动态观察 探索型观察与实验性观察 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长期观察、短期观察和定期观察
4
不同流派对观察的理解
Understanding of different stream parties
教育研究方法
在田野中-观察-我们看到 了什么?
如何做田野调查:方法、实践与反思
1
什么是观察
2
3
观察的分类
观察的作用
4 不同流派对观察的理解
1
什么是观察?
WHAT IS THE OBSERVATIONG
1、爱因斯坦:眼前的现象---理论---观察 2、阿思海姆:“物理场”---“心理场”---认知体验 3、维根斯坦:即在“看”又在“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