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讲座讲稿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世界卫生组织宣言近年一再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
”有人曾指出,很多人认识上存在这样的误区,以为孩子只有感冒发烧时才是得了病,发脾气摔东西时就不是病。
其实健康是由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两方面组成的。
有资料表明,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不少孩子在人格和心理方面都不太健全。
案例一:被取笑之后某县某中学4名15岁的初二级女生因为被同学无故取笑,一时想不开,竟上街买来农药回宿舍集体服毒自杀。
幸被学校老师及时发现送医院抢救,才没有造成死亡悲剧的发生。
4名女生的班主任说,4名女生平时性格都比较活泼、开朗,有3名还是班干部,都非常热心班上和学校的工作,学习成绩也不错,有3名女生的成绩还排在全班前十名以内,当日上午她们仍然照常上课和交作业,中午吃饭时也没发现什么异常,真没想到仅仅因为被同学取笑,她们就会视生命如草芥,集体服毒轻生。
案例二:被处罚之后吴某,现年15岁,是某中学初二(2)班的学生,父母一贯疼爱,“在家是个乖孩子”。
据同班同学介绍:去年11月上旬,按学校班级编排,他和另外几位同学负责该班的打扫卫生,因没有履行“职责”,被班主任发现后,“按班规规定要罚款10元”。
吴某回家跟父母一说,“拒”交“罚款”,经与老师“商量”,被罚连续五天打扫卫生。
11月21日,吴某消极地完成了第五天的打扫“任务”后,扫把碰坏了教室天花板正在运转中的风扇。
老师得知后,向家长反映。
经父母指责,经不住挫折的他一气之下便“离家出走”多日,不见踪影。
家长心急如焚,校方也发动全班76个同学协助寻找未果。
直到11月25日,有人在码头边发现了一具身着校服的男尸。
经辨认:吴某确已自杀了。
这一事件发生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在当地特别是这些学生所在的学校引起极大震动。
吴伟强轻生事件,学校、家庭都有责任,但更多的责任应在于他自己。
正如有人说的:“离家出走,是软弱的逃避”、“自杀,是卑贱的勇敢”。
很多人在感到痛心、惋惜之余,更多的是对他们的生命价值观和心理承受能力表示质疑。
因此,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一、如何面对不稳定情绪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把同窝生的2只羔羊放在相同的草地中喂养,不同的是一只羊的旁边拴着一只狼,实验结果是怎样的呢?旁边拴狼的羊很快就死了。
羊每天生活在恐惧中,吃不下,睡不着,当然要死了。
一名青年因打架致人死亡后逃亡,在外潜逃七年后主动投案自首。
究其自首的主要原因,就是恐惧和孤独,时刻担心被抓,不敢与人交往,没有亲朋好友,那种感觉无以言表,往往生不如死。
由此可得知,情绪的好坏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案例一:爱发脾气的男中学生有一位男中学生向老师讲了他的烦恼:我在各方面条件都很好,可是有一点经常使我苦恼。
我在与人相处时,常常为一些小事情发脾气。
我很清楚爱发脾气不好,可是不知道怎么办。
我这是怎么啦?怎么样才能改变爱发脾气的坏习惯?案例二:爱生闷气的女中学生有一位女中学生在来信中写道:我在家里是独生女,父母把我当成掌上明珠,我的家庭条件优越,我的成长也是一帆风顺。
在别人看来我是十分幸福的,可是我的心情经常不舒畅。
主要是我爱生闷气,不愉快的事情我常常憋在心里,弄得我郁郁寡欢。
我父母不知道如何对待我,我的同学和朋友在和我交往的时候也很小心,他们不愿意与我过分接近。
我已经意识到这样不好,可是自己又觉得不好改变。
有什么好办法让我摆脱爱生闷气的坏习惯吗?案例三:爱变脸的中学生有一位中学生反映:我曾经以为我的情绪已经很成熟了。
但是仍然有些事情使我感到苦恼,情绪总是不稳定。
比如说,当和同学们在一起聊天时,情绪可高了,兴高采烈。
可是如果谁说了一句不中听的话,情绪就马上低沉下去,心里特别不痛快。
可是仔细想一想,别人说的话没有什么很得罪人的地方。
看电影、电视的时候,经常感动得热泪盈眶,有时候却很生气,恨不得把电视机砸了。
和同学讨论问题的时候,往往因为激动而吵起嘴来,甚至动手打架,可是很快与同学又好得不得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老师和同学们都不太喜欢我。
可是看到有的同学整天不声不响,对什么事情都无动于衷,我都替他感到闷得慌。
到底是我不正常呢还是别人不正常?能不能告诉我是怎么回事?以上三个案例典型地代表了中学生的情绪特点:即,不稳定性。
忽而激动万分,忽而沉默,其情绪的明显变化主要与生理有关,与青春期体内的激素分泌不规律有关,但也与我们个人的修养有关。
初三年级的小明,一天早晨,睁开眼一看表,晚了,上课要迟到了,就一边大声埋怨其母亲,一边穿鞋,不小心将鞋带系成了死扣,解也解不开,只好拿剪子剪开。
好不容易穿好鞋,骑车就走,突然发现车子没气,赶紧打气,在路上又偏偏竟遇红灯,心理又急又气,等到了学校,早以上课,因为迟到老师批评了他,刚说两句,小明就大发脾气和老师顶了起来。
由小事变成大错误,致使他几天都无心上课,这都是情绪惹的祸。
面对类似的不良情绪,我们应该怎样来调节呢?有人曾把中学生的情绪比做洪水并不过分。
对待洪水不能只是一味地加以控制不让他爆发出来,因为光靠控制是不行的,情绪在身体内部积蓄会对身体有害,所以,情绪需要调节需要疏导,调节情绪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转移注意力法:上课时有几道题不会做,老师讲解也听不懂,心里很烦,如果下课后和同学做做游戏,或听个笑话,心情就会好许多;在家里看到爸爸妈妈经常吵架一定很烦,如果找同学打打球,说说话,也许烦恼就会抛在脑后了;有时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心情就很低落很糟,这时,如果你能到环境优美的地方去散散步,心情马上会得到改善。
另外,看看电视,听听音乐,也是帮助我们转移注意力的好方法。
在这里我提醒同学们注意,当你情绪不好的时候,一定要听欢快的曲子,刚强有力的歌曲,这样才可振奋人心,改善情绪。
如果,此时还要听情意绵绵,或悲哀的曲调,一定会使你雪上加霜,情绪更坏。
还可看一些自己平时最喜欢的书,参加一些文娱活动,这样,可以把你的苦闷、烦恼、愤怒、忧愁、焦虑等情感转移或替换掉。
2、合理宣泄法:你不高兴的时候,把不满发泄出去,情绪会好些,这一点是转移法做不到的,转移注意力的方法,适应于比较容易排解的情绪,对待那些难以排解的情绪应该采用合理发泄的方法,如突然失去亲人,人们安慰其家人的常用方法是劝其哭出来,常说:哭吧!哭吧,大声地哭吧!而没有说去遛遛吧,到外面转一圈吧!因为遛一遛转一转不管用。
苦痛的悲伤的情绪,只有向亲朋好友说出来,对着苍天大地喊出来,大声哭出来,才能缓解我们的悲伤。
发泄情绪的方法和途径很多,除了哭、喊、诉外还可以通过剧烈运动、打、骂象征物的方法,排解不良情绪,在宣泄情绪的过程中,要非常注意的一点就是“度”,也就是宣泄要适当,不能缓解了情绪,伤害了身体。
有一位同学参加竞赛失败后,痛苦难以忍受,就用小刀在手臂上划了70多刀,这种自残行为不足取,一位老夫人忽闻儿子战死伤心而大哭三日,眼里哭出血而成为瞎子,终身与黑暗为伴。
因此,我们不但要懂得宣泄,更要学会控制。
3、控制情绪适当控制情绪的方法主要有:(1)自我暗示法:要和别人打架之前先数10个数,也许就会避免一场无谓的争斗。
上台表演之前跟自己说“别紧张,我一定能唱的非常好”,也许你就会成功的。
给自己找个合适的理由,让大错误变成小错误,从而减少自责自罪或减轻不良的情绪反应。
(2)心理换位法:也称为换位思考,“我要是他会是怎样呢?”“别人出了这样的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别人是不是也有出现过同我一样的问题。
”换位思考让我们转变思考问题的角度,正确地认识问题,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拿到考卷突然感到考题很难,很多都不会做,脑子一片空白,因此,紧张焦虑起来,越紧张越不会做,就会使考试越不理想。
如果这时我们换位思考一下也许会缓解紧张,使情绪稳定下来。
应该这样思考。
“我感觉难,大家都难,我要是考不好,别人也都会考不好。
”关于心理换位法,有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位老人家,她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卖伞的,一个是卖扇子的,她总在忧愁中,下雨天担心卖扇子的儿子卖不出去扇子而无法生活,晴天时担心卖雨伞的儿子卖不出去雨伞而无法生活,今天愁,明天愁,结果一病不起。
一天,来了一位智者,告诉他,你可以换位思考一下,下雨天你卖雨伞的儿子生意很好,你应该高兴;晴天时,你卖扇子的儿子生意很好,你也应该高兴,你的儿子天天都有发财的,你应该天天高兴才对,老人家一听有道理,病马上好了。
下面的一些做法也不妨试试。
①.当感觉要发脾气时,赶快提醒自己:现在我应该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了。
②.当你遇到不可避免要生气的情景时,不妨试试延缓10秒钟再爆发。
③.应慎重考虑,你将使用的手段会给你带来什么后果,要避免冲动行事。
④.不要强迫自己去喜欢那些你实在不以为然的事,你可以不喜欢它,但不必要非生气不可。
⑤.要随时提醒自己:别人有权选择他自己的事,就像你有权坚持自己的选择一样。
⑥.找一个你信得过的人帮助你,请他在你失去控制时及时提醒你。
⑦.要对你生气的缘由始末,作一番认真的反省。
⑧.在你头脑冷静的时候,跟最常挨你骂的人恳切地谈一谈。
应当特别注意,同学们如果遇到情绪上的问题,不要轻易判断自己是否具有严重的心理疾病,因为这种判断需要很多专业知识,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得出结论的。
把心理疾病硬往自己身上套,会产生消极暗示,给自己带来不利的影响。
所以,产生情绪问题,要到专业医学工作者或者心理医生那里寻求帮助,不要自我诊断。
如果你喜怒有常,喜怒有度,那就说明你在情绪方面并没有什么问题。
二、中学生心理障碍的常见症状及简析典型个案1:某女,初一,学习成绩优秀。
因面部烫伤较丑,进入青春期后产生嫉妒漂亮女生的心态,经常抑郁苦闷。
曾几次想轻生、认为自己是世界上多余的,怨恨父母对她照顾不周,认为做人没有意思,不如趁学习成绩好时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而告别人生,求得解脱。
这类学生不知人无十全,过分看重自己的弱点,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
这种心理对尚未完全成熟的你们来说很容易产生自卑、羞耻、怨恨、不满;重者,会变得呆(思维迟钝,记忆衰退)懒(四肢乏力,懒于读书做事),忧(忧心忡忡,对任何事提不起兴趣,甚至丧失理智,做出意外的出格行为)。
典型个案2:某某,初二男生,该生见人腼腆,遇生人或校领导更局促不安,如遇女性,会手足无措,面红心悸,交谈时口吃,惹同学嗤笑;性格内向,孤独,同班中无知心好友,严重时,心烦意乱,消沉苦闷,经常失眠,呆滞。
这是典型的社会适应障碍。
失眠、心烦意乱、情绪抑郁、学习效率低下,就是社会环境适应不良,人际交往困难的表现,加之性格内向孤僻,更易造成心理偏异,甚至缺陷。
据了解,这学生原在江西,很适应,学习成绩冒尖,只是较为内向。
到了新的环境,遇到新的人际关系,形成了抑郁、焦虑,加上言语不通,又因幼年模仿和生急时口吃的坏习惯,因而产生人际交往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