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化学实验课的创新及改进教学

初中化学实验课的创新及改进教学

初中化学实验课的创新及改进教学杨平仙玉溪市易门县十街中学 651100摘要:实验是化学学习的灵魂,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载体。

可是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开展好实验课的教学,是我们每一位化学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

本文即针对于此,提出个人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使学生在化学学科的学习中保持稳定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效果。

关键词:实验课兴趣创新教学化学实验课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的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

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尽可能的诱导学生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使实验教学活动成为生动活泼的、学生乐于从事的认识实践活动。

由此可见,实验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有其重要作用。

实验创新教育,就是要求我们在实验教学中,抛开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造新的、具有活力的、符合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开发人的智力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一种新的实验教学的方法和过程。

传统的实验课教学,不外乎以下三种简单的方法:一是教师对着学生讲解、演示、提问、回答、作业等;二是带学生到实验室按照教师指定的步骤进行实验,然后写出实验报告;三是进行书面考试,按考试成绩给学生以实验成绩的评估。

这几种方法,都极不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不利于素质教育。

因为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知识面狭窄,能力不足,缺乏主动的探索精神。

针对这一现象,我感觉到要培养学生,最重要的还是从第二点入手,下面我就说说如何来创新和改进实验课的教学。

一.收集材料,为实验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收集现成的实验器材。

教材安排的实验所需要的材料一般都比较简单,易找到。

因此,平时应让学生广泛的收集生活中的一些原料、器材,既能弥补课堂实验器材的不足,又能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更能为自己做实验创造良好的条件。

如:易拉罐、雪碧瓶、塑料杯、铁钉、导线、放大镜、磁铁、纸板、废旧玩具弹簧、干电池等。

(二)可以自制实验器材。

对于有实验操作的实验课,学校没有现存的仪器时,教师可发动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实验器材,这样做不仅能避免教学的枯燥乏味,更主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

若选中学生的作品进行教学,那效果则会更佳。

二、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创新。

(一)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源泉,智慧从动作开始。

”实验操作是感知的充分体现,要使它真正变为理性的东西,还必须经过加工、分析、整理,才能真正得以巩固提高,学以致用。

而中学生好奇、好动,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等心理特征,正确恰当地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是必要的,例如在传授《氧气》这一知识点的时候,为使学生通过实验,亲自得出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我让学生分组实验,亲自进行操作,得出实验结果,并总结结论。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使知识转化为能力,我还设计了以下讨论题:1.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激烈,那么在灭火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做呢?2.是不是只有氧气才能够支持燃烧呢?请大家观察鎂条在二氧化碳中是否会燃烧呢?这样的讨论能启迪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让学生在操作中“创作”。

在实验操作中,亦可对学生进行自由“创作”。

有一些实验对于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思路,有着创新的设计和方法。

虽然这中间可能只有几种方法更科学,质量更高,但只要是正确的,我们都应该肯定。

因为它们也是经过学生巧妙设计的。

对于它的肯定,无疑更增加了学生的积极意识。

(三)、抓住学生特性,“玩”中激发求知兴趣。

在教学《水的净化》时,学生对此感觉特别好奇,特别是动动手的活动,更加吸引着他们探索。

那么,在做酒精灯使用和水的过滤实验时就可以列出以下分析题目:1、点燃酒精灯时,为什么要从灯芯下面点燃?2、加热时,为什么要放在外焰?为什么试管要倾斜,管口不能对着人?3、熄灭酒精灯时,为什么不能用嘴吹,要用灯帽倾斜盖灭?4、水过滤倾倒液体时为什么要贴着玻棒倾倒液体?5、过滤时,漏斗的柄为什么要紧贴烧杯壁?6、经过过滤的液体是纯净的吗?为什么?还要经过处理吗?这样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有意识地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去分析这些现象和结果,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主观能动性,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在自由的环境中给学生自主的空间。

1.让学生自己决定怎么做和做什么。

如:启发学生自己提出探究的问题;自己设计探究问题的实验;亲自获取有关事实……培养探究问题的自我意识。

2.打破传统的实验方式。

如:实验室的四人小组,他改变了传统的面对背的座位排列,便于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讨论,便于学生问的传递。

但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桌椅的编排还可以灵活机动,如围成半圆形或圆形等。

3.为了便于学生学习上的交往,可允许他们下位走动。

4.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带学生到社会,到大自然中去。

亦可结合实验课内容的教学,给假期要外出旅游的学生布置一些相应的旅游作业,参观和考察一些历史古迹等。

把新奇的发现带回来,让同学相互交流,有利于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拓宽知识面。

三.实验的延伸、补充和拓展。

教学特别注重指导学生在观察、实验、调整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一)选择自己的“典型”。

教材是一个载体,教材中涉及的实验材料和方法,是选取了“典型”。

同一个实验用其他材料和方法来替代,同样能达到教学编制的要求。

这就是自己的“典型”。

我们要大力提倡学生课后对效果不明显的实验进行改进和替代。

如“分子基本性质”实验,有的学生就设计用包谷和沙子相互混合代替课本上的实验。

(二)延伸操作实验。

有些实验的实践活动,实验时间长,操作有一定难度,可以把这些内容延伸到家庭、社会中去。

如:自制净水器,认识干电池等实验就需要学生、家长、教师三方面配合才能完成。

四.学生实验兴趣的培养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在实验教学中如何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为一个愉快学习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观察绚丽多彩的化学现象,积极探索化学奥秘,发展智慧和创造能力,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是我们化学教师应该探讨的问题。

(一)妨碍学生实验兴趣发展的原因分析1.实验课的内容与形式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最感兴趣的是那些有所了解却又非完全已知、能够引起思考的东西,而现行教材中的实验大多具有已知操作过程、已知实验结果的特点,有些还是教师曾演示过的,很容易流于重复与枯燥。

此外,实验课也大都是“填鸭式”的,即教师与教材设计好了一切,为保证实验正常进行,教师准备得较多较细,学生只管“照方抓药”,根本谈不上独立思考。

实验室开放时间有限,实验内容多而时间少,没有给学生留下实验失败后重做的时间。

2.考试作为一种外部激励手段是有一定作用的。

虽然近年来一再强调重视并加强实验教学改革,但从考核学生成绩、评价学生素质的标准与方法上仍反映出偏重理论课、轻视实验课的倾向。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得不将大部分精力与时间用于理论课学习。

上实验时,心中无数,只求机械地模仿教师的操作过程完成实验,很少考虑实验原理、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实验结果的处理等。

长此以往,化学实验也就失去了培养学生能力的意义。

3.教师重视实验,严格要求学生是十分必要的,但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策略不当,也是妨碍学生兴趣发展的主要因素。

过分强调实验仪器珍贵的做法,会给学生增加心理负担,使不少学生做实验时小心翼翼、缩手缩脚,不敢大胆实验。

还有的教师过分强调试剂药品的毒害作用,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实验时采取避而远之的态度。

教师在实验中应以身示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不应人为增添实验的“紧张”气氛。

教师在提示过药品用量、实验操作规范以后,就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做,同时加强巡视指导,给学生带来鼓励和安全感。

总之,实验教学和其它课堂教学一样,如何从情感陶冶、示范引导等方面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减轻或消除学生实验时的心理障碍,是教师应认真重视的。

(二)激发实验兴趣和学习动机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使学生从内心体验到他们亲自动手实践而带来的喜悦、惊讶和满足感,有意识地把实验所带来的直觉兴趣引导到化学变化的因果关系或对实验本质的研究上来,有目的地激发和培养学生持久的认知兴趣,使之不仅成为做好化学实验的动力,也成为促进学生心理品质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

1.化学实验的中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及实验工作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有目标、有重点地进行训练,既重视操作技能的培养,又注意科学思维方法的养成,还要锻炼其从事实验教学的能力。

同时,也可增加一些实验在技巧上的难度,除做好规定实验外,还可增加探索性实验,开放实验室,增加实验考核的权重,设计含有新信息的综合实验等,以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

2.化学实验是由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等构成的一个统一体,学生实验能力的大小不仅表现在实验结果的准确率上,而且更多地体现在实验过程中。

由于诸多原因,学生在实验中也许没有获得预期的结果,实验不会次次成功,但应引导学生如实分析失败原因并安排重做,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3.若能设立一些内容不很确定,无现成教材,学生有充分自由来组织和发挥的实验,并在考核中注意衡量学生实验设计的逻辑性和创造性、实验总结与讨论中的知识性和探索性、以及表达方式的科学性,使学生能较多地以科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分析实验问题,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强烈的成就动机,浓厚的兴趣,热烈的情感所形成的非智力心理优势,会使智力上的某些欠缺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使智力发展达到更高水平。

在诸多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

化学实验能同时以声、光、色等多种渠道,大容量地提供生动的信息,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兴趣而产生探究的欲望……在实验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怀着强烈的责任感,注意探索实验教学的规律,启迪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教育氛围,便能为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的全面提高创造有利的条件,从而使知识与能力同步增长。

让全体学生“好学化学、学好化学”,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效果。

论文题目初中化学实验的创新及改进教学作者姓名杨平仙出生年月 1978年1月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云南易门工作单位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十街中学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中学二级教师通讯地址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十街中学邮编 651111电子邮箱 ypx78@联系电话 0877---479105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