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版】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画家乡的风景》名师教案(1)【名校精品】

【新版】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画家乡的风景》名师教案(1)【名校精品】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
《画家乡的风景》第一课时
执教:李黎
教学分析
本课以风景画展开教学,通过分析朝戈作品《草原的路》,帮助学生理解绘画风景画中的透视现象及其相关知识,解读其情感表现;重点以霍贝玛的《村道》来寻找其基本方法和透视规律;强化学生对透视基本规律的了解与掌握,帮助学生了解透视知识在绘画中的作用,使学生建立和表现绘画的空间意识。

教学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风景画作品中的情感因素,体验绘画作品中的情感表现。

2.通过对作品的透视规律分析与学习,加强对透视在作品中的运用。

3.能通过图片或作品,表现出透视规律的风景作品。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掌握透视现象与规律,感受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的空间感,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探讨,扩大学生参与性,在表现中实现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形成初步的表现与运用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析作品,感受作品所给予的情感因素,并初步理解风景画中特定劲舞描绘的情感表现力。

教学重点
1.理解风景画中的情感因素;
2.掌握风景画中的透视,能运用透视表现于风景作品中。

教学难点
如何把自己的理解通过作品表现出来。

教学设计
一、导入
课件出示襄樊某些地方图片,并让学生欣赏图片,猜猜是哪里的风景?
师:许多画家都用画笔表达过对家乡的热爱,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画家乡的风景》.
二、新授《风景画的透视》
1.欣赏内蒙古画家朝戈的油画《草原的路》
思考:看到这幅作品,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如果你是这幅画的作者,你画这样的画,是希望体现什么样的内心情感?
师小结:
朝戈,蒙古族画家,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与腾格尔、鲍尔吉原野并称“草原三剑客”。

《草原的路》以辽阔平远的构图表现了内蒙古高原所特有的壮美风情。

缓缓起伏的草地,伸向远方的泥土道路,天边漂浮的多多白云,一笔一画无不倾注了一个蒙古族画家对草原大地的挚爱和礼赞。

2、出示图片《草原的路》及两张表现原作画面结构的简图,让同学们观察两张构图有何不同,你觉得使画面产生前后空间感觉的秘密是什么?
分析作品中的透视现象:水平线:开阔斜线:深远
3、思考.练习:将左图中的斜线改为直线,你的感觉有什么变化吗?与同学交流。

小结:斜线变成直线后,空间感减弱,透视关系不明显。

4、透视知识
透视是一门研究视觉空间变化规律的学科。

在绘画中,艺术家借助透视学的知识,来解决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问题。

出示两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图中的透视规律。

师小结:
透视的基本规律: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
出示几张图片,应道学生理解透视的相关知识。

心点:在人眼睛正前方的画面上,处于视平线上,是平行透视的消失点。

视平线:它是通过心点做的一条水平线,这条线与眼睛的视线等高,所以称为视平线。

它是画面上假设的一条横线。

透视的基本方法:平行透视、成角透视
平行透视:凡六面体的一个面与画面平行,而另一个面与画面成九十度角,依此角度画的透视称为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即心点。

成角透视:凡六面体的两个面与画面不平行,所画的透视图称为成角透视,它有两个消失点。

思考1:
欣赏霍贝玛的油画作品《村道》,说说它是属于哪种透视?指出作品中的视平线、消失点(心点)、透视线分别在哪里?
思考2:
欣赏袁运甫的水粉画作品《马棚》,说说它是属于哪种透视?指出作品中的视平线、消失点(心点)、透视线分别在哪里?
请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5.探究透视的绘画方法
在绘画中,画家用更简单的观测办法来解决透视问题,在画面上确定对象的线条、角度、位置及形体相对应的大小比例等。

以画纸的上方为远,下方为近,自上至下的排列,就表达了远近的空间感觉。

可以用改画美术作品和摄影作品的方法来做素描透视练习。

动手前,我们常常会觉得“太复杂”、太难,但如果我们运用透视规律把一块块形状“拼接”起来,你会觉得轻松而有趣。

三、学习活动:
尝试用线条改画下面这幅画,把景物简化成一块块的形状。

选择一个你有兴趣的局部也行,注意表现屋顶、道路、墙壁的透视关系。

四、作业讲评
五、总结与课后整理
总结本课知识点及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完善;观察生活,网上收集资料,完善自己的不足。

布置下节课内容。

六、板书设计
透视的基本规律: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
透视的基本方法:平行透视、成角透视
《画家乡的风景》第二课时
执教:李黎
教学分析
本课内容以风景画的构图展开教学,通过分析苏天赐作品《太湖山村》、农民画《水乡春浓》,帮助学生理解绘画风景画中的构图均衡和有丰富变化的相关知识,解读构图的表现形式;重点以形式线及取景范围和画幅形状,帮助学生了解构图在绘画作品中的
作用,使学生建立和表现绘画的构图意识。

教学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风景画作品中的构图形式,体验绘画作品中的情感表现。

2.通过对作品的构图分析与学习,加强构图在作品中的自主应用。

3..能通过摄影图片,表现出透视、构图合理的风景画作品。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掌握构图知识,感受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的情感,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探讨,扩大学生知识思维,在表现中实现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形成初步的表现与运用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析作品构图,感受作品所给予的情感因素,并理解风景画作品中体现的情感表现力。

教学重点
1.了解风景画中的构图因素;
2.掌握风景画中的构图形式,
3.能运用透视、构图知识于风景作品中。

教学难点
如何把自己的理解及掌握通过作品表现出来。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复习上节课知识要点;透视规律、平行透视;成角透视。

除透视外,风景画中的还应注意哪些问题?(构图)
二、新授《风景画的构图》
1.决定一幅画面形象的位置关系的关键使画面上的构图形式线,体现一幅画的情感倾向的关键也是画面的构图形式线。

思考:如何理解构图形式线?
欣赏并分析四幅素描风景画;四幅构图形式线示意图。

请四名学生上台勾画,其他学生在下勾画(简单的几何形、线)能体现画面形象特点的形式线。

(师生点评,把握画形式线的方法。


2.取景范围与画幅形状,也是决定画面主次关系及情感倾向的重要因素。

分析四幅风景素描;四幅不同取景范围图例;四幅不同画幅形状图例。

对应原作分析,感受不同取景范围、画面形状对应的情感倾向及画面主次表现。

师生总结:
取景范围根据实际大小适中;绘制角度以寻找适合画面为主;
方形构图:宜表现平静、柔和的感觉;
横长构图:宜表现开阔、壮观的感觉;
竖长构图:宜表现崇高、挺拔的感觉。

3.优秀作品欣赏
风景素描小品;赏析其透视、构图等方面;师生交流看法。

4.学生实践
从课件风景摄影作品中,运用所学知识,画一张小型素描风景,注
意表现风景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

学生实践,教师巡视辅导,发现问题,提示修正。

三、作业讲评
选出有情感表现、有较准确的透视表现、构图的部分优秀作业,进行简评,同时讲讲想表现什么样的特定情感,如何表现的。

(生生互评;师生点评。


四、总结与课后整理
总结本课知识点及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完善;继续观察生活,尝试赏析艺术作品,网上收集资料,完善自己的不足。

五、板书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