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的康复问题
练
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 能力
患者与照料者间的协调配 合能力、简单生活能力、
自卫能力
21
抑郁症
22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
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 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 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 神病性症状。
17
治疗与预后
难主动就诊,不愿意服药治疗。 建立良好关系 心理干预、家属健康教育
钟情 型
夸大 型
未特 定型
分型
混合 型
躯体 型
嫉妒 型被Biblioteka 型18精神发育迟滞
19
精神发育迟滞(智力发育障碍)发生在神经系统发
育成熟(18岁)以前,以智力和社会适应力发育迟缓,未能达到 相应年龄水平为主要临床表现。智商在70以下,认知、语言、情 感、意志和社会化显著落后于同龄儿童。可伴有其他精神症状或 躯体疾病。
1
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
精神分裂症 分裂情感性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
躁郁症(双向障碍) 偏执性精神障碍 抑郁症
2
精神康复旨在帮助那些受患有重型精神障碍影响而失去 健全生命意义的个体促进康复、全面融入社会并且提升
生活质量的过程。
3
病患缓解后面对的身心困境
在经过精神科医生的确诊 后,这些病症从两个方面来 影响患者及其后续的治疗。
社区康复:家庭干预、职业康复、预防
24
谢谢
面对自己将来的人生
13
分裂情感性障碍
14
分裂情感性障碍是一组精神分裂症状(幻觉、妄想等精
神病性症状)和情感症状(躁狂、抑郁)同时存在或交替发生, 症状又同样典型,常有反复发作的精神疾病。
15
偏执性精神障碍
16
偏执性精神障碍(妄想性障碍)是一组病因未明,
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的精神障碍,若存在幻觉则历时短暂且不 突出,病程演进缓慢,患者可在不涉及妄想的情况下,具有一定 的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
23
治疗与康复
治疗
药物治疗:安全性、有效性、经济型、适 当性
心理治疗:支持性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
物理治疗:MECT等
康复
问题:复燃和复发率高(坚持治疗20%; 停止治疗85%;痊愈后6个月内20;2年 内50%)、残留症状、心理社会功能恢 复与临床症状消除不同步
院内康复:心理健康教育、个人生活自理 能力、自我管理、社交技能、艺术治疗
20
严重程度 智商 轻度 69-50
接受教育和康复训练 能力
初级教育或特殊教育
中度 49-35 重度 34-20
特殊教育和训练 简单训练
极重度 <20
无能力
日常生活能力
康复
独立生活
简单生活技能,半独立生 活
生活自理能力差,需要监 护
无生活自理能力,需要监 护
普通小学教育或特殊教育 学校/日常生活能力/职业训
精神障碍的康复问题
哈尔滨精神专科白渔泡医院 心理康复科 梁健
0
心理健康素养十条(2018年版)
1、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身心健康密切关联、相互影响。 2、适量运动有益于情绪健康,可预防、缓解焦虑抑郁。 3、出现心理问题积极求助,是负责任、有智慧的表现。 4、睡不好,别忽视,可能是心身健康问题。 5、抑郁焦虑可有效防治,需及早评估,积极治疗。 6、服用精神类药物需遵医嘱,不滥用,不自行减停。 7、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要多了解,多尊重,科学引导。 8、预防老年痴呆症,要多运动,多用脑,多接触社会。 9、要理解和关怀心理疾病患者,不歧视,不排斥。 10、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压力,不逃避,不消极。
4
1 精神症状对患者的直接影响 2 精神症状对患者的心理影响
5
精神分裂症
6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多在青壮年缓
慢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上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涉及感 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 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 出现认知功能的损害。病程一般迁延,呈反复发作、加重或恶化, 部分患者最终出现衰退和精神残疾,但有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可保 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其他 症状
8
如果你是精神疾病患者?
9
患者会在以下几个方面遇到问题
面对过去的自己 接受自己生病的事实 面对药物的副作用 面对家人的愧疚感 面对自己能力下降
面对其他人继续成长的事实 面对其他人异样的眼光 面对可能再发病的自己 面对自己将来的人生
10
躁郁症(双向障碍)
11
双相障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
7
症状表现
幻觉:幻听、幻视、 幻触。 功能性幻觉
思维形式障碍:思 维散漫、思维破裂、 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词语新作、思维中 断等。 思维内容障碍:妄 想
情感淡漠及不协调
感知觉 障碍
思维 障碍
情感 障碍
活动减少,缺乏主 动性,行为孤僻、 懒散、被动、退缩
自知力障碍 人格缺陷 强迫症状 生物学症状
意志行 为障碍
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 因未明,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其发病过程, 目前强调遗传与环境或应激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这种交互 作用的出现时点在双相障碍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临床表 现按照发作特点可以分为抑郁发作、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
12
患者会在以下几个方面遇到问题
面对过去的自己 丧失变好的权利 面对药物的副作用 面对其他人的不信任 面对其他人异样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