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研听课记录

教研听课记录

氧化性→得电子性,得到电子越容易→氧化性越强
还原性→失电子性,失去电子越容易→还原性越强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
一般来说,越活泼的金属,失电子氧化成金属阳离子越容易,其阳离子得电子还原成金属单质越难,氧化性越弱;反之,越不活泼的金属,失电子氧化成金属阳离子越难,其阳离子得电子还原成金属单质越容易,氧化性越强。
(1)这些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为1.43g/L)
(2)若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相同质量的氧气,需要多少千克的高锰酸钾?
(3)用这种方法给登山运动员供氧,是否可行?简述理由。
考点3已知混合物中的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如何求混合物中另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地点
陪读教室
参加教师
缺席教师
及缺席原因
全部参加
活动内容
主持人
记录人
一、讲解化学平衡图像题的答题技巧
这类题目是讨论自变量x(如时间、温度、压强等)与函数值y(如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转化率)之间的定量或定性关系,因此,要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此类题目。
1.分析纵横坐标及曲线表示的意义。
2.分析曲线的变化趋势与纵横坐标的关系。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①加水②升温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①增加溶质②降温③蒸发溶剂
二、组织老师业务考核并记录成绩
学大教育教研活动记录表
时间
2012年9月27日第周
地点
陪读教室
参加教师
缺席教师
及缺席原因
全部参加
活动内容
主持人
记录人
一、 讲解初三化学-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定义: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考点2已知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或密度、体积),如何求另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或体积)?
例2中国登山协会为纪念我们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50周2012年,再次组织攀登珠峰活动。阿旺扎西等一行登山运动员于20032012年5月21日13:40成功登顶。假如每位运动员冲顶时消耗自带的液氧4.8g。求:
电荷守恒:任何电解质溶液,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即电荷守恒。
Na2S:c(Na+)+c(H+)=c(HS-)+c(OH-)+2c(S2-)
物料守恒(原子守恒):某些特征性的原子是守恒的。
0.1mol/LNaHCO3溶液中:
c(Na+)=c(HCO3-)+c(CO32-)+c(H2CO3)=0.1mol/L
(2)水解的实质:水解反应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促进了水的电离。
(3)水解的条件:①盐必须溶于水中;②盐中必须有弱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有弱才水解)。
(4)水解特征:水解属可逆反应,逆反应是中和反应,因此水解方程式要用可逆号“ ”。
2.盐类水解规律
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双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⑶水电离产生的H+守恒,是依据水电离产生的H+和OH-的物质的量总是相等的,无论溶液中H+和OH-以什么形式存在,总有守恒关系式。
例如:Na2CO3溶液中:c(OH-)=c(H+)+c(HCO3-)+2c(H2CO3)
二、强调转介绍的重要性
三、组织老师业务考核
学大教育教研活动记录表
时间
2012年10月24日第周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
学大教育教研活动记录表
时间
2012年11月8日第周
地点
陪读教室
参加教师
缺席教师
及缺席原因
全部参加
活动内容
主持人
记录人
一、讨论高一学生在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时遇到的难点
以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表达式:
单位:
1.溶质可以是单质、化合物,如C(Cl2)=0.1mol·L-1,C(NaCl)=3.1mol·L-1;也可以是离子或其他特定组合,如C(Al3+)=2.6mol·L-1,C(SO42-)=0.3mol·L-1。
2.根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
一般来说,越活泼的非金属,得到电子还原成非金属阴离子越容易,其阴离子失电子氧化成单质越难,还原性越弱。
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规律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可用如下式子表示:
规律:反应物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生成物中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反应物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生成物中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地点
陪读教室
参加教师
缺席教师
及缺席原因
全部参加
活动内容
主持人
记录人
一、 讲解初三化学----溶液
1、溶液
(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3)组成:
①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但没有溶解的物质不是溶液的一部分,不能认为是溶质
二、总结相关的授课技巧供老师借鉴使用
三、强调档案袋整理工作的流程及重要性
学大教育教研活动记录表
时间
2012年10月31日第周
地点
陪读教室
参加教师
缺席教师
及缺席原因
全部参加
活动内容
主持人
记录人
一、组织老师讨论高二学生在盐类水解方面的疑难问题
一.盐类的水解
(1)水解反应的概念:水溶液中盐的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②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溶剂通常是液体,不指明溶剂的溶液其溶剂是水。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有水,水为溶剂;无水,量多的为溶剂;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盐酸中溶质是HCl,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H2SO4,胆矾CuSO4·5H2O溶于水溶质为CuSO4
(2)列式时,各物质的质量单位必须统一,对应关系要正确;
(3)反应物、生成物都必须是纯净物,如果是混合物,应该不纯物的质量按题意转化为纯净物的质量;
(4)解题的过程要完整,规范
(5)设未知数是要指明物理量,不要带单位。
考点1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信息,如何求反应物的质量及相互质量比?
例1已知在反应3A+2B=2C+D中,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为3:4。当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共140g时,B消耗的质量为_________g。
3.分析特殊点(起点、拐点、终点)及其含义。
4.有两个以上变量时,分别讨论两个变量的关系,此时确定其他量为恒量。
图象题的类型
物质的量(或浓度)—时间图象
[例题]: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到10 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 mol/(L·s)
B.反应开始到10 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 mol/L
C.反应开始到10 s时,Y的转化率为79.0%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Z(g)
速率—压强(或温度)图象
[例题]:符合图象(见右上图)的反应为( )
A.N2O3(g) NO2(g)+NO(g)
B.3NO2(g)+H2O(l) 2HNO3(l)+NO(g)
的抗腐蚀性能
2、金属+ 酸 →盐+ H2↑
1金属:活动性在H之前
2酸:盐酸或稀硫酸
③此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3、金属+ 盐 →另一金属+ 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
Fe+CuSO4==Cu+FeSO4(“湿法冶金”原理)
二、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
二、组织老师业务考核并记录成绩
学大教育教研活动记录表
时间
2012年10月3日第周
确定结晶方法:
结晶A〖陡升型〗——冷却热饱和溶液;如KNO3
结晶B〖缓升型〗——蒸发溶剂如NaCl
二、组织老师业务考核并记录成绩
学大教育教研活动记录表
时间
2012年9月20日第周
地点
陪读教室
参加教师
缺席教师
及缺席原因
全部、讲解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计算
(1)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准确列出有关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比;
二、互相交流学习扩课技巧
三、组织老师业务考核并记录成绩
学大教育教研活动记录表
时间
2012年10月10日第周
地点
陪读教室
参加教师
缺席教师
及缺席原因
全部参加
活动内容
主持人
记录人
一、 讲解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①镁铝较活泼,常温反应;铁、铜高温反应
②铝和锌在空气中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可阻止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