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专利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专利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专利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本文结合高校专利管理工作实践,分析总结了高校专利管理工作的问题,在专利管理工作改进宏观对策的基础上,以专利管理流程分析着手,提出了专利管理的工作模块,旨在为高校专利管理工作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专利管理;对策;高等院校;知识产权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atent Management in Universities
ZHANG Zhi-sheng1 LI Tong2 YANG Mei-cheng1
(1.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Zhenjiang Jiangsu 212003,China;
2.Hebe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Chengde Hebei 067000,China)
【Abstract】Based on patent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University,the problems of patent management in University 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According to the macroeconomic policy on improving patent management and the process flow of patent management,modular management of patent in Universities was carried out,in order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of improving university patent management work and enhancing patent quality in Universities.
【Key words】Patent management;Modular management;University;Intellectual property
近年来,在科技指标要求、教育主管部门专利政策导向以及大学排名的背景下,各高校在技术职称评聘和业绩考核中,提高了专利的重要性,专利与发表论文、获奖成果一样,占有一定的分值,这大大激发了科研人员申请专利的积极性和热情,使得高校专利申请量大幅增长,本文分析了高校专利的现状及问题,总结了高校专利工作的对策,提出了高校专利工作模块化管理。

1 高校专利的现状
1.1 高校专利的申请数量
目前,在我国政府鼓励专利申请的政策下,很多高校将专利数量作为职称评定、科研项目结题、科技成果奖励申报、学生奖学金评定和毕业生户口的考核指标[1]。

再加上地方政府对专利申请和维持费用的资助政策,加剧了高校教师和学生对专利申请的热情。

在此背景下导致高校专利申请的数量激增,以我校专利申请数量分析为例,近5年专利申请数量如表1所示。

表1 某高校专利申请统计表
1.2 高校专利的质量
高校专利的质量水平不高,其表现在于三个方面:
(1)专利的权利要求范围小。

(2)是专利权维持有效期短,据统计我国高校有效发明专利维持年限分布在3至5年,而国外有效发明专利维持年限集中在5至9年[1]。

(3)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少,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我国高校专利商业价值不大,专利质量不高。

2 高校专利管理工作的问题分析
2.1 高校专利管理缺乏专业的管理机构和人员
从高校专利管理机构分析,目前,我国高校专利管理机构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二是没有设置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而是在科技处内设置两个以上的部门共同管理;三是没有设立知识产权办公室,只是在科技处相关科室附带管理。

当下的情况是高校中从事科研管理的人员很少接受过正规的知识产权相关知识的系统培训,许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是从以前行政管理职位转岗过来或者干脆身兼数职,并没有全面系统的知识产权知识和必要的法律知识,自身知识储备不足的管理人员难以胜任知识产权保护工作[2]。

2.2 高校缺乏对专利代理机构及代理人的监督管理
高校专利申请及相关工作多数是委托专利代理机构进行,专利代理机构追求的是商业利润,很少考虑专利的质量,从专利代理人追求经济效益角度分析,专利代理人以获得更多的专利代理报酬,倾向于将一个专利申请分成多个专利申请来撰写,高校又疏于对专利代理机构和人员的监管,代理机构更加忽视对专利质量的重视。

2.3 高校专利转化率不高
高校专利转化率不高,一方面是高校专利本身缺乏商业价值;另一方面,高校专利转化机构是我国高校专利转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多数高校未形成面向市场、独立的、商业化运作的专利转化机构,还是计划经济背景下的以行政职能为主的管理机构,高校专利转化机构在机构建设方面存在较多问题,这大大影响了专利转化机构职能的实现[3]。

2.4 高校专利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国部分高校制定了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但多数并不健全或处于正在逐步完善的状态。

也存在不少高校还没有制定相关制度,知识产权管理不够系统和规范[2]。

高校专利管理缺乏价值评估制度,包括括专利申请评估、专利权维持年限评估、专利转让价格评估等。

目前,专利申请中很多没有可专利性和商业价值的技术也申请了专利,这些专利大部分得不到授权,或即使获得授权也很容易被宣告无效[1]。

发明专利寿命20年,多数高校发明专利维持年限仅3到5年。

专利权交易中缺乏市场定价机制,转让价格参差不齐。

2.5 高校发明人专利意识逐渐增强,但专利知识相对薄弱
现阶段高校教师普遍增强了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但是专利作为知识产权的一种形式,是一个知识体系,多数人员对知识产权的知识体系理解掌握不够[2]。

如高校科研人员不能明确科研过程中涉及的保护对象、保护范围、保护方式以及如何确定自己的权利边界不去侵害他人的权利。

3 高校专利管理工作改进的对策
知识产权制度科学化、专业化和体系化的特点决定其必须要由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制度才能被有效执行而发挥作用。

这要求高校科研管理人员掌握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知识,随时更新知识和信息,并且能够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经常出现的知识产权问题来制定相应的配套管理办法。

专利工作改进的一般对策包括[4-6]:
(1)改变传统观念,增强专利保护意识;
(2)健全专利管理机构,提高专利管理人员的能力;
(3)完善专利机制和制度,规范管理;
(4)拓宽市场,加强联合,促进专利技术的转化。

本文在上述专利工作改进宏观对策的基础上,以专利管理流程分析着手,强化专利管理工作的模式化,进行了专利管理工作模块化的设计。

模块化作为一种生产方式具有悠久历史。

生产商们在100多年前就已开始采用这种生产方式,这是因为该生产方式通过将生产流程分解为一系列模块而使制造复杂产品变得较为容易。

模块化设计的精髓可以概括为:产品平台化,部件模块化,接口标准化,属性参数化[7]。

高校专利工作模块化管理的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专利工作模块化管理流程
4 结语
高校专利管理工作模块化即为改善高校科研管理、提高高校专利质量提供服务。

科学研究是高等院校的重要职能,高质量的教育科研离不开高水平的管理。

有效的科研管理可充分发挥科研人才、学科和设备等方面的优势,提高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促使高校科研工作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更加紧密地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不断提升高校科研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珍愚,纵刚,汪正虎,夏楠楠.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问题成因与改进[J].科学学研究,2012,30(10):1488-1494.
[2]张微.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07):16-17.
[3]黎运智.我国高校专利转化机构人员组成现状及对策[J].科技与经济,2012,25(146):86-90.
[4]滕青,何卫妹.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01):82-86
[5]孙保华.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机构设置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
[6]徐萍.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06):611-613.
[7]王浩涛.模块化设计与管理实践浅析[J].企业研究,2011(24):36-3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