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

化学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


典型例题 :
(一)有关实验现象的问题
13. 对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且完全的是………………… (

A 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后产生沉淀
B 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放出热量,放出刺激性气味
C 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D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光。
知识储备 :
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有关化学反应的现象

A 氧气用于 B 氮气用作食品 C 稀有气体充霓虹灯 D 烧煤取暖
医疗急救
包装填充气
知识储备 :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
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能和某物质反应等。
6.铁丝太粗。 教师点拨:是不是这些原因在做这道题时都适用呢?
分析:不是,此题中有一些关键的词,如“光亮的” 、“细”、“立即”、“夹着铁丝” 、“缓慢”。
所以这道题的答案应是:①没有等火柴快燃尽时就伸入集气瓶内 ②氧气浓度不大
③铁丝没有绕成螺旋状
小结:做题时一定要仔细审题,抓住问题中关键的词。
二、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进行试卷讲评时, 如何调动学生的情绪, 使课堂更为生动, 是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名学生到黑板前书写,其他同学订正答案。
25. ( 4 分)右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2)燃烧结束后,广口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由本实验可推知氮气的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


问:做此题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注意“推知”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 展示答案:难溶于水,不能支持燃烧,不能燃烧。 (三)有关画图的问题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 大约 ______78%、________21%、稀有气体占 _______%、
___________0.03%、其它气体和杂质 0.03%。
[ 分析 ] 如果在审题时注意到了“符号”和“数字”两个关键的词,此题就变得非常容易了。
19. ( 4 分)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
,实验前在
合性较强的考题,重点讲评。讲评试卷时,把每个试题都归纳入知识体系中,紧扣课本分析
讲解。让学生根据课本的知识和原理,对号入座,同时,找出自己考卷中的错误,并当堂纠
正。这样的讲评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促使他们系统牢固地掌握和灵活地应用课本知识,
增强了课堂的有效性,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但在学生看到试卷感觉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
燃烧停止冷却到室温, 打开弹簧夹, 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约占原空气体积的 1/5 ,白烟消失。
5.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的气体。
6.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7.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00
80
60
40
20
0
1
3
5
7
9 11 1 3 15
10 0
90 80 70 60
得分率 5 0 40 30
20 10
0
16
18
20 22
2 4 26
28
得分率
学生分析失分的原因: 审题不细致,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不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未知的知识。 一、审题不细致:
典型例题 : 16. (2 分)请用符号和数字填空:
26. ( 4)画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
多媒体展示学生画的装置图: 两名画的比较好的同学的装置图
几名出现典型错误的同学的装置图,让同学挑出其中的错误,并引以为鉴。
三、不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未知的知识
典型例题 :
27. (2 分)如图所示,手捂烧瓶外壁,会看到有气泡产生。产生此
现象的原因是
知识回顾:在学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钟罩内液面是如何变化的?分析产
体)等引起。
此题中,气泡逸出,证明气压变大,气压变大是由于温度升高,气体受热膨胀。
找同学叙述答案:手捂容器外壁,瓶内温度升高,则装置内气压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在
压强差的作用下,有气体逸出,产生气泡现象。
变式训练 :
在导管移出水面之前松开手,会有什么现象?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例题 4:在实验室中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实验结束后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移
8.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此类题的不同问法
1.有关现象的描述,其中正确的(错误的)是
2.有关现象的描述,完整而且正确的是 【分析】这两种问法在回答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活动:分析试卷中的 13 题,注意到“现象” 、“正确且完全” ,所以答案选择 B
变式训练
例题 1: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B.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加热碱式碳酸铜可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的气体
D.人吸入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白色浑浊
(二)有关物质的性质的问题
典型例题
15. 下图所示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出水面的后果是什么?为什么?
总结 :
做题四部曲:读题、审题、答题、回读。
【教学反思】
本节课试着采用一种新的模式进行试卷讲评, 在讲评过程中注意将试题分类进行: 第一 类,没有或很少有差错的试题,通常不讲评或点到为止;第二类,部分学生有差错的试题,
视具体情况适当讲评;第三类, 绝大多数学生有差错的试题, 这类试题往往属于迷惑性、综
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水
(H 2O)。将氢气通过
盛有氧化铜的试管里,过一会儿再给氧化铜加热,黑色的氧化铜变为光亮的红色物质。

(1)氢气的物理性质有
(2)氢气的化学性质有
(3)请根据材料写出氢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液面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钟罩内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原因:红磷燃烧,放出热量,气体受热膨胀,气压变大,大于外界大
气压,所以钟罩内液面下降。
又因为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气体减少,气压减
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钟罩内液面上升。
【分析】气压变化
温度变化或化学反应消耗气体(生成气
促使
他们系统牢固地掌握和灵活地应用课本知识。
二、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析失分原因,讲解典型题,总结方法。
过程与方法: 将习题进行分类, 通过复习知识点, 解决试卷中的问题, 并进行变式训练,
达到讲一题会一种方法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答题的能力。
[成绩分析 ]多媒体展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得分率:
3.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变式训练 :
例题 2:下列物质的用途所利用的性质与另外三种有根本区别的是(

A. 铜丝用做电线
B.镁条用做烟花和照明弹
C.氧气用于支持燃烧
D.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
21. ( 3 分)信息处理: “氢气( H2)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它难溶于水。纯净
化学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
刘颖
一、设计思想 试卷讲评课是以一种常见的题型, 但以往在试卷讲评课中往往出现准备不足, 平均用力,
没有重点, 面面俱到,从第一题按部就班地讲到最后一题,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为主。这样经
常一节课下来, 教师感觉讲了很多内容, 但学生的收获不大。 本学期我们化学组着手进行试
卷讲评课的这一课题研究, 极力创造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储备 : 学生回忆: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没有看到火星四射的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1.铁丝表面有锈迹。 2.点燃火柴后立即将铁丝和火柴伸入集气瓶下部。 3.将铁丝和火柴迅速伸至集气瓶下部。 4.氧气浓度不大。 5.铁丝没有绕成螺旋状。
集气瓶底部要先放
,其目的

小明把光亮的细铁丝一端系上一根火柴, 点燃火柴后, 立即用坩埚钳夹着铁丝从
瓶口到瓶底缓慢地伸入盛有氧气瓶里, 观察发生的现象, 结果没有观察到预计的
现象。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有哪些(答出 2 点)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分析 ] 在描述性质的时候注意将变化改成性质。而且不要丢信息,不要多信息。要回答的准 而全。
[ 提问 ] 第( 3)小题,没有学过氢气燃烧的反应,如何书写文字表达式?
学生:根据“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与空气中氧气反应”
。文中还叙述到“纯净的氢
气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 生成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水 (H2O)。”所以写出氢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1.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现象 生成蓝色沉淀
2.加热碱式碳酸铜 绿色粉末逐渐变黑,试管口有水珠出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
3.蜡烛燃烧 发出黄色火焰,放出热量,火焰分三层,外层温度最高,火焰上方有黑烟。
4.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浓厚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