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品悟课标、研说教材。
下面我将围绕新课程标准,重点向大家展示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的相关内容。
我此次展示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说课标、二说教材、三说建议。
一、说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总的课程目标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
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内容目标:
识字写字:
1.认识200个字,会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的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字迹工整,有一定的速度。
并能体会汉字的优美。
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5.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口语交际
1.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稍作准备后能当众作简单的发言
2.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
学会劝说。
写作:
1.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2.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综合性学习: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要求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能写活动计划,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
二、说教材
1、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分八个单元组,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毛泽东。
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6篇。
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照三个层次编排,体现了逐步放手培养阅读能力的思路。
2、编写体例
本册课本单元组中,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各个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
课例包括4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
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
将前后课文从内容上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
根据课文需要,部分课
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
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丰富学生的阅读。
课例后还有词语盘点帮助学生总结本单元词语。
口语交际习作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与以往的不同之处是在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
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其中“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安排了两次,“趣味语文”安排了一次。
3、教材的编写特点
(一)专题单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有的专题是从思想内容的角度提出的,注重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如:月是故乡明,生活的启示,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有的专题是从人物的角度提出的,如:走近毛泽东;还有的专题是从文体的角度提出的。
如:学习说明性文章,引导学生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学习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
(二)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
本册在编写中进一步加强整合。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2.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整合。
本册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安排有“连接语”,有时在略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之间也有“连接语”。
3.单元之间各学习内容的铺垫和照应。
每一组从导语到课文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复习、拓展、交流,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三)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
如:《最后一分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学会看病》。
《走遍天下书为侣》《我爱你,中国的汉字》《慈母情深》《青山处处埋忠骨》。
(四)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首先,课文后的“思考·练习”,突出重点,兼顾理解和表达。
其次,适当调整教材体例,将“口语交际·习作”单列。
加强对“口语交际·习作”的指导,增加内容和形式的选择性。
4、知识与技能的整合
教材的横向整合
本册各专题的导语分为两个自然段,激发学习兴趣、点明学习专题,提示语文学习重点、明确读写训练点。
精读课文后有练习题,从课文自身特点出发,结合专题学习重点精心编写。
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承上启下,提示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由精读到略读的阅读训练过程。
“口语交际·习作”的话题和内容大多与单元主题相关,“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与导语呼应,为学生总结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提供平台。
纵向整合
本册五年级上册处于第三学段,相比于第二学段在在汉字书写、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方面,都有了较高一点的要求。
总的来说第三学段的语文教学承接了第二学段的内容,但是又有更高的要求继续实施语文教学的整体目标。
三、说建议
1、教学建议
重视独立写字、识字能力。
注重字义理解,重点纠正学生的错别字。
要求学生有感情的、声情并茂的朗读课文。
一次口语交际有几个话题可供选择采用讲述、对话、演讲、辩论等,有些口语交际与习作紧密结合,全面锻炼学生的表达与写作能力
综合性学习。
要求学生要制定计划、合理安排、与人交往合作、搜集整理资料、调查研究,总结评比等,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评价建议
激励性评价。
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在教学时对学生的整体水平既要肯定,又要委婉地提出新的要求。
还要设法找到学生的过人之处,给予激励。
教师要通过评价促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产生乐于求知,积极向上的情感。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主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评价,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加强主体评价
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意识,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评价。
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可采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将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结合起来。
3、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主要包括教材资源,网络资源,自然资源等,挖掘语文教材资源,教师要合理的整合利用教材,创造性的活用教材。
例如:巧用课文中插图使探究立体化,挖掘文中的创新点改编续写故事,在拓展延伸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另外善于运用网络资源,互联网上有着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可以从多感官促进学生的学习。
自然资源也非常重要。
我们生活在环境优美的农村,乡下的每一处景、每一处物都是可利用的自然资源。
这就是我全部的说课内容,通过这次学习,我发现了自己对教材、以及课标的理解中还有很多不足,在这次的学习准备中,让我对小学的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我相信这些经验会为我以后的教学提供很大的帮助。
谢谢聆听,希望各位老师能给与批评和指正。
201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