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意图
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数的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
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
二、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感知10的分解组成,掌握10的9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和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三、活动重点
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10的9种分法。
四、活动难点
总结归纳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五、活动准备
1、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教学视频光盘一张。
2、若干小矮人图片和小房子。
3、数字卡片若干。
本文来自小精灵儿童网站
六、活动过程
(一)、问答形式复习以前学过的数的组成和分解。
如:
师:我来问,你来答,9可以分成3和几?
(二)、学习10 的组成和分解。
1、故事导入。
教师:在一座茂密的森林里,住着一位美丽的白雪公主,今天,白雪公主非常高兴,因为有小客人要到森林里作客,你们看,他们来了。
提问:
〈1〉来了几位小矮人?
〈2〉10位小矮人要住进两座小房子里,该怎么住呢?
2、幼儿动手操作,把10张小矮人卡片摆一摆,记一记来思考10的多种分法,帮助白雪公主做出不同的安排方法。
〈1〉把幼儿分成10组,每四人一组。
〈2〉每组请一名幼儿做记录,其余幼儿动手操作。
〈3〉教师根据幼儿操作情况总结10的9种分法:
10 10 10 10 10
∧∧∧∧∧
1 9
2 8
3 7
4 6
5 5
9 1 8 2 7 3 6 4
3、引导幼儿观察10的分解式,发现总结10以内数分解组成规律:除1以外,每个数分法的种类都比本身少1;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较小的数,所分成的两个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数,即整体大于部分;把一个数分成两部分,如果一部分增加1,另外一部分就减少个1,即递增递减规律;交换规律。
10
∧
1 9
2 8
3 7
4 6
5 5
6 4
7 3
8 2
9 1
(三) 、巩固练习
1、卡片填数
10 10 10 4 □□ 9
∧∧∧∨∨
□ 8 7 □ 5 □ 10 10
七、教学理论:认知主义教学理论体现:
1、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数学的奥妙,学习的主动权在于学生。
2、儿童具有天然的好奇心和学习的愿望,问题在于教师如何利用儿童的这些自然倾向,激发学生参与探究活动,从而促进儿童智慧的发展。
3、悬着适当的知识结构,并选择适合于学生认知知识结构的方式,才能促进学习。
这意味着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学内容于学生已有这是之间的关系,知识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相匹配。
4、让学生适时知道自己学习的结果,本节课注意到了,教师没有过多的强调,以免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的指点。
也做到了逐步从强调外部奖励转向内部奖励。
选择该理论的原因:
1. 对于小学生来说,她们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转换能力比较弱,想象力也不是很丰富,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很快的接收新的知识。
要让他们能够适应新东西,必须让他们自己发现,探讨,理解。
2.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教一门学科,不是要建造一个活着的小型藏书室,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参与只是获得的过程。
3. 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
4. 教师应采取活跃、越级和走捷径的方式来思维。
5. 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活动活动中要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力,防止过早语言化。
让学生自己边做边想,自己试着做。
6. 让学生想自己向自己的能力提出挑战,激励学生提高自己才能的欲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7. 让学生亲自参与发现事物的活动,必然用某种方式对它们加以组织,从而对记忆具有最好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