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稳定基层施工的质量控制
发表时间:2009-03-17T12:24:10.750Z 来源:《建筑科技与管理》2009年第2期供稿作者:林胜平
[导读] 目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求,针对车辆交通量大、吨位大的问题,公路建设部门在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公路等级,推广使用高强度高稳定结构。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求,针对车辆交通量大、吨位大的问题,公路建设部门在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公路等级,推广使用高强度高稳定结构。
水泥稳定路面基层就这样得到了很快的普及。
关键词:水泥基层特性质量控制基层施工
一、水泥稳定基层的特性:
1、强度高:在基层混合料灰剂量不超过6%的情况下,强度能达到6MPa以上。
2、水稳性好:这种结构一旦钙化成型,便不怕水长期侵蚀。
它具有水泥混凝土的一些性质。
3、易操作:基层混合料易生产,拌和容易。
灰剂量、含水量在级配一定的情况下,易控制,根据监测情况随时可以调整。
4、抗疲劳能力强:因为强度高,比其它结构更稳定、持久。
5、远期成本底:使用寿命长,相应减少了建设成本。
6、半刚性:因它不同于水泥混凝土,不存在因收缩而产生裂纹。
二、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1、材料选择:
水泥稳定基层这种结构对原材料要求较严,所用材料必须要达到设计要求。
如碎砾石的粒径压碎值等,材料配比必须在级配范围之内。
2、材料堆放:各种材料分别堆放,不得混杂、积水。
3、水泥稳定基层混合料的生产:
根据试验室提供的目标配合比,计算生产配合比。
拌和站配制混合料,灰剂量、含水量、级配都要符合设计值。
质量检测人员应及时监测、调整,使之保持在设计值内。
4、控制混合料含水量:
在高温30℃天气情况下,混合料堆放一小时,含水量平均损失0.5%;而摊铺后停放一小时,表面3cm能损失含水量2%左右。
混合料最佳含水量5%,到摊铺碾压前,含水量平均损失1%左右。
考虑这一因素,混合料含水量损失大约1%,应控制出料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5%,为6%。
5、水泥稳定基层混合料的运输:
长距离运输,混合料含水量容易损失,产生离析,造成摊铺碾压后,基层局部平整度差,确需长距离运输,应通过试验,采取措施,保证混合料在碾压时有较适宜的含水量。
6、水泥稳定基层混合料的摊铺:
混合料从出拌和站到摊铺地点,应尽量用最短的时间,及时摊铺,在水泥的终凝时间内,完成拌和、运输、摊铺、整平、碾压等。
不得使用时间超过水泥终凝时间的混合料。
三、水泥稳定基层的质量事故成因及解决办法
水泥稳定基层易出现四个质量问题:1、平整度差;2、厚度不够;3、压实度不够;4、强度不够。
如何消除这些质量问题,要搞清它们的形成原因。
1、平整度差,是由于水泥稳定基层混合料含水量不一致,级配变化,再一个就是摊铺机履带轮下有垫物,这几个原因导致混合料压实度系数不一致。
因此应保持混合料的各种指标一致性,提高碾压工艺水平。
压路机的操作水平高低,也可影响基层的平整度。
2、厚度(或高程)不够:这也是混合料含水量、级配变化造成的。
含水量和级配的改变,使压实系数相应改变,测量人员不可能不断改变压实系数。
最终致使基层厚(薄)不均,标高超过容许偏差。
3、压实度不够:许多人认为主要是碾压的问题,据我长期检测发现,造成基层压实不够,还是混合料含水量、级配的问题。
在同等碾压条件下(以含水量为例),以一段混合料含水量低于最低含水量1%,对比另一段混合料含水量高于最佳含水量1%,混合料含水量低的一段基层的压实度为97%,而另一段能达到99%。
4、强度不够:直接表现为取不起样芯,或取得起但表面粗糙,不密实。
造成基层强度不够的因素很多,主要是混合料灰剂量和级配不够、不合理造成的。
因混合料灰剂量偏小,起粘结作用的细颗粒偏少,导致基层成型、钙化后有一定的空隙,不密实。
在基层混合料中,水泥起到主要的钙化作用,细颗粒起着粘结的作用。
因此我在混合料配比中,控制细颗粒的通过百分比,以减少空隙增大密度。
通过几次对比试验,发现基层密度、强度同时提高了。
四、水泥稳定基层施工,必须注意几个问题:
1、严格控制混合料的灰剂量、含水量、级配范围。
2、调整好摊铺设备,不得在工作中停车检修,以免混合料因长时间放置,影响碾压密实度和强度。
3、压路机手必须在水泥的终凝时间之前完成碾压成型。
4、派专人跟机找平、处理基层平整度。
5、碾压成型后及时洒水养生,使基层混合料始终保持在潮湿状态下。
结论:
水泥稳定基层有诸多优点,但也不能忽视它的缺陷,这种结构如果操作不好,容易出现裂纹,影响整体强度。
一定要注意控制基层混合料灰剂量、含水量和级配范围,完善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