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电子商务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建设方案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引发了商务方式的变革。
我国政府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战略选择,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发展。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各个行业和领域正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电子商务活动,比如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网上招商、网上广告服务、在线证券交易、电子银行、电子税收等。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整个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根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62%的电商企业处于招聘常态化或人才需求强烈的状态,相比其他行业,电商行业人才仍有较大缺口。
目前,对于既掌握信息技术,又精通商务管理的复合型电子商务从业人员更是社会急需。
为更好的做好电子商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并带动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等相关专业产生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一、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专业的依据网络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数字化、信息化的生存模式使整个世界的经济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电子商务将成为二十一世纪贸易活动的基本经济形态。
目前,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已逐步从探索走向规范、务实,从建立电子商务示范工程、规范电子商务运行机制、制订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国际间技术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入手,以多角度、多层次的渠道加快电子商务建设。
然而,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所带来的人才培养的严重滞后,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如何培养出满足市场需要的实用型电商人才,如何构架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等问题已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如何培养与电子商务人才市场需求相一致的电子商务人才。
为此。
我们通过对省内多家企事业单位和公司进行调研,总结如下:1.电子商务的急剧发展,企业的电子商务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的严重短缺,将带来电子商务业界一场空前激烈和白热化的人才竞争。
中、初级电子商务应用人才匮乏将日益突出,这为电子商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2.根据2020年1月智联招聘发布的《2019年中国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报告》显示:包括计算机软件、IT服务、互联网/电子商务、网络游戏等在内的大互联网行业招聘职位数降幅较大,但是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依然可观。
数以百万计的中小企业已经通过互联网拓展营销渠道、开展网上贸易;国际贸易中80%是通过电子商务进行的,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
预计未来10年内,我国大约需要200万的电子商务专门人才。
这类人才必须精通英语、懂得基本经贸理论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具有现代经营意识和战略眼光。
3.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人才是复合型人才,其专业涉及到经济、管理、信息、计算机等多门学科。
对于大部分高校,易于合理整合学校资源,配备专业教师,培养不同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
我院可以借助建设市级示范性电子商务专业的契机,一方面能满足江苏本地经济发展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还能对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等相关专业产生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本地区及整个长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崛起。
二、专业现有基础、优势及存在的问题(一)专业概况1.专业定位根据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办学定位、电子商务学科支撑条件以及社会人才需要情况,本专业立足昆山、面向江苏、辐射长三角,面向国内电子商务行业,培养基础宽厚、专业素养高、专业基本功扎实、具备电子商务现代管理和信息经济理念、掌握信息技术和电子服务综合技能,能独立从事网络环境下商务运营、专业管理和技术服务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2.专业现状电子商务专业立足于现代服务业,培养具备管理和信息经济理念,掌握信息技术和电子服务综合技能,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知识结构,具备一定的互联网创新创业素质,能适应现代社会商务运营、专业管理和技术服务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专业人才。
经贸系电子商务专业(120801)是江苏省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2003年、2004年电子商务专业招生分别为68人和74人,2006、2007年工商管理(电子商务方向)招生分别为65人和77人。
因历史原因,自2008年开始暂停电子商务专业的招生。
但在2016年9月教育部又批准我校恢复招生,当年的招生人数为75人,2017年批准电子商务(互联网营销方向)嵌入式培养,招生人数为75人,2018年招生人数为80人,2019年招生人数为74人。
多层次的办学经验为开办电子商务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⑴师资队伍基础目前本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科研并重的专职教师队伍,能够满足电子商务专业的日常教学要求。
本专业的教师结构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依托办学的主体苏州大学商学院的专职教师以及应用技术学院商学院经贸系的专业教师,分别占总人数的40.00%、36.00%,这支教师队伍是专业教学的基础力量,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二是嵌入式合作企业教师及少数长期兼职的外聘教师,占24.00%,是学校与行业企业直接沟通的桥梁,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的前提条件。
教师团队中有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双师型教师、青年教师以及有丰富行业实践经验的职业经理人等。
专兼职教师共25人,硕士以上学位占比80%;45岁以下青年教师18人,博士学位占比38.89%,硕士以上学位占比83.33%。
师资队伍呈现出高学历、年轻化的特征,学科背景涵盖了经济、管理、信息技术等学科所需的各种专业,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理论实践结构合理,教学团队分工层次明确、团结协作精神良好。
教师队伍现有多个稳定的研究方向,科研成果较多,学术思想端正,在产、学、研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对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兼职教师队伍中有经验丰富的一直从事网站搭建、电子商务项目运营、美工设计、工商管理、软件工程及互联网营销管理等相关工作的企业经理及技术人员,配比合理,既保质保量地完成了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任务,又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⑵课程体系基础本专业按照突出应用型、实践性的原则组织课程结构,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注重将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重视课程与教材建设,科学合理地体现了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取得明显成效。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本专业在课程设置时,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举,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科学规划课程群,并合理安排课程间的衔接及课时分配,形成了由通识、基础、必修和选修四个课程平台构成的课程体系,课程有完整、齐全的教学文件,包括课程教学大纲、实训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学生成绩比例分配表、教材的选用等。
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方面,针对地方经济产业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要求,实践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呈逐年小幅上调趋势,2016级为45.5%、2017级为47.5%、2018级为48.8%。
在修订教学计划时,以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应用能力,适时调整学时分配,优化课程体系,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占实验课程的比例,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使学生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适应社会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
⑶校内外实训基地初步建成多方参与、工学结合、注重实效的实践教学平台。
实验实训设备基础好,校外实训基地运转正常。
①校内实训室为培养“实际、实效、实用”的电子商务技能人才提供了仿真的实验环境。
随着学院实验实训室的建成和完善,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课程设计进一步加强与实训室动手模拟操作环节相结合,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专业知识结构配置的合理性,尽可能与电子商务企业人才需求匹配。
表1 电子商务学专业模拟仿真软件、实训平台表2 校内实验实训室与专业理论课程对应表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了充分发挥我院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将我院的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专业办出特色,培养更多的电子商务运营型人才,经贸系在校内建立电子商务运营的生产性实训,将真实的企业项目引进校园。
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我们选择了上海普瑾特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作为合作伙伴,将宝洁公司等国际一流品牌的电子商务项目作为学生在校园实操的项目。
通过将品牌业务、运营管理及技术平台的引进校园,实现学生在校实习,达到互联网实战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③校外实训基地:聘请企业和业务骨干,担任实习、实训课程的教学,并以此为依托与上海普瑾特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慧科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昆山跨境电商商务协会、悦岚(上海)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同程旅游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赛科斯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苏州新源整合营销有限公司等共建了电子商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
目前,各实训基地运行正常,每年可安排本专业全部学生顶岗实习。
(二)专业特色经过三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嵌入式”人才培养的特色。
校企双方共同遵守教学管理程序和要求组织教学。
1.为使课程教学、项目实训保质保量的进行,本院与慧科共同成立苏大应用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电子商务分专业委员会,指导教学。
2.成立了专门管理部门——项目工作小组,负责校企合作的具体工作,开展信息收集、联系洽谈,负责具体计划制定和实施,推进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
3.在设置专业、开发课程、配备师资、确定教学方法等方面都与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相适应,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校的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相适应,使毕业生素质与企业的需求相适应。
4.建立与企业的交流互动机制,实行“学生进企业,工程师进课堂”制度,根据课程推进的阶段定期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对接项目进行专业领域各个方面的交流、参与项目开发和技术服务,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兼职授课和开展实践技能培训。
5.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中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定期对工学结合模式教学开展信息反馈、评价考核、监督检查。
(三)存在的问题1.以“嵌入式”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
2.“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的仿真型实训条件建设,还不能完全支撑专业创新的需要。
学生毕业实习的过程管理还未完全到位,质量控制与保障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3.“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和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以电子商务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建设目标(一)专业群建设的总体目标以市级品牌专业建设为契机,对本专业的建设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习实训、校企合作、师资团队建设以及专业发展趋势进行具体的规划。
更深一步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发展规律,使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团队更加符合“嵌入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实习实训条件更完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地方经济。
通过对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方案的实施,促进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并带动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群的发展,更好的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二)专业群建设的具体目标1.人才培养模式具体目标通过校企合作、校内仿真模拟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顶岗实习等方式,积极推行和完善“嵌入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一步加强与电商有关的职业技能训练,突出实践教学,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体现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