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8.2中国地理分区课后作业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8.2中国地理分区课后作业

18.2中国地理分区
模拟演练
纵观世界各国,首都经济圈在国家区域经济中通常占据重要位置。

一般来说,首都经济圈的经济总量占整个国家的三分之一。

韩国首尔经济圈的经济总量占到了整个国家的67%,我国的首都经济圈的经济总量只占整个国家的10%,发展潜力巨大。

下图为京津区域发展规划示意图。

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首都经济圈经济总量相对较小的原因是
( ) A.该区域经济落后,经济总量相对较小
B.北京的城市职能以政治、文化职能为主,其经济辐射效应相对较小
C.本经济区内行政干预的力量比较强,致使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经济总量较小
D.由于本区水资源短缺,导致经济发展受阻,经济总量较小
2.北京城市化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首都经济圈的发展对这些问题的影响有
( ) A.缓解北京市面临的人口压力
B.增加北京市的交通拥堵状况
C.从根本上解决北京市的生态环境问题
D.会增加北京市的城市热岛效应
解析第1题,分析首都经济圈的经济总量要从城市的职能和城市规模等方面入手,本区经济发达,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尽管经济机制和水资源短缺对经济发展有一定影响,但不是经济总量少的原因。

第2题,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质量下降,首都经济圈能缓解北京面临的人口压力和交通拥堵状况,改善北京市的生态环境,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

答案 1.B 2.A
3.(经典题)台湾岛是祖国的宝岛。

自大陆赴台旅游开通后,游客日益增多。

下列选项符合岛内地理概况的是
( )
①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区
②气候受太平洋北赤道暖流影响
③基隆盛行东北风,降水量较多
④水果之乡,盛产苹果、柑橘与香蕉等
⑤阿里山、日月潭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解析台湾大部分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小部分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受北赤道暖流影响,基隆地处季风区,盛行偏北风和东南风;台湾并不盛产苹果;阿里山、日月潭是著名旅游胜地。

答案 B
读我国甲、乙两地区(北方、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及耕地分布对比图,回答4~5题。

4.关于甲、乙两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代表北方地区,乙代表南方地区
B.甲地区水资源总量比重大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多、蒸发少
C.乙地区人口比甲地区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D.乙地区耕地面积比重大与平原面积广阔有关
5.有关甲、乙两地区的对比分析,正确的是
( ) A.甲地区以旱地为主
B.乙地区的石油、煤炭资源均不如甲地区丰富
C.甲地区能源供应充足,可以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
D.乙地区需进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来缓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缺水状况
解析第4题,从水资源总量就可以推断出,甲代表南方地区,水资源总是比北方大,南方地区降水量大,蒸发量也大;乙代表北方地区,人口总数比南方少,主要原因是南方经济发达;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广,耕地比重大。

第5题,甲地区(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北方煤炭、油气资源比南方丰富;南方地区能源供应不足,需要从北方运输大量煤炭;南水北调是为了缓解北方水资源的紧张状况。

答案 4.D 5.D
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数字代表的铁路线组合,正确的是
( ) A.①——宝成线B.②——内昆线
C.③——焦柳线D.④——南昆线
7.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以攀枝花、贵阳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
B.以重庆为中心的冶金工业基地
C.以重庆为中心的长江上游城市群
D.“酸雨”污染仅次于华中酸雨区
解析图中数字代表的铁路线中,①是成昆线,②是贵昆线,③是襄渝线。

攀枝花是该区域钢铁工业基地,六盘水是该区域煤炭工业基地;重庆至六盘水地区是西南酸雨区,是仅次于华中酸雨区的污染严重区域。

答案 6.D 7.A
再悟高考
(2011·海南地理,5)下图中甲地出产的小枣因核小肉厚、含糖量高而成为优质红枣品种。

据此完成下题。

8.对甲地枣树生长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 ) A.干旱 B.洪涝 C.台风 D.冻害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分布及读图判断能力。

由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冬季风影响强烈,故多冻害。

台风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洪涝多发生在湿润、半湿润地区、枣树耐旱,干旱对其生长影响较小,故D项正确。

答案 D
(2012·上海地理,21~23)宁夏回族自治区是“被贺兰山护着、黄河爱着的地方”。

独特的地理位置,塑造出宁夏特有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景观。

读图,完成9~11题。

9.“塞上江南”是宁夏的主要农业区,其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 )
①地势平坦②光照资源丰富③降水丰沛④灌溉水源充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在世界农业地域类型中,宁夏农业主要属于
( ) A.游牧畜牧业B.牧场畜牧业
C.旱作农业D.水田农业
11.宁夏地理环境自南向北的变化体现了
( )
①季风区向非季风区过渡②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③农耕区向游牧区过
渡④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过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组考查区域地理特征及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9题,根据宁夏的位置和年降水量判断,宁夏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不可能有降水丰沛,故选D。

第10题,由上题可知,宁夏地区降水较少、气候干旱,但地势平坦,有丰富的灌溉水源,因此农业地域类型是旱作农业,选C。

第11题,根据宁夏位置,可确定宁夏地理环境自南向北的变化,不可能体现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过渡,因为宁夏位于秦岭以北地区。

因此只有A正确。

答案9.D 10.C 11.A
12.[2013·山东文综,26(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年降水量仅200 mm 左右但蒸发量达1 600 mm 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

图1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图2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图1 图2
贺兰山被称为银川平原的“守护神”,分析其原因。

(6分)
解析由材料和图可知该区域较为干旱、沙漠广布,而银川平原却有“塞上江南”的美誉,因此分析贺兰山的“守护”就主要从阻挡沙漠入侵和增加降水量入手。

答案阻挡西北方寒冷气流;阻止沙漠入侵;东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增加降水补给。

13.[2013·福建文综,37(2)(4),22分]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M、N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

《资治通鉴》称M城及其附近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

201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N城设立经济特区(范围包括N城及其西部口岸)。

(1)指出M城成为古代著名集镇的有利自然条件。

(10分)
(2)分析N城设立经济特区有利的社会经济原因。

(12分)
解析第(1)题,M地位于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地理位置优越,同时M位于山前的冲积扇上,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注意该题要从有利的自然条件来解答。

第(2)题,N城作为边境城市,其经济的发展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特殊的人文景观是分不开的,除此之外,还与西部大开发优惠的政策、充足的资金、丰富的能源(石油)有密切的关系。

答案(1)东西接壤的地理位置;位于冲积扇,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有草原绿洲,土壤肥沃。

(2)毗邻中亚、南亚、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具有边境口岸的优势,有利于区域经济合
作与交流;有特色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丰富的能源资源,有利于产业发展;国家给予政策、资金等支持;文化古迹众多,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14.[2012·四川文综,39(1),12分]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我国某区域耕地分布图(下图)。

分别归纳图中甲、乙两地形区种植业地域分布特点,并分析各自特点形成的自然环境原因。

(12分)
解析由经纬度位置可知,甲地位于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热量不足,不利于种植业发展,但地势相对较低的河谷地带热量条件较好,因此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乙地位于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水源成为种植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种植业主要分布在灌溉水源较为充足的河流沿岸和有高山冰雪融水的山麓绿洲地带。

答案特点:甲地形区:分布在河谷地区;
乙地形区:分布在盆周山麓地带。

原因:甲地形区是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热量,
河谷地区热量条件相对较好,故种植业分布在河谷地区。

乙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燥,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水分,山麓地带灌溉水源充足,故种植业沿盆周山麓地带分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