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与事故案例分析
1.碳陶作业前,必须佩戴防护用品 2.安全点检,对储罐、碳化炉、㓎渍罐及电线、仪表检查 3.碳陶炉周围30米易燃物资清理 4.碳陶液储存、使用,工作环境必须保持在25度以下 5.㓎渍罐开启时保持5米距离,工件吊运保持平稳,避免 碳陶液滴落或碰撞 6.严禁用手扶着工件作业或炉体旁边站人 7.进入炉体进行检修,必须确保炉体打开进行强制通风换 气0.5小时以上方可进入 8.泄漏量时,立即使用消防砂覆盖吸收,出现火源应用干 粉灭火器处理。
安全管理-员工职责
员工安全生产职责
员工是安全工作管理的主体对象。
三四不不伤伤害害
不伤害自己 不伤害他人 不被他人伤害 保护他人不被伤害
前提是员工以自我为轴心,做好自我的安全防范。
安全管理-员工职责
1. 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公司及部门下发的各项安全 类通知及要求,严格遵守公司及部门各项安全生 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防火安全常识
• 非动火作业区域严格执行作业前申报,特别是车间刷漆区域、油
漆车间、仓库及办公区域等。作业前做好充分的防护措施并培训。
• 可燃物品严格按照防火要求进行存放和使用,气割设备每天使用
前点检,使用时注意气管与切割点的距离。
• 避免车间各种电气设备、线路受潮和过载运行,防止发生短路或
漏电。
• 车间内,消防器材及设施必须按区域由专人负责,定点放置、定
救援工作中首先要确保人身安全。
• 现场应急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灭火作战方案报应急指挥中
心。事故发生现场如存有可燃物料较多时,应尽量采取措施转移 可燃物料,切断危险区域与外界装置、设施的连通。
• 当火灾失控,危及灭火人员生命安全时,应立即指挥现场全部人
员撤离至安全区域,并报应急指挥中心请求政府支援。
期检查,保证完好有效,随时可用。
油锅起火怎么办?
公司工伤统计数据
40
物体打击 , 37
事故分类
1 物体打击 37
35
2 高处坠落 8
30
物体打击
3 起重伤害
7
25
高处坠落
起重伤害
4 机械伤害
11
20
机械伤害
15
高处坠落 , 8 机械伤害, 11
其他伤害 , 11
车辆伤害 其他伤害
5 车辆伤害
3
10
2. 组织参加安全活动,坚持班前讲安全,班中检查安 全,班后总结安全。每周组织一次本工位全体员工安 全座谈会,要求员工主动发言讲安全、抓安全。
3. 负责组织对本工位新员工进行班组级安全教育培训, 并于当天将三级安全教育卡上交至信息员处。
4. 及时落实各项安全检查通报及执行各项安全文件通 知。
5. 工位进行各项特殊作业时,及时汇报安全组,进行相 关安全培训后待安全员现场检查批准后方可作业。
• 烟头不乱扔:不可随意将烟头扔在废纸篓内或者可燃杂物上,不要躺
在床上或沙发上吸烟。
• 电线插座勤检查:不私接乱拉电线,不超负荷用电,插座上不要使用
过多的用电设备,不用铜、铁、铝丝等代替刀闸开关上的保险丝。
• 离家要把电源切:离家或入睡前,应对用电器具、燃气开关及遗留火
种进行检查,用电设备长期不使用时,应切断电源或拔下插头。节假 日断电。
报告程序
生产车间或项目施工现场发生火灾爆炸事件,首先拨打 火警电话(119)报警,现场负责人迅速按照综合应急预 案规定的程序用电话向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报告,最多不 超过15分钟。
事故报告内容
生产车间或项目施工现场发生火灾爆炸事件时应立即向公司应急指 挥中心报告,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 事故发生时间、地点。 • 火灾或爆炸波及范围。 • 人员伤亡情况。 • 已采取的措施。 • 现场急需的灭火救援器材和药剂。 • 燃烧物名称、火焰高度。 • 现场有无有毒气体生成。 • 其它救援要求。
2. 精心操作,严格执行工艺流程,做好各项记录, 交接班必须交接安全生产情况。不违反劳动纪律, 不违章作业,对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
3. 积极参加公司及部门组织的“三级安全教育”。 积极参加公司及部门各项安全活动。
安全管理-员工职责
4. 辨识本工位主要安全隐患并自行整改,积极配合公司 及部门的安全生产检查及隐患整改。
5. 有权拒绝违章作业的指令,对他人违章作业加以劝阻 和制止,不产生安全隐患、不影响他人正常作业。
6. 发生事故,及时、如实地向上级报告,保护现场。 7. 正确操作、精心维护设备,保持作业环境整洁,搞好
文明生产。 8. 妥善保管和正确使用消防器材,正确佩戴本岗位配备
的劳动防护用品。
安全管理-工位长职责
安全管理与事故案例分析
2020.07.05
概述
风险等级划分
目
工伤统计
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录
典型安全违章行为
安全管理措施
事故责任追究
1
什么是海因里希法则?
2
概述
1941年美国的海因里希为美国保险 行业的经营策略提出了一个法则: 从统计许多灾害开始得出的。当时, 海因里希统计了55万件机械事故, 其中死亡、重伤事故1666件,轻伤 48334件,其余则为无伤害事故。 从而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即在机械 事故中,死亡、重伤、轻伤和无伤 害事故的比例为1:29:300,国际 上把这一法则叫:
(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 已经采取的控制措施 • 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如出现新情况) • 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 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 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防火安全常识
• 家庭防火知识多:火柴、打火机、电子炉灶等明火;家具、衣物、床
褥等可燃固体;汽油、煤油、植物油等可燃液体;煤气、天然气、液 化石油气、发胶、空气清新剂等可燃气体。
Time:2018-4-18 经过:上午11点50分六车间=作业人员,从焊接时,引燃油漆,起火,还好工位长12在 现场指挥,及时采取有效制止措施。
Time:2018-4-27 经过:下午17点20分左右六车间作业人员,由于气割设备回火,操作人员56时关闭阀门, 导致起火。
现场图片
炭化炉作业重要安全事项
1
死亡、重伤事故
29
轻伤事故
300
无伤害及未遂事故
大量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不安全行为
这个法则说明,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每发生330起意外事件,有 300件未产生人员伤害,29件造成人员轻伤,1件导致重伤或死亡。
风险等级划分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分数值 10 6 3 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完全可以预料 相当可能 可能,但不经常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应急处置
响应分级
• 阿萨德附属有限公司对紧急发生的事故、事件按严重程序分为三级,应
急救援的级别也分为三级:
• 三级紧急事件:指发生的事故、事件在阿萨德附属有限公司内部和项目
施工现场能应急响应处理的事故事件。例如生产车间轻微的物体打击事 故、项目施工现场发生的局部小火等。
• 二级紧急事件:指发生的事故、事件在阿萨德附属有限公司内部级别能应
• 警戒组对火灾爆炸现场采取隔离和疏散措施,设置火场警戒线,
避免无关人员进入事件发生区域,核实人员数量。
处置措施
• 在救援车未到之前,应对受伤、中毒人员进行紧急抢救治疗,伤
员应使其平躺在地上,周围要求通风状况良好,小面积烫伤,应 马上冷敷,越快越好,可用净水冲在烫伤部的上方部位,水不要 开得太大,可连续冲十几分钟。若呼吸窘迫,抢救人员应对其进 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逃生自救常识
1.若所有逃生线路被大火封锁,要立即退回 室内,用打手电筒、挥舞衣物、呼叫等方 式向窗外发送求救信号,等待救援。
2.室外着火门已发烫时,千万不要开门,以 防大火窜入室内。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 等堵塞门窗,并泼水降温。
3.千万不要盲目跳楼,可利用疏散楼梯、阳 台、排水管等逃生,或把床单、被套撕成 条状连成绳索,紧栓在窗框、铁栏杆等固 定物上,顺绳滑下,或下到未着火的楼层 脱离险境。
设备厂典型事故案例经验反馈-起火事件
Time:2018-1-28 经过:理化室人员做碳陶试验,不小心将碳陶液滴到工装服上,导致衣服起火,还好反 应迅速,未造成人员受伤。
Time:2018-2-25 经过:下午17点50分左右,在现场作业的人员下班未及时清理现场,导致焊接、切割作 业火花飞溅到布条上,造成起火,幸好到时值班室保安发现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制止。
• 在灭火方案制定时,要充分考虑灭火作战方案实施过程中对于环
境的影响,最大限度减少环境污染。
• 灭火完毕,立即清理火灾现场,组织力量抢修,对环境污染进行
治理。
• 火灾扑救完毕后,保护好现场,等待对事故原因及责任人调查。
事故调查
调查报告编制
•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类别 • 简要经过及救援情况 • 伤亡情况、损失程度: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
急响应处理的事故事件。例如生产车间较大的机械伤害事故、施工现场局部 坍塌事故等。
• 一级紧急事件:指发生的事故、事件在远大可建科技有限公司无法处理,
需得到地方政府、上级机关应急响应增援处理的事故、事件。例如车间、 仓库、施工现场发生大火,并有可能发生一连串爆炸的事件。
事故响应程序
生产安全事故
报警
Y
危险性分值D=LEC
等级 分值
危险程度
5 >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工作
4 160~320 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
3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2 20~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1 >20
稍有危险,或许可以接受
主要重大安全违章行为
1. 非动火区域内气割和电焊且未申请动火作业票,造成火灾 2. 登高作业随意上下抛丢物品或有限空间未设监护人 3. 筒体或大型工件吊运安全距离不够或违反“十不吊”操作规程 4. 一人同时操作多台行车或两台行车吊物资 5. 无证或未经培训合格随意操作行车或驾驶叉车 6. 坐立在工件上或人吊在工件的一端,用身体平衡工件 7. 私自启动挂有警告牌的电器设备,导致事故 8. 超载使用吊具、行车,物件坠落砸伤人 9. 危险化学品及气体的安全管理不到位。如油漆、氢气等 10. 人员交叉作业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人员安全意识不强 11. 㓎渍烘烤线恒温环境作业,碳陶液在30度会产生火源 12. 私自接设备的电源线及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