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

湘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

湘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教案姓名吴锋学科美术年级一年级时间 2019.2第一课小雨沙沙教学目标:1.观察春天的小雨,学习春雨不同的画法。

2.能想象画出雨中小草小花小动物的可爱摸样。

3.了解简单的自然生活常识。

教学重点:想象小花小草喝雨水的样子。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线画出春雨的感觉。

教学程序:一、播放下雨的视频1、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小雨沙沙。

2、师:沙沙沙,沙沙沙,小雨落在田野里,花儿开,草儿长,沉睡的大地醒来了!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小雨的温柔与可爱吧。

板书课题:小雨沙沙二、学习用点和线画雨1、欣赏雨的图片师:雨是什么样子的回忆一下,你还看到过什么样的小雨,有什么感受你对小雨的印象是怎样的2、画雨师:请3个小朋友来画一画毛毛雨、小雨和小雨点。

师点评学生的作业:说说你画的毛毛雨是什么样子?小结:雨有不同的形态,用点和线能画出雨不同的样子。

三、欣赏雨中植物的图片1、师:春雨落在田野里,神奇的事情发生啦!生:小竹笋冒出了可爱的小脑袋。

师:小雨给了它什么呀?小结:生命雨露2、师:如果你是一朵花儿,能表演一下喝雨水的动作吗?教师从头、手、身体和面部动作进行引导。

四、画一画花儿喝的动态1、出示教材步骤图1师:添画面部表情,花的身体和手。

2、比较学生的练习作业师:添画面部表情时,你们发现了几种画法?你认为哪一幅表现出了喝水的动态?五、展开联想师:小动物、小植物们可聪明啦,你们知道它们还用什么方法来吮吸雨露呢?六、作业指导,师生互评1、欣赏优秀的学生作业。

2、作业点评,互评。

总结:春风细雨温暖了大地,滋润了万物。

我们要更亲近自然,保护大自然第2课软绵绵的云教学目标:1.学习用弧线画几种软绵绵的云朵形状。

2.能想象画出小朋友们在云上玩耍的情景。

3.体验创作的乐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想象小朋友在云上玩耍的情景。

教学难点:能用弧线画出云朵的柔软质感。

教学程序:一、欣赏云的照片1、师:云儿朵朵天上飘,又像小狗又像猫。

飞上云天抱一抱,白云堆作游乐场。

今天我们去美丽的云朵的世界玩一玩,好吗?2、师:仔细观察,云朵长什么样子?小结:云朵白白的,一团团的。

二、画一画云朵1、师:你会用怎样的线条画云呢?在练习本上试着画一画吧。

2、教师点评学生的尝试作业:线条流畅、连贯,云朵形状完整。

3、教师示范画云,边讲解步骤。

三、联想、表演1、师:云朵的颜色和样子让你联想到了什么给你什么感觉生:像棉花糖、蹦蹦床、软绵绵的。

2、师:看,小女孩把云朵当做抱枕搂在怀里,真柔软呀!3、师:你们想和云做什么呢?生:抱一抱,摸一摸,跳一跳……四、象形的云朵1、师:云朵们听说小朋友们要来做客,好好打扮了一番,我们去瞧一瞧吧!生:哇!打扮成了小狗和小兔呢师:它们在说什么呀?2、师:想一想,在之前画的云朵上添一添,把云朵变成其它的形象。

3、师示范。

五、绘画表现1、教材手绘插图欣赏2、学生作业。

师:看看这些小朋友在云中做什么呀?3、师:下面我们也来画一画吧。

用弧线表现软绵绵的云朵,想象小朋友们在云上玩耍的情景,再画一画。

六、作业指导,师生互评1、云朵的线条流畅,表现出柔软的感觉吗?2、想象丰富、有趣吗画面内容饱满吗3、你喜欢哪一幅对自己的作品满意吗第3课手形添画教学目标:1.对自然形手有一个新的认识并产生对手进行描绘的欲望;2.能把手的外形描下来并添画成有趣的形象;3.在自主、开放、快乐的学习中爱上美术。

教学重点:通过手形的变化能认识手、并根据手形尝试初步表现手形画。

教学难点:能激发创造思维,画出有创意的手形画。

教学程序:一、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小手拍拍》,认识“小小手”。

提问:我们能用小手做一些什么事情?2.小结:手是我们人体一个重要的部分,我们生活、劳动、学习都离不开它。

二、指导学生通过游戏、尝试、体验,形成感知。

1、师生互动,进行一个“请你跟我这样做”的游戏,带领学生变换出各种有趣手形。

游戏规则:教师或一个学生各种有趣手形说“请你跟我这样做”,其余学生跟着做出同样的手形并说“我就跟你这样做”。

比一比谁变的花样多,反映快。

2、指导学生学习描画手形的方法。

(1)提问:你能用最简单的办法将刚才做的有趣的手形描画下来吗?(2)一两名学生上台尝试。

(3)教师点评比、修改、示范。

3、引导学生观察所描画的手形,大胆联想。

(1)提问:这些手形,象什么?(2)学生说说自己联想到的物象。

(3)转动所描画的手形,让学生说说又联想到了什么?4、请几名学生上台尝试将所描画的手形“变一变”。

(1)由小青虫你联想到了什么?(学生说说自己所联想到的相关形象。

)(2)请你帮老师出出主意,是添画树叶呢还是树枝说说你的理由。

(3)教师边讲故事边分步出示范画,学生欣赏“小胖虫”的故事。

四、启发想象明确要求1、出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品味情趣,明确要求。

2、出示作业要求:先画一个较小的简单形象,然后层层包围添画相关联的形象,画一幅“由小变大”的想象画。

五、学生创作体验情趣1、学生创作,教师行间个别辅导。

2、学生粘贴作品,布臵画展;教师提示:让“作品”有秩序的登上“画展小列车”。

六、作品展评拓展延伸1、观看“画中画”作品展,说说画中的故事。

2、出示三组作品,学生在“寻找画中画”活动中,发现“画中画”奇妙无穷。

第5课由小变大的画教学目标:1.掌握一种有趣的图画方式,丰富表现手段。

2.画一幅较有趣味的变大的画,获得一次记忆与想象的训练。

3.在充满情意的学习中受到一次环境保护的教育。

教学重点:探究怎样从小画不断拓展成一幅大画。

教学难点:使已画的形象与未画的内容相关连。

教学程序:一、初步感知1. 看老师这有一幅画,都画了什么呢?2. 老师想把这幅画变大,怎么变呢?老师有秘诀,出示教材中的儿歌:加一加,添一添,画完这边画那边。

看一看,连一连,小景变作大画面。

3. 老师播放儿歌并展示小画变大的过程。

提问,小画变大了吗?4. 板书课题:由小变大的画二、激发联想1. 老师出示一张小画。

提问,这张小画往上、下、左、右方向发展可以添画些什么内容呢?2. 老师示范在这张小画一旁添画,提问同学们还可以添画其他的内容吗?3. 请几位同学上台添画,教师点评。

4. 小结:大胆联想,扩大场景。

三、观察分析1. 老师与同学一起完成找一找的游戏。

把已经画好的大画中的几块小画移出。

请学生将他们复原并说出理由。

2. 找一找哪个是有小变大的画。

3. 小结:合理联想,扩大场景。

四、总结方法1. 介绍两种基本绘画形式。

在拆开的小纸盒上添画及在多张小纸片上添画。

2. 总结绘画步骤:从其中一小块开始,逐渐添画变大。

五、自主表现1. 可以以个人的形式在自带的小纸片或纸盒的反面进行绘画。

2. 也可以几个同学为一小组,共同完成。

3. 教师巡回指导。

六、交流评述1. 说一说你画的是什么怎样添画的你觉得自己画得怎么样2. 学生互评。

3. 总结,下课第六课小人国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大与小、高与矮的特征及相对性。

2、尝试用对比的方法表现大小与高矮的区别。

3、通过创作活动,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创新的精神,培养与人交流的能力和分享快乐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表现大小、高矮的对比关系,进行大胆而丰富的想象,表现出有情趣的内容。

难点:敢于大胆想象,表现出有情趣的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认识大小1、出示一张半开白纸。

师问:谁会用线条画一棵简单的树?谁能用线条简单的画出一棵巨大的树?2、选一名学生用线条简单画树。

问:谁能在旁边画一棵更大的树?比第一棵树大吗?你们怎么看出第二棵树比第一棵大的?小结:通过比才能知道大小。

大小对比使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显得更小。

(指导学生认识到大小通过对比才能看出来)二、启发想象1、故事引入。

教师给学生讲一段小人国的故事。

2、创设情境。

今天,老师也带同学们去小人国游览一下,大家想去吗?3、引导想象。

我们来到小人国会遇到什么事呢例如我们怎么和他们一起学习、吃饭、休息、劳动、娱乐。

和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学生发言,教师简要引导。

三、尝试表现1、作品欣赏。

通过欣赏学生作品,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想到的故事。

3、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构思,抓住有情趣的内容进行想象。

学生进行充分的想象交流,互相丰富构思。

4、把自己想到的故事内容用画面表现出来,教师巡回指导。

引导学生将表现重点放在大小上,通过人与物、物与物的对比来体现大小关系。

第二课时:一、引导阶段:展示上节课作业导入。

1、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或讲个童话故事。

2、师生推荐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说出理由。

3、出示不太满意的作业,你对这些作业有什么意见怎么办师根据学生发言,进行添画前后关系,使之饱满。

二、继续完成作业:三、作品评价1、评价点A、学生是否认识了大小高矮的特征及它们的相对性。

B、学生能否通过绘画形式表现出大小高矮。

C、学生作品表现内容是否富有情趣性。

是否达到了自己希望的效果。

2、引导学生采用互评的方法进行评价,辅以适当的自评。

四、小结第7课你的家我的家教学目标:1.记忆创造,感受生活情趣、培养初步的社区意识。

2.了解各种房屋形状、结构,掌握基本画法。

3.增强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增进同学之间的友情。

教学重点:能用记忆、想象来表现自己居住的建筑物的形状、结构,并能用色彩进行装饰。

教学难点:对建筑物结构的描绘。

教学程序:一、课前准备教师课前到学校周边自拍些社区、街道、商铺、公园等照片或录像。

二、明确目标欣赏导入1、学生观看录像。

在录像中欣赏学校旁边各个建筑风格,了解各种房屋建筑的形式、结构及色彩。

师:这里面有你的家吗你能说一说自己的家有什么特别之处吗2、找出和自家相像的房子,并说说自己的家。

三、自主作业分析想象1、学生和教师一起分析房屋的结构,以及自己家和其他建筑的对比。

师生互动分析几种代表性的房屋建筑结构图,和周边街道、学校、超市、医院等相比的形状特点。

平房、低层建筑、高层建筑、建筑群。

2、找出自己家和其他建筑、街道相比的形状特点。

3、欣赏优秀学生作业,刺激思维的扩散和想象。

4、学生自主描绘自己居住的建筑物,并用色彩进行装饰。

(引导学生用记忆、想象来描绘自己的家,并能对环境做适当的补充。

)5、巡回辅导协助。

及时发现提出表现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大胆的想法。

四、确定方位分组合作1、组织全班分组。

拼拢四张课桌,便于放置4K作业纸。

讲解集体作业的规则及具体要求。

2、示范作业方式和步骤。

3、引导学生将各自画好的房屋剪下来。

学生按各自的方位把剪下来的房子贴在相应位置上。

4、根据家所在的方向、位置和距离分组贴在老师已准备好的中间贴有学校和主要交通要道的大纸上。

5、造一条自己家通向主要交通要道的小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