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车起重运输车结构与设计
m01 = [ md Ld 2 + (mk1 + mk 2 )( Lk1 + Lk 2 ) + m x Lx ] L (5 − 4 )
满载时,前轴质量 满载时,前轴质量m1:
m1 = [ md Ld 2 + ( mk 1 + mk 2 )( Lk 1 + Lk 2 ) + ( mx + me ) Lx ] L (5 − 5)
(一)整车基本参数的选择
二、随车起重运输车的整车总体设计
1、尺寸参数 为轴距、轮距、外廓尺寸,符合 尺寸参数: 为轴距、轮距、外廓尺寸,符合GB7258-1997 2、质量参数 、 厂定最大总质量ma:应与载货汽车的厂定最大总质量相同 装载质量me:me=ma-md-mx-mk (5-1) mx —车厢质量(kg); mk —起重装置质量(kg)。 质量利用系数η: 一般 η=0.73∼0.84
空载时,后轴质量 空载时,后轴质量m02: m02 = m0 − m01
(5 − 6 )
式中:m0 —整车整备质量(kg) 。
满载时,后轴质量 满− 7)
式中:ma —厂定最大总质量(kg)。
(一)参数选择
三、起重装置的参数选择与设计
1、起重量 指起重臂在一定长度和幅度下,保证起重举升汽 起重量: 指起重臂在一定长度和幅度下, 车的起重稳定性的最大起升质量 2、起升高度:指从地面到吊钩钩环中心极限位置的距离。 、起升高度:指从地面到吊钩钩环中心极限位置的距离。 通常以最大起升高度表示 幅度: 3、幅度:指起重臂前端吊钩钩环中心到立柱转台回转中心线 的距离 工作速度: 4、工作速度:根据工作要求确定 起升速度:一般可取:0.3m/s 起升速度 回转速度: 回转速度:一般可取:2.5r/min 变幅速度: 变幅速度: 折叠臂式:在变幅液压缸作用下,起重臂角度的改变 折叠臂式 速度一般小于12°/s; 伸缩臂式: 伸缩臂式:参照起升速度选取 支腿伸缩速度: 支腿伸缩速度 伸腿时间一般为15~20s;缩腿时间为7~10s
[ md Ld 2 + mk1 ( Lk 1 + Lk 2 ) + mk 2 Lk 2 + ( mx + me ) Lx ] L
满载时,前轴质量 满载时,前轴质量m1:
m1 = (5 − 3)
式中:me —装载的货物质量(kg)。
2、车辆行驶时,起重臂处于驾驶室后围与车厢之间
空载时,前轴质量 空载时,前轴质量m01:
电 缆 架 线 张 力 车
参见汽车标准:ZBT50004— 参见汽车标准:ZBT50004—89 50004
§5-2 随车起重运输车的结构与设计 一、随车起重运输车的结构
定义:指在定型载货汽车上装有臂架式随车起重机, 定义:指在定型载货汽车上装有臂架式随车起重机,能 实现自行装卸货物的专用汽车
随车起重机类型: 随车起重机类型:
4、回转机构
起重臂回转机构: 起重臂回转机构:
1—齿条 2—活塞 齿条; 活塞; 齿条 活塞 3—液压缸 液压缸
5、液压传动系统
液压系统作用: 液压系统作用:将取
至发动机的动力通过液压泵 转换成液压能, 转换成液压能,再经液压系 统的各种装置转换成机械能, 统的各种装置转换成机械能, 使随车工作装置作业
四、随车起重运输车的稳定性校核
稳定性校核:作业稳定性校核、静态稳定性校核 稳定性校核 计算载荷参数的确定: ZBT59001计算载荷参数的确定:依据 ZBT59001-87 作业稳定性校核: (一)作业稳定性校核: 产生稳定力矩的载荷:空载时整车所受的重力G0; 产生倾覆力矩的载荷:起升质量Q产生的重力PQ,取K=1.1; 惯性载荷FH,取回转水平力矩和变幅惯性力矩对倾覆影响 较大者; 风力载荷PW,按风压q=125N/m2计算。
起吊支腿的设计计算 (二)起吊支腿的设计计算
1、支腿型式的选取 支腿安装: 必须与横梁牢固连接 2、支腿跨度的确定 、 确定的原则: 确定的原则: 在臂架强度允许的起重量范围内保证整车的侧向稳定性 设动载系数为K,则由∑Mz=0 得: 设动载系数为 ,则由
KQ ( R − a ) = m 0 a + m k 1 ( a − L k 1 ) m k 1 L k 1 + KQR ⇒ a = m 0 + m k 1 + KQ (5 − 8 )
式中:md —二类底盘质量(kg);
(二)轴载质量分配
原则 :改装后的整车轴载质量分配与原货车基本相同 计算模型: 计算模型:
1、车辆行驶时,起重臂处于驾驶室上方
空载时,前轴质量 空载时,前轴质量m01:
[ md Ld 2 + mk 1 ( Lk 1 + Lk 2 ) + mk 2 Lk 2 + m x Lx ] m01 = L (5 − 2 )
式中:md —载货汽车二类底盘质量(kg);
mx —车厢质量(kg); mk1 —起重臂质量(kg); mk2 —起重装置立柱等部件质量(kg); Ld2 —载货汽车二类底盘质心至后轴的距离(m); — (m) Lk1 —起重臂质心至立柱质心的距离(m); Lk2 —立柱质心至后轴的距离(m); Lx —车厢质心至后轴的距离(m); L —轴距(m) 。
1、随车起重运输车起重机架
起重机架组成: 起重机架组成: 1—螺旋顶杆 螺旋顶杆;2—垫 螺旋顶杆 垫 横梁;4、 木;3、13—横梁 、 、 横梁 14—纵梁 、7—垫 纵梁;5、 垫 纵梁 型螺拴;8— 板;6—U型螺拴 型螺拴 固定板;9—软 固定板 软 垫;10—支腿支 支腿支 架;11—液压箱安放 液压箱安放 处;12—固定 固定 托架;16— 座;15—托架 托架 缓冲垫
随车起重运输车起重机架示意图
起重机架作用:起重机与汽车主车架的连接架 起重机架作用:
2、起重臂支架
起重臂支架组成: 悬臂 悬臂; 连杆支架; 起重臂支架组成:1—悬臂 2—连杆支架 连杆支架
3—毛毡防尘圈 4—盖; 5—密封圈 6、9—导向套 毛毡防尘圈; 密封圈; 导向套; 毛毡防尘圈 盖 密封圈 导向套 7—堵头 8—支承套 10—外壳 11—托架 12—回 堵头; 支承套; 外壳; 托架; 堵头 支承套 外壳 托架 回 转机构支柱; 连接盖; 螺栓; 端板; 转机构支柱 13 —连接盖 14—螺栓 15—端板 连接盖 螺栓 端板 16—楔块 17—活塞杆 18—管接头 19—起重臂 楔块; 活塞杆; 管接头; 楔块 活塞杆 管接头 起重臂 支架
3、起重臂
起重臂组成: 销轴 销轴; 下节; 上节; 起重臂组成:1—销轴 2—下节 3—上节 下节 上节
4—可伸缩方管 5—钓钩 6—限位固定销 7—起重 可伸缩方管; 钓钩; 限位固定销; 可伸缩方管 钓钩 限位固定销 起重 折叠液压缸; 连杆; 折叠液压缸 8—连杆 9—支架 连杆 支架
三节式起重臂结构: 1—支架 支架;2—起重臂液压缸 起重臂液压缸;3—螺栓 螺栓;4—垫圈 垫圈;5—下节 下节;6—中节折叠 支架 起重臂液压缸 螺栓 垫圈 下节 中节折叠 液压缸;7—中节 中节;8—上节折叠液压缸 上节折叠液压缸;9—上节 上节;10—钓钩 钓钩;11—楔销 液压缸 中节 上节折叠液压缸 上节 钓钩 楔销
液压系统组成: 液压系统组成:1、2、4、8—液压 液压
液压锁; 分配阀; 缸; 3—液压锁 5、14—分配阀 6、9— 液压锁 分配阀 流量控制阀; 回转机构; 流量控制阀 7—回转机构 10、12 —滤 回转机构 滤 清器; 液压泵;15—安全阀 安全阀;16—溢 清器 13—液压泵 液压泵 安全阀 溢 流阀;Ⅰ 流阀 Ⅰ、Ⅱ、Ⅲ、Ⅳ、Ⅴ—方向控制阀 方向控制阀 滑阀) (滑阀)
第五章 起重举升汽车的结构与设计
一、起重举升汽车的特点
§5-1 概 述
起重举升汽车—装备有起重设备或可升降的作业台( 的专用汽车。 起重举升汽车 装备有起重设备或可升降的作业台(斗)的专用汽车。 特点:自带起重举升装置, 特点:自带起重举升装置,迅速把人员和器材运送到作业现
场,并把人员和器材举升到空中作业目标,便于空中作业 并把人员和器材举升到空中作业目标,
液压式√、机械式
(一)随车起重运输 车的结构布置型式 前置式 中置式 后置式
前置式随车起重机
中置式随车起重机
后置式随车起重机
(二)随车起重运输车的结构特点 二
起重臂型式:伸缩臂、 起重臂型式:伸缩臂、折叠臂
随车起重机组成: 随车起重机组成:
机架、起重臂、起重臂支架、 机架、起重臂、起重臂支架、 回转机构、卷扬装置、 回转机构、卷扬装置、液压 支腿、 支腿、液压缸等
二、起重举升汽车的分类
起重举升汽车
电 缆 绝 缘 升 降 维 修 车
随 车 起 重 运 输 车
后 栏 板 起 重 运 输 车
翼 开 启 式 栏 板 起 重 运 输 车
高 空 作 业 车
云 梯 消 防 车
航 空 食 品 车
路 灯 安 装 工 程 车
平 台 升 降 工 作 车
油 田 井 架 维 修 车
机 场 塔 台 指 挥 车
(二)静态稳定性校核
产生稳定力矩的载荷:空载时整车所受的重力G0; 产生倾覆力矩的载荷:起升质量Q产生的重力PQ,按 1.25PQ +0.1F计算(F为起重臂折算至臂架端部的质 量引起的载荷,不计风载。 随车起重运输车稳定性校核的计算载荷
倾覆线:
注意:若经计算整车失稳, 则应对整车的总体布置进行调 注意 : 若经计算整车失稳, 整或重新设计! 整或重新设计
式中: Q —起吊质量(kg);
R —起重臂的工作幅度(m); K —动载系数,取K=1.2; mk1 —起重臂质量(kg); Lk1 —起重臂质心至立柱中心的距离(m); a —支腿支承中心与立柱中心的距离(m); m0 —不包括起重臂质量的整车整备质量(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