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世纪金榜模拟答案一(22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2分)夏日里,白桦树绿荫如盖。
一阵风拂过,它便婆娑起舞。
她的叶片浓密,遮住了灼热的阳光,形成了沁人心脾的阴凉。
然而,白桦树却整个儿牧浴在阳光里。
她的簇簇绿叶闪闪发亮,苍脆欲滴,枝条茁壮生长,越发刚劲有力。
①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
婆娑:灼热:②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改为改为2.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有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可以调整语序,可以添加、删除或更换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句要表达的意思)。
(4分)今年5月31日是第24个世界无烟日。
我国现有烟民3.5亿,长期吸“二手烟”的有5.4亿,平均起始吸烟年龄不断下降,女性和未成年烟民显增。
①“二手烟”与直接吸入的烟相比危害更大的原因是因为“二手烟”中的某些致癌物质含量更多,如一氧化碳含量高5倍,焦油和尼古丁含量高3倍。
②因此,为了自己和他人健康,人们应形成不在出租车、会场、办公室、宾馆饭店、医院等公共场所吸烟的习惯。
修改①:修改②:3.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2分)中国政府提供的首批援助物资14日晚抵达日本东京,并将连夜被运送至日本东北部地震海啸重灾区宫城县。
日本当地时间20时46分,从中国上海起飞的搭载首批近百吨援助物资的包机抵达东京羽田机场。
这批物资包括12人用帐篷、6人用帐篷、毛巾被、手提应急灯等灾区急需物资。
中国驻日大使馆公使吕克俭和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日中经济室室长古谷德郎在机场签字换文,完成物资交接。
4.读了《格列佛游记》,你知道格列佛误入小人国的原因吗?(2分)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4分)某中学50名学生志愿者沿京杭大运河丹阳段在50处采集了运河水样,经过运河水分析检测,发现运河水严重被污染,需要进行综合治理。
志愿者们呼吁全社会都参与“保护运河”的活动。
该校准备召开动员大会。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①拟写一条挂在会场上的宣传标语。
答:②请你以会议主持人的身份拟写一个开场白。
答:6.诗、文名句填空。
(8分)①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②晓战随金鼓,。
(李白《塞下曲六首》)③,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④,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⑤纷纷暮雪下辕门,。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⑥,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⑦,君子好逑。
(《关雎》)⑧蒹葭凄凄,。
(《蒹葭》)二(38分)(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7—9题。
(6分)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这两句好在哪里?8.“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独”字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徘徊”这一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9.这首词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你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二)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
(11分)命运随时可以拐弯孙道荣①他是个出了名的问题孩子。
逃学、捣蛋、捉弄老师、欺负同学,可谓“无恶不作”。
同学怕他,讨厌他,避之唯恐不及;老师也对他渐渐失去了耐心,放任自流;他的父母,一个重病缠身,一个苦于生计,想管也管不了。
除了偶尔被老师拿着花名册点到名字外,他已经差不多被人遗忘了。
②这是个偏僻的山区学校,贫穷是笼罩在很多孩子身上的共同特征,每年,学校都会拟定一份名单报给当地教育局,以方便那些好心的捐助者选择资助对象。
③很显然,并非每个孩子都能上这份名单,有幸被选上名单的,都是品学兼优的孩子。
学校会在每个名字的后面,附一份该同学学习和表现情况的材料,这是关键的一张纸,很多捐助者就是据此选择他们要帮助的孩子。
因此,能上名单,就意味着不但可能得到一份资助,而且,也是一份“荣誉”,它说明了学校和老师对自己的肯定。
④又一批名单报上去了。
⑤一天早晨,还没有上课,他早早地来到了学校。
这是他第一次这么早走进学校。
在班主任的办公室外徘徊了许久,他下定决心,走了进去。
他从书包里,小心翼翼地摸出一张纸片,递到老师面前,“老师,这是我昨天收到的汇款单,是一位上海的叔叔捐给我的学费。
谢谢老师!”⑥老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也收到了捐助?而老师清楚地记得,报上去的名单里,根本没有他的名字啊!⑦老师接过汇款单细看,收款人果然写着他的名字。
虽然心存疑惑,老师还是决定,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全班同学。
⑧当老师在班级上宣布这一消息时,教室里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所有的眼睛都齐刷刷投向他。
疑惑,羡慕,感叹,什么表情都有。
而第一次被这么关注,他激动得满脸通红,腰板挺得笔直。
他从来就没有坐得这么正过。
⑨这天,他第一次没有在课堂上捣乱,每一堂课,听得都非常认真。
⑩放学了,他才收拾书包,跟在同学们的身后,走出学校。
这是他难得一次没有早退,按时放学。
⑾他惊人地变化着,不再迟到,不再早退,不再恶作剧,不再四处捣蛋。
⑿上课时,他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听老师讲课。
老师提问时,他第一次举手发言。
月考时,他的试卷上,第一次没有出现刺眼的红色……⒀班主任对他做了一次家访。
⒁他拿出了一沓信。
“这都是资助我的叔叔寄来的。
”他忽然有点不好意思,“叔叔在信中说,是老师推荐我的,老师在推荐信里说我是努力、上进、优秀的孩子。
我没想到老师会这么夸我。
”他偷偷瞄了一眼老师,黑黑的脸,泛出红晕。
“叔叔还说,他会一直支持我上学,直到我上大学。
我不会让老师和叔叔失望的。
”他紧紧地咬着嘴唇。
⒂老师一脸迷茫,这份推荐信显然不是他写的。
怎么会这样呢?老师也想不明白。
但是,不管怎样,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彻底改变了。
老师坚定地拍拍他的肩膀。
⒃谜底直到几年后才揭开。
他考取了一所重点大学,资助人也赶来庆贺。
班主任老师私下里问资助人,当初为什么会选择他这样一个问题学生?⒄资助人一脸不解,你们的推荐表上写的是优秀学生啊!资助人正好带来了最初的那张推荐表。
⒅班主任一看,上面潦草地写着许光军,那是另一名学生。
而他的名字叫许辉。
10.文章开篇点出“他是一个出了名的问题孩子”,从全文看这样写的用意何在?(2分)11.认真阅读本文,梳理出文章的故事情节。
(3分)他是一个问题孩子→→→→谜底揭开12.你怎样理解文章第三段划线句子中“荣誉”一词的含义及作用?(2分)13.文章描写了主人公受助后的一系列变化,这样写有何意义?(2分)14.读了本文后,你认为主人公“命运拐弯”的原因是什么?(2分)(三)阅读下面选文《让有些话穿耳而过》(段奇清),完成15—19 题。
(11分)①李肇星曾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了他儿子3 岁时的一些充满意趣的奇言妙语。
有次他儿子在回答“人为什么会长两只耳朵”时说:“可以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光进不出就会装不下。
”②由此,我想起了一句话:让有些话穿耳而过。
③譬如某一天,你无意中听到一些诽谤和中伤你的话语,就让它穿耳而过。
那也许是别人对你某一个不经意的行为、某一句不经意的话产生了误解,你要相信,浊者自浊,清者自清,只要假以时日,他一定会看出你的初衷与本真。
于是你便拥有了一颗平静安宁的心。
④如果偶尔听到有人指责你太不细心,未能做到未雨绸缪、防微杜渐,要让它穿耳而过。
尽管他的指责是善意的,可是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渺小的,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踏入认识上的歧途不要太过相信“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话,无论自己对将来有多少设想,可它终究没有发生。
最为紧要的是要抓住今天,认认真真活在当下。
如此,才会在有限的生命中不为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浪费自己宝贵的光阴,才会不为那些旁逸斜出的枝杈失去自己的吟咏与歌唱。
你才能听到妻儿的欢声笑语,才能沐浴到金色的夕阳、绚烂的晚照。
即便风雨骤然而至,也依然轻裘绞带,玉树临风。
⑤如果有人说你才貌双全,要让它穿耳而过。
那才华学识本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那形貌亦是父母的遗传并非自己的努力,原本不值得他人夸奖。
⑥如果有人说你出类拔萃,却白璧微瑕,也要让它穿耳而过。
是否出类拔萃姑且不说,不完美本是人生的一种常态,如此,你就能摆脱“一次失败就成永远颓势”的阴影,就能走出“局部不完美就泛滥成整体否定”的误区,就始终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⑦对于一些冷漠无情或者耍小聪明的话,对于一些玩世不恭,不知轻重的话,对于一些上下之势、高低权争、男女绯闻的话,都要让它穿耳而过。
这样,你就会秋波无痕,素心如玉。
纵然那些对你有用,却让你智所不能逮、力所不能及,以致被夺了幸福与快乐的话语,就要让它们穿耳而过,随风而逝。
⑧人生是一个容器,可这个容器的容量实在是非常有限。
愁苦与畏惧多了,欢乐与勇气就少了;局促与紧张多了,潇洒与轻松就少了;傲慢与骄矜多了,恭谨与谦虚就少了;一些不需要的话语存放太多了,一些箴言就会无处落脚。
让有些话穿耳而过。
15.第①段事例的作用是什么?( 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第③段中有一个短语“平静安宁的心”,请从第⑦段中找出意思与之相近的两个词语。
( 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从结构上看,③④⑤⑥段之间是什么关系?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
(3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读完全文后,写出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20-23题。
(10分)【甲】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业①不知书,忠烈勇武,有智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