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出篇一、名词解释:财政: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政府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已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以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财政是以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非竞争性:消费的增加不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非排他性: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而不能排除其他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阻止任何人消费这种物品,要么代价非常大,要么不可能。
)公共需要:指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诸如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防治水旱灾害、环境保护、国防建设等等。
这种需要不是个别需要的总和,而是共同利益,具有不可分割性。
基尼系数:是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
是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财政立法:指国家权力机关在其权限范围内,依据法定程序,制定、修改或废止财政法律法规的活动。
财政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财政执法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而发生争议时,财政执法主体的上一级财政机关或者制定法律、法规的具体其他机关,根据相对方的申请,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的行政法律制度,他是财政机关内部自行解决行政争议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经常性支出: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支出,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及社会保障支出。
资本性支出:用于购买或生产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耐用品所需的支出。
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赎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如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与投资拨款等。
体现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转移。
不存在交换问题。
如补助、捐赠和债务利息等。
体现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提高。
现收现付制:是一种以横向平衡原则为依据,以同一时期正在工作的所有人的缴费,来支付现在保险收益人的开支的制度。
完全基金制:是一种以纵向平衡原则为依据,要求在劳动者整个就业或投保期间,或者在一个相当长的计划期间内,采取储蓄方式积累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的制度。
部分基金制:是现收现付制和完全基金制两种模式的结合。
当年筹集的基金,一部分采取现收现付制满足当前支付的需要,另一部分采取积累式以满足未来支付的需要。
财政投融资: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由财政统一掌握管理,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出资(入股)或融资(贷款)方式,将资金投向急需发展的部门、企业或事业的一种资金融通活动,又称为“政策性金融”。
政策性银行:是指由政府发起、出资成立,为贯彻和配合政府特定经济政策和意图而进行融资和信用活动的机构。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财政补贴:是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形势的客观需要,向特定的产业、部门、地区、企事业单位、居民个人或事项提供的无偿补助。
税收支出:是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是政府的一种间接性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性支出。
二、简答题:1、财政职能有哪些?各个职能的目标、实现机制及手段。
(1)资源配置职能:资源配置就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
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
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2)收入分配职能: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而公平分配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两个层次。
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主要手段有: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原则上属于市场分配的范围,财政不能越俎代庖,凡属于财政分配的范围,财政应尽其职。
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4)通过转移性支出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2)经济稳定和发展:经济稳定包含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多重含义。
发展是通过物质生产的不断增长来全面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基本需要。
财政实现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主要手段有: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
2)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功能。
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的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并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发展的最优组合。
4)财政应切实保证前面提到的那些非生产性的,社会的公共需要。
2、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区别。
按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3、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区别。
以是否与商品和服务相交换为标准,可将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4、影响财政支出的因素。
书P66(一)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分析1、经济性因素。
经济性因素主要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前经济政策。
2、政治性因素。
政治性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局是否稳定;二是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这里要抓好四个环节:1)坚决实行政企分开。
2)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3)在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督职能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4)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
三是政府干预政策。
政府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与通过财政等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具有不同的资源再配置效应和收入再分配效应。
3、社会性因素。
社会性因素包括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以及城镇化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财政支出规模。
(二)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微观因素福利经济学对财政支出增长的分析主要是从微观角度进行的,它采用效用最大化的分析方法,将市场有效供给原理运用到政府公共物品的供应中,通过影响财政支出增长的变量,如公共物品的需求、公共物品的成本和价格、公共物品的质量、生产组织形式等,来分析和研究财政支出规模。
(三)政治决策程序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财政是一种与政治联系最紧密的经济问题,因而政治决策必然是确定财政支出规模的重要因素。
正是因为政治决策与财政支出规模之间的密切关系,才出现了公共选择理论,而公共选择理论则是将经济分析的工具和方法应用到政治决策过程,深入研究政府决策程序和选举制度,寻求财政决策的最佳途径。
我国的特殊性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政府推动下由计划经济体制转换过来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在政府推动下建立和形成的,因而政治决策对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变化以及最终形成最佳的相对稳定水平具有决定性作用。
5、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哪些内容?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内容。
其中,社会保险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
它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
6、政府投资的特点、范围和标准(一)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特点:非盈利性、大型项目、长期项目、有关国计民生的产业和领域范围:基础设施、自然垄断产业、高风险和高技术产业、农业。
)(二)政府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地位和作用政府投资在基础设施、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发挥作用。
影响政府投资所占比重的两个主要因素:经济体制的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三)政府投资的决策标准⒈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稀缺要素标准)⒉资本—劳动力最大化标准⒊就业创造标准7、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和范围。
1.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府投入资本金的政策性融资2.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范围有严格限制范围:公共设施、基础产业、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环境保护等。
3.计划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4.财政投融资的管理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负责统筹管理和经营5.财政投融资的预算管理比较灵活三、计算题:成本—效益分析法: NPV = n i =0B i −C i(1+r )i P44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P61收入篇一、名词解释: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的财政性资金,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有财产收入;公共企业收入;行政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 政府性基金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是国家通过向社会征收以及出让土地、发行彩票等方式取得收入。
并专项用于支持特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收入。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是市县人民政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以土地所有者身份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所取得的收入。
国债:中央银行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债务。
国债负担率:当年国债发行额或国债余额占GDP 的比重。
债务依存度:当年国债发行额占中央财政支出比重。
李嘉图等价定理:政府支出是通过发行国债融资还是通过税收融资没有区别,即债务和税收等价。
二、简答题:1、 财政收入的分类。
P126(%)(%)GDP G Eg ∆∆=GDPG MGP ∆∆=(一)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财政收入 fiscal revenue :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
1、税收收入,下设增值税等21款。
2、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下设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等6款。
3、非税收入,下设政府性基金收入等7款。
4、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下设国内贷款回收本金收入等4款。
5、债务收入,分设国内债务收入、国外债务收入2款。
6、转移性收入,分设返还性收入等10款。
(二)按财政收入的管理方式分类1.预算内资金收入:包括:税收收入、非税收入中的一般预算收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特征:纳入国家预算统计、按国家预算立法程序管理、由政府统筹安排使用2.预算外资金收入:包括:非税收入中的政府性基金收入特征:不纳入国家预算统计、管理和使用2、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经济因素,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哪个?(一)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基础性的制约作用)(二)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三)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四)经济结构因素3、国债的政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