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下车库模壳专项施工方案

地下车库模壳专项施工方案

万科公园里项目地下车库顶板专项施工方案目录1. ........................................................................................................................... 编制依据 (2)2. ........................................................................................................................... 工程概况 (2)2.1 工程简介 (2)2.2 设计概况 (3)3. ........................................................................................................................... 施工安排 (4)3.1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4)3.2 模板选型与支撑体系 (4)4. ........................................................................................................................... 施工准备 (5)4.1 技术准备 (5)4.2 机具准备 (5)4.3 材料准备 (5)5. ........................................................................................................................... 主要施工方法.. (6)5.1 模板设计 (6)5.2 模壳安装 (8)5.3 模板拆除 (10)6. 质量保证措施 (11)7. 安全保证措施 (11)8. ......................................................................................................................... 环境保护措施. (12)万科公园里项目 地下车库顶板专项施工方案 33859. ......................................................................................................................... 模板安全计算书 .. (12)万科公园里项目地下车库顶板专项施工方案建筑特点高层单元式住宅及地下车库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184879.50地下车库及其他26616.23 地下建筑面积地上建筑面积1462891. 编制依据2. 工程概况2.1 工程简介序号项目内容1#~7#及9#楼商品住宅楼建筑功能8#楼幼儿园地下车库车库2.2 设计概况3853. 施工安排3.1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3.2 模板选型与支撑体系3.2.1 地下车库顶板为密肋梁模壳楼板体系, 采用成品塑料模板,模壳拼缝处采用15mm厚多层板填充,主龙骨采用50×50 ㎜方钢两根并排使用,中心间距为1200mm(主梁处中心间距为900mm),次龙骨采用50×50 ㎜方钢,中心间距为200mm,次龙骨在多层板拼缝处采用50×70 ㎜方木用于钉子固定多层板。

3.2.2 柱帽处模板采用15 ㎜厚多层板作为底、侧模板,50×70 ㎜方木作为背楞,主龙骨采用50×50 ㎜方钢,中心间距为700mm。

柱帽尺寸为:ZM1(2000*2000*900), ZM2(2400*2400*900), ZM3(2700*2700*1000) 。

3.2.3 支撑体系顶板及柱帽支撑体系为扣件式钢管脚手架4. 施工准备4.1 技术准备4.1.1 人员:各责任制人员配备齐全均已到位,各责任制人员分别具有相应的资质及持有相应的上岗证。

4.1.2 审图:模板工程施工前施工技术人员应认真查阅图纸,将建筑图和结构图、建筑平面和大样、结构平面和结构详图仔细进行核对后,方可进行放样施工。

4.1.3 技术交底:模板工程施工前,土建责任工程师应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和施工部位,对作业班组进行书面的技术交底,交底要有并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对非常规的工序、新工艺、新技术和重点部位,编制作业指导书进行着重交待,把好关键部位的质量技术关。

4.1.4 岗前培训:工人上岗前,由技术人员和工长组织工人岗前培训,提高工人操作的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

4.2 机具准备4.3模板施工需要的周转材料由项目部材料组负责采购,工程、质检、技术人员协助材料组做好进场验证,施工过程中需要的材料由技术人员提供材料计划,材料分期、分批进场。

4.3.1 本工程地下车库顶板采用成品塑料模壳,采用租赁方式。

4.3.2 柱帽模板及龙骨采用新购置的多层板和50*50 方钢。

4.3.3 顶板及柱帽的支撑体系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及U 型托,采用租赁方式。

5. 主要施工方法5.1 模板设计5.1.1 车库为地下一层,密肋梁板采用成品塑料模板体系,模壳拼缝处采用15mm厚多层板+木方固定;50*50 方钢作次龙骨,间距200mm;主龙骨采用两根50*50 方钢并排使用,间距为1200mm,主肋梁处间距为900;其中ZM1、ZM2、ZM3部位采用15mm多层板,双方钢主龙骨间距为700mm.5.1.2 顶板支撑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立杆间距1200× 1200mm(主肋梁处间距为900× 900),立杆上端放置可调上托调整标高,横杆起步距离楼板面300mm;其中ZM1、ZM2、ZM3部位立杆间距700× 700mm,立杆上端放置可调上托调整标高,横杆起步距离楼板面300mm;钢管立杆离墙(柱)距离不得大于350mm。

立杆下垫50 ×100×300mm旧方木,纵、横向均成一条直线。

其支设示意图如下:5.1.3 模板支架搭设,按密肋次梁一侧并排方向拉线搭设梁底模板,梁底处次龙骨改为木方间距不大于150mm,梁底多层板与木方进行钉子固定,钉长50mm;5.1.4 塑料模壳根据图纸尺寸进行现场排布,排布前在梁底多层板上依据柱网拉通线定位,塑料模壳利用边肋与梁底多层板进行钉子固定,模壳边肋间采用多层板填平及钉子固定,拼缝处采用透明胶带处理以防止混凝土漏浆。

5.1.5 顶板施工缝留置依据图纸后浇带的位置,绑顶板底筋前,先在模板下钉同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压边木条;两层网片之间采用多层板,根据钢筋间距及规格锯成槽形;多层板上方再钉同保护层厚度的方木背楞。

其支设示意如图:5.1.6 后浇带顶板模板:800 800 800 顶板后浇带支模时,要根据后浇带的宽度,设计成独立的体系。

并保证与后浇带模12cm厚竹胶板板相连的模板便于10拆0×装5,0方拆木除顶板模板时,后浇带处模板及支撑保留不拆除。

浇筑完顶板砼,在后浇上1盖00竹×多10层0方板木。

在砼达到拆模的强度后,将后浇带模板体系以外的模板拆除。

(如下图)顶板后浇带处支模方法5.2 模壳安装5.2.1 操作要点1、弹线,根据施工方案安放立柱和支撑系统。

2、支撑系统必须保证底部平整,下边要垫木方。

立杆横撑间距必须满足施工荷载的要求,保障施工安全。

3、安放主、次龙骨时要挂通线,以防止出现大的偏差和错位。

4、安放模壳时要从中间开始向两端排放,以免出现两边边肋宽度不等的现象。

5、不够模数或不能支设模板的地方要采用多层板模板代替。

6、混凝土浇筑后,要及时用塑料薄膜覆盖,并浇水养护。

7、焊接钢筋时应在焊接点下面搁置铁皮或防火材料,随时给焊接点浇水降温,防止火灾的发生。

5.2.2 安装施工1)工艺流程抄平放线→ 搭设满堂脚手架→安装主次龙骨和纵横拉杆→安放模壳→ 多层板封缝→ 刷脱模剂→用胶带堵缝→ 绑钢筋(先绑肋梁筋后绑板筋)→ 安装电气管线和预埋件→ 隐蔽工程验收→ 浇筑混凝土→ 养护。

2)施工操作(1)抄平放线:底层支架应支承在平整坚实的地面上,并在底部加木垫块,确保支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发生沉降。

(2)搭设满堂脚手架及安装主次龙骨:钢管立杆纵横间距通常1200mm(主肋梁处为900mm,柱帽处为700mm),水平横杆步距1.5m,扫地杆距地不大于300mm。

(3)水平结构起拱:根据设计要求,楼板起拱高度为1‰~3‰,次龙骨安装完毕后,要认真调整顶托升降,使次龙骨顶面符合设计标高,主龙骨就位即可。

(4)安放模壳:按模板组装设计图的平面布置,按型号将模壳安装在多层板上,模壳四底脚加钉钢钉。

a、局部翘曲的模壳,用发泡剂进行填充,以防止混凝土漏浆。

b、模壳的排放原则(双向模壳):在一个柱网内,由中间向两边排放,切忌由一端向另一端排放,以免出现两端边肋不等的现象。

边肋不能使用模壳的地方,可用木模补嵌。

c、安装主次龙骨时应拉通线,间距要准确,做到横平竖直,根据已分好的模壳线,将模壳依次排放在梁的翼缘上。

d、相邻模壳之间接缝处用胶带将缝隙粘贴封严,防止漏浆,浇筑时应有专人看管。

e、模壳安装好后应再涂刷一遍脱模剂f 、模壳安装验收标准允许偏差:(5)钢筋绑扎:在模壳固定牢固,多层板处理完毕后按图纸设计要求进行框架梁、肋梁、板筋的绑扎,预埋电器管线后,请监督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6)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支模后先刷一遍脱模剂以利脱模,绑扎钢筋要按主次梁关系,顺序安放内外层纵筋与箍筋。

浇筑混凝土不得集中下料,同时还应防止模壳的“爬模”现象。

混凝土浇筑时,应禁止震动棒用力触动模壳侧壁。

混凝土振捣时,应沿肋梁及框架梁方向采用点插式进行振捣,严禁漏振。

要求浇捣方面垂直于主龙骨方向进行。

梁用插入式振捣器,以保证混凝土密实。

5.3 模板拆除模板的拆除分拆除模壳和拆除支撑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支撑拆除必须依据同条件养护的试块强度确定,具体拆模时间由项目试验员书面通知并留下记录(拆模申请单)第二阶段在拆除支撑系统后方可拆除模壳,然后进行结构面清理,达到观感标准6. 质量保证措施6.1 脚手架立杆必须支设在平坦坚实的底面上,为避免不均匀沉降,支柱下垫50mm 厚的通长脚手板。

支柱要垂直,避免偏心应力。

6.2 铺塑料模壳时,纵横均拉通线,以调整塑料模壳位置,保证密肋线条顺直、宽度一致。

6.3 多层板固定必须牢固,以起到固定模壳的作用,防止浇捣混凝土时模壳产生水平位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