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湿地保护十三五实施规划-张阳武

全国湿地保护十三五实施规划-张阳武

全国湿地保护“十三五”实施规划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张阳武
2017年6月23日
新战略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 了“扩大湿地面积”要求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 提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 体,…,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 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
新部署
2009年中 • 明确“启动湿地生态 央1号文件 效益补偿试点”
新部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加大京津保地区营造林和白洋淀、 衡水湖等湖泊湿地恢复力度
设立长江湿地保护基金
建立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实施“南红北柳”湿地修复 工程和“生态岛礁”工程,加强海洋珍稀物种保护
保障重要河湖湿地及河口生态水位,保护修复湿地与河湖生 态系统,建立湿地保护制度
完善湿地监测网 监测信息发布和
背景
01 02 03
全球湿地面临威胁的现实
----2005年MA显示湿地退化和消失速度高于其他生态系统;中国 每年减少500万亩;中国湿地率5.58%低于世界平均水平8.6%。 中国GDP达8000美元对包括湿地在内的资源环境约束趋紧
开展水流和湿地产权确 权试点。探索建立水权 制度,开展水域、岸线 等水生态空间确权试点, 遵循水生态系统性、整 体性原则,分清水资源 所有权、使用权及使用 量。在甘肃、宁夏等地 开展湿地产权确权试点
新部署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开展退田还湖还湿试点,推 进长株潭地区土壤重金属污 染修复试点、华北地区地下 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
中央政府主要对石油 天然气、贵重稀有矿 产资源、重点国有林 区、大江大河大湖和 跨境河流、生态功能 重要的湿地草原、海 域滩涂、珍稀野生动 植物种和部分国家公 园等直接行使所有权
新部署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将用途管制扩大到所有 自然生态空间,划定并 严守生态红线,严禁任 意改变用途,防止不合 理开发建设活动对生态 红线的破坏
明确修复主体;多 措并举增加湿地面积; 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 编制修复规划,自然恢 复为主,与人工修复相 结合的方式优先修复各 级重要湿地;完善生态 用水机制;强化湿地修 复成效监督。
明确监测评估主 国家林业局会同相关 实施国家重要湿地监 估,制定全国湿地调 测、重要湿地评价、 湿地评估等规程或标 地方林业会同地方部 行省级和一般湿地评
2009-2016年中 央1号文件和政 府报告对湿地提 出要求
2013年中 • 要求“增加湿地保护 央1号文件 投入”
2014年中 央1号文件
• 提出“完善森林、草 原、湿地、水土保持 等生态补偿制度”、
• “开展湿地生态效益 补偿和退耕还湿试点”
新部署
2009-2016年中 央1号文件和政 府报告对湿地提 出要求
建立湿地保护制度。将所有湿地纳 入保护范围,禁止擅自征用占用国 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和湿地 自然保护区。确定各类湿地功能, 规范保护利用行为,建立湿地生态 修复机制
制定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国 土空间开发保护、国家公园、空 间规划、海洋、应对气候变化、 耕地质量保护、节水和地下水管 理、草原保护、湿地保护、排污 许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方面 的法律法规,为生态文明体制改 革提供法治保障。
落实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 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建立森林、草原、湿地总量管理制度 在100项重大工程“湿地保护与恢复”提出:加强长江中上游、黄河沿线及贵州 草海等自然湿地保护,对功能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的湿地进行综合治理,开 展湿地可持续利用示范。全国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
• 要求“实施湿地生态效益 2015年中央 补偿、湿地保护奖励试
1号文件 点”“建立健全最严格的 湿地保护制度”
• 要求实施湿地保护与
2016年中央 1号文件
恢复工程,开展退耕 还湿,编制实施耕地、 草原、河湖休养生息
规划
2016年政府 • 提出实施湿地保护与
工作报告
恢复工程
新部署
《关于加快推进生态 文明建设的意见》
落实湿地总面 积总量控制。合理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确定湿地名录。批 准的征占用湿地, 要实现“先补后 占”、“占补平 衡”,确保湿地不 减少。
提升湿地功能。 建立湿地奖惩 机制。
建立湿地保护成 效奖惩机制。负面清 单。
规范湿地用途管 理。合理设立湿地利 用强度和时限。
严惩破坏湿地行 为。约谈、预警机制。
市县空间规划要统一土地 分类标准,根据主体功能 定位和省级空间规划要求, 划定生产空间、生活空间、 生态空间,明确城镇建设 区、工业区、农村居民点 等的开发边界,以及耕地、 林地、草原、河流、湖泊、 湿地等的保护边界,加强 对城市地下空间的统筹规 划
逐步建立全国碳排放总 量控制制度和分解落实 机制,建立增加森林、 草原、湿地、海洋碳汇 的有效机制总体方案》
对水流、森林、山岭、 草原、荒地、滩涂等所 有自然生态空间统一进 行确权登记
组建对全民所有的矿藏、 水流、森林、山岭、草 原、荒地、海域、滩涂 等各类自然资源统一行 使所有权的机构,负责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的出 让等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 务,必须保护森林、 草原、河流、湖泊、 湿地、海洋等自然 生态
把“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列为到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
保护和扩大绿地、水域、湿地等生态空间
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
启动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和退耕还湿
研究建立江河湖泊生态水量保障机制
增加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碳汇 研究制定节能评估审查、节水、应对气候变化、生态补偿、湿地保护、 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 确权登记 科学划定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等领域生态红线,严格自然生态空 间征(占)用管理,有效遏制生态系统退化的趋势
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
分级管理
目标责任制
用途监管
退化湿地修复
监测评价
建立湿地分级体系,国家 重要湿地(国际重要湿地)、 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
探索开展湿地管理事权划 分改革。坚持责权利相统一原 则,探索中央和地方财政事权 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
完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 在重要湿地探索建立管护公益 岗位,建立县、乡、村三级联 动网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