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必须不断地追求卓越
--读《公司如何避免成功的诅咒》后感在《公司如何避免成功的诅咒》这篇文章主要讲诉了IBM在经历辉煌后,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成功的诅咒”导致的一场危机,经过强有力的改革后企业又回复生机,重新进入一个增长的辉煌的过程,解除了成功企业所面临企业组织结构体制僵硬而导致公司衰败的“诅咒”。
我读后经过分析思考得出一些感受就是:企业必须不断地追求卓越。
“企业必须不断地追究卓越”是公司避免“成功诅咒”的一剂良方,是能让企业不断创新、奋勇向前,不惧困难的动力,是能保证企业活力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
然而,“追求卓越”并不只是一句口号。
需要公司在各个方面不断的改革、不断的创新,以坚决的执行力保证企业不断追求卓越。
企业必须不断追求卓越,就必须在思想上保持清醒。
九十年代,IBM由盛转衰,攻守易势的速度令人惊讶,关键是他们失去了对产品市场需求走向的把握。
成功者的幻觉使IBM忽视了潮流的更替,失去了引领潮流的前瞻性。
他们在参与客户机/服务器方面以及互联网革命上,IBM的定位要比其他任何公司都要好。
然而,在优势的形势和理念下却失去了优势,让竞争对手占据的市场,为后起之秀的崛起提供了机会。
这个例子提醒企业每一位员工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随时都会失去优势,优势在一定情况下转化成劣势。
企业必须不断追求卓越,关键是领导思维的转变与认识。
经理人作为公司战略的制订者和执行者,过度自信和过度乐观等心理是阻碍其准确判断公司价值并作出理性决策的主要障碍。
企业的领导人、负责人、经理人等是企业的核心,领导人的清醒认识和思维方式关系到在执行公司决策时的效率。
IBM公司的危机,一部分原因可以归结为管理层官僚气氛的增长。
企业管理人员失去了居安思危的警惕性,在具体工作中过于依赖属下员工的个人努力以及制度的稳定运行。
这带来了两个方面的问题:1、管理层失去了对市场需求的敏锐以及对公司的掌控能力。
2、员工的创造力以及士气都会受到很大的打击,使企业的整体失去活力。
俗语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保持活力企业才会不断发展。
所以,企业领导人思维的转变和危机意识,对于企业不断追求卓越起着先导作用。
企业必须不断追求卓越,就必须在组织结构上不断改革创新。
所谓的组织结构改革创新我个人认为从IBM公司的案例中,我们可以汲取的经验是:1、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企业组织结构的核心问题。
IBM公司之所以导致成本迅速增加其关键在于企业快速扩张后的不合理的过度分权。
企业结构过于冗繁。
导致客户的成本也随之增加使产品竞争力下降,企业收入下降。
2、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准确性的下降。
市场信息的及时、准确直接影响到企业决策的成败。
由于IBM 公司的过繁琐的企业结构,导致了信息的阻塞。
企业管理人员无法得知市场的真实反应,底层员工无法发挥创造性,在公司改革中只能机械执行,导致了IBM 公司的产品服务危机。
对于上述两个问题,成本控制与信息传递问题的解决,关键中的关键是:权责分明、信息沟通顺畅、指挥统一、结构简洁。
从总公司的角度看,由于公司的并购和发展,公司的内部组织结构出现了很大的不同,各个分公司有独立的结构。
总公司的机构设置基本也是直线—参谋模式。
比如总经理办公室、人事等机构参谋机构可以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协助领导人工作,分担压力。
参谋协同机构没有指挥权,虽然把工作分担下去,但是参谋机构所承担的责任和权力不符合,基本主要责任由决策人承担。
这导致了权力的过度集中,决策
迟缓,市场应变能力降低。
各个参谋机构也将失去活力和进取动力,导致效率低下,成本过高。
同时,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从分公司的角度看,分公司一般人员较少采用直线管理模式,信息决策速度及时,人员精干,同时也暴露出来的问题是,工作范围的不明确,导致很多分工不明,责任不明,导致工作能力较强的员工士气受到较大的打击。
所以,我建议总公司要精简合并部分机构,采取部分放权。
分公司加强领导型员工的培养,尽快把工作组织体系明确完善,预防机构过多,程序过繁,保证信息的迅速传递,以及决策执行的效率。
企业不断追求卓越,必须能够不断推动员工去追求卓越。
“成就一个伟大公司,就必须不断向组织注入紧迫感。
”员工是企业的最终执行者,员工的能力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公司现在的业绩以及公司长远的发展后劲。
要做一个有长远发展的企业,就必须重视员工特别是最基层员工的管理并在对员工的平时管理和制度建设中不断推动员工去追求卓越。
我认为对于员工的管理关键在于奖罚分明、注重培养,强化激励,保证沟通。
首先,奖罚分明是为了保证企业员工的紧迫感,只有一定的压力才能转化成创新的动力。
但是我更强调罚的尺度宽松,过于僵硬的惩罚制度以及宽松的奖励制度是我们所面对的尴尬。
我们应该转变观念用更人性化的管理,用适当宽松的惩罚制度来补充规范的奖励制度。
其次,注重培养是员工个人能够得到长远发展和企业拥有发展后劲的基础。
企业和员工并不是对立的,我们对于员工的培养远远不足以满足企业现今的需求,再用很严厉和规范的制度来束缚员工,导致了员工的创造力不足。
而又无法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员工,使其工作的能力得到提高和综合发展。
人性化与培养机制将成为企业不断发展的助力,是实现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的长远目标有力措施,只有人才储备充足,才能保证企业蓬勃生机。
再次,强化激励是我们这个发展中企业最应该重视的方面,只有强力多样规范的激励机制才能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力,长期地忽视对员工的创造能力的激励,将会导致员工的士气低落,人才流失,不利于公司的稳定。
骨干员工的培养更应该重视激励。
最后,保证员工的沟通渠道。
这是我们现今最缺乏的一个制度,底层员工无法与领导层进行交流沟通,一些很有创造力和建设性的方案无法从底层员工向高层反馈。
高层的意图也无法让底层员工理解接受,导致束缚了员工的思想,公司整体的活力,创新能力,制度都只能僵化,失去发展后劲。
各个分公司与总公司的交流也是非常必要的,这要求我们尽快建立一个平台,制定一套制度以保证员工与领导层的沟通。
总之,奖罚分明、注重培养、强化激励、保证沟通是相辅相成的。
这能使员工在一定紧迫感下而又人性化的公司环境下,得到一定发展,有发言权,有归属感中不断奋斗,不断追求卓越,最终公司得到最大化发展。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浪潮中,我相信我们这个正在发展的企业,在逐渐展开本地化战略过程中,不断完善创新制度,在领导层的冷静决策下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在员工的不断努力下使企业不断壮大,业绩不断攀升,披荆斩棘成就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