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二章 18世纪欧洲美术

第十二章 18世纪欧洲美术

18世纪欧洲美术
一、历史背景:
1715年,专制独裁的路易十四去世,长期受压抑的王宫、贵族终于从严肃繁琐的宫廷礼仪和生活规范中获得解脱,他们纷纷涌向巴黎,修建豪华的住宅,过起轻松自由、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

室内装饰一改巴洛克式的雄健、宏伟而变得玲珑、优雅。

新上台的路易十五荒淫无度,昏庸无能,整日沉迷于酒色,不理朝政,整个封建统治阶级萎靡堕落。

法国贵族阶层的日渐衰落和资产阶级的日益兴盛终于使17世纪宏伟庄严的古典主义风格开始被一种享乐主义的艺术所取代,这便是“罗可可”艺术风格。

这种风格首先在巴黎兴起,然后遍及欧洲大陆,最初表现在建筑方面,然后波及绘画、雕塑和其他领域。

二、词语溯源
“罗可可”一词源于法语,含义是“贝壳形”,起初指建筑和室内装饰的一种风格,后泛指18世纪路易十五时代从室内装饰到建筑、绘画、雕塑乃至家具、服装等各个领域的一种流行性艺术风格。

其特征是纤细、华丽、繁琐,多以曲线代替过去严格的直线,以非对称法则代替对称,色泽柔和明快,追求视觉的快感,并有排斥和贬低精神内容的倾向。

这种风格曾风靡欧洲,因为流行于路易十五统治时期,所以又称为“路易十五风格”。

三、意义与影响
法国贵族阶层的衰落和资产阶级的日益兴盛是“罗可可”艺术形成的直接原因,除此之外,中国艺术对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从其渊源看,与中国清代向欧洲出口瓷器和漆器有直接关系。

18世纪,相当数量的中国工艺品运入欧洲,西方上流贵族普遍占有中国式的工艺品,当时,王宫内以摆设中国工艺品为最高品位。

18世纪的西方国家在庭院设计、室内装饰、丝织品、瓷器等方面都曾受到中国艺术的影响。

18世纪初,宫廷艺术沙龙被宫廷夫人们左右,美化女性成为当时独领风骚的艺术时尚。

18世纪上半叶,法国绘画以表现上流社会的享乐生活和优雅女性为主要内容,被称为“罗可可”式的艳情艺术。

罗可可艺术在绘画上脱离了学院派的束缚和规范,追求自发性表现与新奇。

形式上表现为浮华造作,色彩艳丽甚至妖媚,题材上以轻松活泼为准则,偏重谈情说爱、卖弄风情的主题,内容摆脱了宗教题材的束缚。

这种艺术反映了法国宫廷贵族的享乐生活,这也是财富和权势相结合的必然产物。

尽管这种绘画风格浮华做作,少精神内容和深刻性,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它以法国式的轻快优雅使绘画摆脱了宗教题材,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向前大大迈进了一步。

罗可可艺术最早产生于法国,很快传到其他国家,以致形成了18世纪占统治地位的罗可可艺术风格。

罗可可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有华托、布歇和弗拉戈纳尔等。

四、代表艺术家
让·安东尼·华多
华托(1684~1721)是18世纪法国最杰出的画家,罗可可绘画最卓越的代表。

华托生于瓦伦辛尼,家乡在法国北部,临近佛兰德斯,早期艺术风格很大程度上受鲁本斯的影响,作品多表现下层平民和流浪者形象。

定居巴黎以后,有机会接触到一些上流社会人士,为迎合贵族们的旨趣,满足订货人的需求,华托放弃了对平民的描绘,作品转向描绘情意绵绵的爱情题材和贵族阶层的各种风流韵
事,艺术风格转变为罗可可风格。

华托与后来的罗可可画家不同,在他的作品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协调的平民人物,欢乐的调子里常隐约有一种淡淡的忧郁气息。

这充分说明华托虽然过着富裕的上流生活,但内心并未真正地热爱这种生活,同时也表现了上流阶层人士怅然失意的心情。

《发舟西苔岛》:是华多的一幅著名的代表作品,画中题材是取自当时的一个歌剧,描写一群贵族男女,梦寐以求地幻想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爱情乐园。

西苔岛,是希腊神话中爱情与诗神游乐的美丽岛屿,传说中爱神维纳斯居住之地。

华多尽情描绘贵族男女准备出发去那里访问的情景。

既然那是个行乐的天地,画家就以蔚蓝色大海为背景,远望烟波浩渺,使人展开渴求这种环境的幻想翅膀。

画中描写三姐妹各自带着自己的恋人准备乘船向西苔岛,寻求天堂胜景和永恒之爱的情景。

画家把人物分成几组,近景处是三姐妹及恋人,他们成双成对准备随已经动身的情侣们同行。

画家精心构思这一情节由最前面坐着的男女开始把观众的视线逐渐引向正在起身,起步缓行而后到违规而去的一队情侣,整幅画面形成了一个流动的时间曲线,造成活动的人物与安谧寂静的风景之间的对比。

这里的构图是一个充满诱惑的幻景,所绘的大自然也充满诗意。

金色的霞光普照大地,这些贵族情侣在等待依次登上缀满鲜花的彩船,他们是那样迫不及待,有的早在相互搂抱,有的忙着挤上去。

灿烂的阳光清楚地显现出这些醉生梦死的贵族男女的调情动作,尽管这些人物在整幅画上的比例较小。

远处待发的船帆,更点醒了这幅画的主题。

华多这幅画创作完毕后,交皇家绘画雕刻学院,皇家学院授予他会员的荣誉。

这幅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宫廷贵族的生活趣味和心理要求,受到上流社会的赞誉,华多也因此博得"风流画家"的雅号。

由于这一幅《舟发西苔岛》画得很成功,华多于1717年8月28日被法兰西艺术院接纳为院士,从此,声望日隆。

求画的人使他应接不暇,生活也有了极大的改善,但他仍勤奋作画。

大约在1716年初,他总算有了一幢西鲁瓦为他提供的单独小房,可以安心于自己的绘事了。

此画属于1717年完成的一幅,尺寸为129×194厘米,现藏于巴黎卢浮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