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组合的设计
• 曲路密封(迷宫式密封) 曲路密封(迷宫式密封)
八.保证支承部分的刚性和同心度 1.机壳及轴承座孔应有足够的壁厚 机壳及轴承座孔应有足够的壁厚、 1.机壳及轴承座孔应有足够的壁厚、缩短悬臂部 分并设置加强筋; 分并设置加强筋;对于轻合金或非金属机壳应 采用钢或铸铁衬筒。 采用钢或铸铁衬筒。
一根轴上的两个轴承座孔,必须保证同轴度, 2. 一根轴上的两个轴承座孔,必须保证同轴度, 应一次镗出:轴承尺寸不同时可加衬筒。 应一次镗出:轴承尺寸不同时可加衬筒。
注意:安装时密封唇应朝向密封部位。 注意:安装时密封唇应朝向密封部位。 密封唇向内——防漏;向外 防漏; 防尘; 密封唇向内 防漏 向外——防尘; 防尘 两个相反方向——既防尘又防漏。 既防尘又防漏。 两个相反方向 既防尘又防漏
2)非接触式密封:避免接触处产生滑动摩擦。 非接触式密封:避免接触处产生滑动摩擦。 • 间隙密封(图13-33):间隙为0.1∼0.3mm。 间隙密封( 13-33):间隙为0.1 0.3mm ):间隙为0.1∼ mm。 于脂润滑; 用 于脂润滑;
1)轴肩固定: 承受大的轴向力 2)轴肩和弹性挡圈:用于深沟球轴承, 2)轴肩和弹性挡圈:用于深沟球轴承,所 轴肩和弹性挡圈 受轴向力不大,转速不高; 受轴向力不大,转速不高; 3)轴肩及轴端压板: 3)轴肩及轴端压板:用于高转速及承受中等 轴肩及轴端压板 大的轴向力; 大的轴向力; 4)轴肩和圆螺母及止退垫圈: 4)轴肩和圆螺母及止退垫圈:用于承受大的轴向力 轴肩和圆螺母及止退垫圈 注意:为使端面贴紧, 注意:为使端面贴紧, 轴肩处圆角<轴承内圈圆角; 轴肩处圆角<轴承内圈圆角; 轴肩高度<轴承内圈厚度。 轴肩高度<轴承内圈厚度。
二、讨 论
分析齿轮轴系错误并改正之, 分析齿轮轴系错误并改正之,轴承采用脂润滑
该齿轮轴件的固定 1)小齿轮左端无轴向固定 ) 2)小齿轮缺少周向固定 3)大齿轮轴向固定不可靠 ) 4)轴承外圈无固定 5)弹性挡圈多余 )
2、滚动轴承的装拆与调整 、 1)轴肩高于轴承内圈 ) 2)套筒高于轴承内圈 ) 3)箱体与端盖间缺少垫片 ) 3 、滚动轴承的密封 1)轴承端盖缺少密封 ) 2)缺少封油环 )
五.滚动轴承的装拆 装内圈——套筒垫着锤 套筒垫着锤 装内圈 拆内圈——钩爪器 钩爪器 拆内圈
注意:轴肩< 注意:轴肩<内圈 孔间< 孔间<外圈
六.轴承的润滑 一般根据dn值选择润滑方式 一般根据dn值选择润滑方式 dn 轴承内径, (d——轴承内径,mm; 轴承内径 mm; ) 轴的转速, n——轴的转速,rpm 轴的转速
• 毡圈密封(图13-30):结构简单但摩擦严重。 毡圈密封( 13-30):结构简单但摩擦严重。 ):结构简单但摩擦严重 v<4∼5m/s处 主要用于脂润滑。 用于 v<4∼5m/s处,主要用于脂润滑。
• 皮圈密封:安装方便,易于更换。 皮圈密封:安装方便,易于更换。 15m/s,要求轴颈淬硬,增强耐磨性。 v<10~15m/s,要求轴颈淬硬,增强耐磨性。
4 、转动件与静止件的关系 1)套筒与轴承 ) 端盖接触 2)端盖与轴接触 ) 5 、零件结构工艺性 箱体加工面与 非加工面没分开
注意:在分析轴系结构时, 注意:在分析轴系结构时,要将轴的结构设计要 求和轴承组合设计要求等结合起来综合考虑, 求和轴承组合设计要求等结合起来综合考虑,避 免片面化, 免片面化,结构设计技能对机电专业人员来说是 至关重要的,应予以重视。 至关重要的,应予以重视。
转速及很大轴向力的各类轴承; 转速及很大轴向力的各类轴承;
螺纹环:转速高、 4) 螺纹环:转速高、轴向力大且不宜使 用轴承盖紧固的场合。 用轴承盖紧固的场合。
二. 轴承组合的轴向固定 1.两端固定(双支点单向固定): 两端固定(双支点单向固定): 单向固定 用于工作温度不高的短轴
2.一端固定,一端游动(单支点双向固定): 一端固定,一端游动(单支点双向固定): 双向固定 用于工作温度较高的长轴 ;
三.轴承间隙及轴上零件的位置调整 轴承与端盖间隙调整: 1. 轴承与端盖间隙调整:加减轴承与端盖间的垫片 轴承组合位置的调整: 2. 轴承组合位置的调整: 加减衬筒端面与机架之间的垫片厚度。 加减衬筒端面与机架之间的垫片厚度。
四.滚动轴承的配合及其选择 轴承配合是指内圈与轴颈及外圈与座孔的配合。 轴承配合是指内圈与轴颈及外圈与座孔的配合。 基准制:因为滚动体为标准件, 1. 基准制:因为滚动体为标准件, 因此:轴承内孔—轴 因此:轴承内孔 轴: 基孔制 轴承外径—座孔 座孔: 轴承外径 座孔:基轴制 转动圈比不动圈的配合紧些,且转速越高、 2. 转动圈比不动圈的配合紧些,且转速越高、 载荷越大、振动越强烈时,配合应越紧。 载荷越大、振动越强烈时,配合应越紧。 转动圈与旋转部分的配合: 转动圈与旋转部分的配合:n6, m6, k6, js6 不动圈与不动部分的配合: 不动圈与不动部分的配合:J7, J6, H7, G7 游动圈或经常拆卸的轴承应选取较松的配合。 3. 游动圈或经常拆卸的轴承应选取较松的配合。
2. 轴承外圈的紧固方法(图13-24) 轴承外圈的紧固方法( 13-24)
1) 孔肩和孔用弹性挡圈:用于深沟球轴承,所受 孔肩和孔用弹性挡圈:用于深沟球轴承, 轴 向力不大; 向力不大; 止动环嵌入轴承外圈的止动槽内; 2) 止动环嵌入轴承外圈的止动槽内;
3)端盖固定:单向固定承受大的轴向力,用于高 3)端盖固定:单向固定承受大的轴向力, 端盖固定
§4 - 6
轴承组合的设计
为了保证轴承正常工作, 为了保证轴承正常工作,除了正确选 择轴承类型和尺寸外, 择轴承类型和尺寸外,还应合理地设计轴 承组合。 承组合。 在轴承组合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 在轴承组合设计时, 方面的问题: 方面的问题:
一.滚动轴承的轴向固定 包括轴承内、 包括轴承内、外圈的固定 轴承内圈的固定方法( 13-23) 1. 轴承内圈的固定方法(图13-23)
继续
三、总 结
轴系结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轴系结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轴上零件的定位 轴上零件的固定(结合轴承组合的固定) 2、轴上零件的固定(结合轴承组合的固定) 1)轴向 2)周向 3、轴上零件的装拆与滚动轴承调整 4、滚动轴承的密封 5、零件的结构工性 6、转动件与静止件的关系
1.脂润滑:用于较低的dn值,不便经常添 脂润滑:用于较低的 值 加润滑剂或不允许使用油润滑的 场合,它能承受较大载荷, 场合,它能承受较大载荷,不易 流失,容易密封。 流失,容易密封。 2.油润滑:用于高速、高温、脂润滑不能 油润滑:用于高速、高温、 求时。 满足要 求时。
七.轴承的密封装置 密封的目的:阻止灰尘、 1. 密封的目的:阻止灰尘、水、酸及其他杂物 进入轴承;阻止润滑剂流失。 进入轴承;阻止润滑剂流失。 密封装置:接触式、非接触式。 2. 密封装置:接触式、非接触式。 1)接触式:在轴承盖内放置软材料与转动轴 接触式: 直接接触密封。 直接接触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