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边坡深路堑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复核:审核: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 (1)三、施工工艺及流程 (2)3.1施工准备 (2)3.2施工方案 (3)四、质量保证措施 (8)4.1质量检验标准 (8)4.2质量保证体系 (9)4.3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 (10)4.4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措施 (11)五、安全保证措施 (11)5.1安全目标 (11)5.2项目部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11)5.3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12)六、环境保护与职业健康 (13)6.1环境保护总体要求 (13)6.2文明施工及环保的保证组织及体系 (14)6.3重要环境影响因素情况 (14)七、施工总进度计划 (15)八、工、料、机计划 (15)表8-1 主要管理人员用量计划表 (15)表8-2 主要劳动力用量计划表 (16)表8-3 施工机械配置表 (16)附表1 高边坡分部情况 (15)高边坡深路堑专项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高速铁路设计规范》 TB10621-2014(2)《铁路路基设计规范》 TB10001-2005、J447-2005(3)《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 TB10025-2006、J127-2006(4)《铁路路堑边坡光面(预裂)爆破技术规程》 TB10122-2008、J810-2008(5)《铁路路基边坡防护》通路【2015】4401-Ⅰ(6)《XXX标设计文件及施工图》及现场踏勘二、工程概况XXX标起于XXX,终于XXX,沿途经过XXX,起讫点里程为IDKXX+XXX~IDKXX+XXX,全长XXXkm。
管段内桥梁工程共计XXXkm/XX座(单线桥折算为双线桥),约占标段线路长度的XXX%,其中特大桥XXXkm/XX座,大桥XXXkm/XX 座,中桥XXXkm/XX座;框架桥共计XXX顶平米/XX座,涵洞共计XXX横延米/XX 座,简支箱梁XXX孔(单线梁XXX孔,双线梁XXX孔),(XXX+XX+XX)m连续梁XX联,(XX+XXX+XX)m连续梁钢管拱X联,X×XXm道岔连续梁XX联。
车站XX座:XXX站。
路基工程XXX公里,共分为XX段路基,土石方XXXX断面方,共分XX段路基,软基类型有软土、松软土路基、膨胀土(岩)等。
软基处理方式有换填、变截面挤密螺纹桩、旋喷桩、多向水泥搅拌桩、CFG桩、多向加芯水泥搅拌桩、桩网结构、堆载预压等方式。
基床结构形式:正线路基基床由基床表层和基床底层构成,表层厚度为0.7m,基床底层厚度为 2.3m,总厚度 3.0m。
正线基床表层填筑级配碎石,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的材质和级配应符合《高铁规范》第6.3.2条的相关规定。
管段内几处深挖路堑设计均为表面为土层,其下为风化泥岩层,最大边坡高度达29.5米。
层位相对稳定,由于XX地区雨水较多,雨季持续时间长,土质含水量相对较大,因此在该边坡开挖易产生冲沟、滑坡和坍塌等地质问题。
为明确高边坡深挖路堑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高边坡深挖路堑作业的施工,特制定本方案。
高边坡分布情况详见附表1。
三、施工工艺及流程3.1 施工准备3.1.1技术准备:组织全体施工人员复核施工图纸、对图纸的疑问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提出,学习掌握施工技术规范、合同文件以及监理实施办法,并作好施工技术交底。
3.1.2施工现场准备:开工前选择、修建好进出场地的便道;场地的清理包括清除残渣、去除表土、去除和处理规定范围内的所有草木和石砾。
仔细查明地上、地下有无管线,对标段中的照明、输电线路,施工时查明其平面位置和高度,对施工有影响的,将其提前拆除。
3.1.3测量准备:根据已复核且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导线点、水准点进行加密以满足本段的施工,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作为施工用的控制点。
复测原地面数据、断面图资料报监理工程师审核。
开挖前进行测量放线,依据原地面高程及边坡率推算测出开挖边界。
3.1.4设路线中桩,原地面高程及边坡率定出路堑堑顶边线、边沟位置桩。
在距路中心一定安全距离设置控制桩。
对于深挖地段,每挖深2~5m,复测中心桩一次,测定其标高及宽度,以控制边坡的大小。
3.1.5开挖前,利用挖掘机或推土机清除地表不宜用作填方的植被,修筑截水沟,及时做好排水工作。
3.2 施工方案本段施工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必须做到精心组织,精心施工。
所有地段均采用挖掘机开挖,运输则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自卸运输车进行。
3.2.1深路堑开挖除要求符合土石方开挖的要求外,在施工前应详细复查设计图纸所确定的深挖路堑地段及路堑边坡的工程地质资料。
3.2.2由于深挖路堑的边坡较高不易控制坡率,因此在施工前必须在坡口位置,先测量放样出坡口桩,经复核后沿坡口开挖出一条0.2m×0.2m的坡口沟,以防施工中边坡错位。
3.2.3施工时及时做好排水工作,按设计要求开挖截水沟,尽量完成铺砌工作,拦截地面水。
对易滑坡、坍塌地段,加强观测并及时作好防护措施。
3.2.4开挖中如发现有较大地质变化时,停止施工,重新进行工程地质补充勘探工作,并根据新的地质资料修正施工方案,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实施。
因深挖路堑工程量大、施工环境复杂,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是控制工程进度的关键工程,必须精心组织,科学施工。
3.2.5土石方开挖土石方开挖根据岩石类别、风化程度和节理发育程度,确定开挖方法。
对于软石和强风化岩石能用机械开挖的采用机械开挖,不能用机械直接开挖的石方,采用爆破作业开挖。
在石方爆破作业前,根据地形地质,开挖断面及施工机械配备等情况,编制实施性爆破设计施工方案,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并严格按照监理工程师的指令执行。
石质部分采用深孔多排微差爆破法开挖。
路堑既长又深时,采用纵向分层分段开挖,每一层先挖出一通道,然后开挖两侧,使每一层有独立的出土道路和临时排水系统;对风化破碎岩体,为保证施工中边坡的稳定和边坡防护的施工作业,采用阶梯式进行开挖,按设计要求的高度设置平台,形成阶梯边坡。
开挖时,边坡预留2-3m 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作业,人工刷坡。
3.2.6边坡控制方案为确保边坡的稳定,不产生超挖和欠挖,边坡采用光面爆破,节理裂隙较发育地段及某些特殊地段采用预裂爆破。
深挖路堑的施工遵守分级开挖、分级防护、及时防护的原则,开挖一级防护一级,在下一级开挖时,上一级已做好保护措施。
3.2.7混凝土挡土墙施工挡土墙分段开挖,分段砌筑,每段长度为10~15m左右,两段间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宽2cm,以沥青麻絮填塞。
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石质基坑采用钻眼爆破开挖。
基础开挖到设计深度后,对基底承载力进行检测,若达不到要求,采用碎石垫层处治。
墙背填料为卵砾石或开山片、碎石,含泥量小于5%。
挡土墙泄水孔为PVC管,孔距2~3m,呈梅花型布置,泄水孔高出地面0.3米设置。
挡土墙施工完后,基础外侧及时回填,用轻型压实机械分层压实。
路基外侧设置有仰斜式路肩挡土墙路段,在墙顶设安全设施基础,安全设施基础每隔3~4米设置伸缩缝(假缝)一道。
墙顶在路面面层下每隔50cm按设计设置路面结构层排水用泄水孔。
3.2.8浆砌片石人字形骨架护坡施工人字形主要设置在挖方边坡高度大于6m的土质、土石二级边坡或者全强风化岩质边坡防护,护坡施工前,清理施工场地,修整边坡,使砌筑地带的标高和边坡坡度与图纸要求相一致。
按图纸所示的地点进行施工放样,浅挖骨架基坑,并进行人工夯实。
骨架施工要求整齐、顺直、无凹凸不平现象。
每次施工结束时应将砌筑材料的残留物清除干净,同时不得损坏已成的网格,如有松动或脱落之处必须及时修整。
墙体间隔12米设一道伸缩缝,缝宽2cm,用沥青麻絮填塞。
护面墙竖肋与拱圈相接处,必须相互砌筑为整体,并设耳墙以增加墙体稳定性。
每级坡面的端头窗孔尺寸根据实际坡面做适当调整。
骨架形成后,在窗孔内填筑粘土,人工捶面并适当夯实后,进行绿化。
3.2.9锚杆框架梁施工锚杆框架梁的施工顺序为:坡面修理平整→锚杆施工→框架格梁施工。
其施工要点如下:3.2.9.1框架格子梁采用C35砼现浇,横梁每10~15m设置一道伸缩缝,缝宽2cm,以沥青麻絮填塞。
3.2.9.2框架以四根肋柱为一片,施工时一次浇筑完成,顶梁顶部的小三角同时浇注。
3.2.9.3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mm,定位器采用φ6钢筋弯制,并与主筋焊接。
3.2.9.4框架竖梁延伸至坡顶及坡脚平台,横梁延伸至挖方区边界,延伸长度大于横梁间净距时,梁上增设横梁和锚杆。
3.2.9.5锚杆施工a、施工前准确放样孔位,钻头对准孔位,钻杆方向与倾角与设计一致。
钻孔结束后用清水冲洗,然后用高压空气将积水吹干,确保孔内无岩屑尘、积水。
b、锚杆采用Φ25的HBR335螺纹钢制作,间距为4.0m,钻孔直径110mm,按设计夹角施工。
c、锚杆注浆采用1:1水泥砂浆,水灰比0.38~0.48,注浆压力0.5~2Mpa,当孔内浆液初凝后,及时进行二次补浆,使浆液饱满。
3.2.10锚索框架3.2.10.1施工顺序为:锚索成孔→锚索安装→锚孔注浆→外锚固端安装→锚索张拉→锚头封闭。
3.2.10.2锚索成孔采用锚杆钻机施工,孔径150mm,钻进过程中应严格采用无水干钻工艺。
钻孔应加深0.5米作为沉渣段,钻孔完毕应进行高压风清孔。
3.2.10.3锚固段应设置可靠的止浆设施,锚索安装就位后进行注浆,注浆管管口压力≥0.5MPa,砂浆初凝后应及时进行二次补浆,保证钻孔砂浆饱满。
3.2.10.4锚索自由伸长段钢绞线表面缠绕沥青玻璃丝布三层,并在波纹管中灌注焦油以起到防腐作用,波纹管两端设置封口。
3.2.10.5锚索张拉应在注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0%以上进行,采用单根分级张拉工艺;当张拉至设计拉力的110%,持荷2分钟之后,卸荷至设计拉力进行锁定。
3.2.11护面、护坡、护脚墙施工在需要防护的区域内,按图纸所示将坡度修整为整齐的新鲜坡面,坡面修整后即进行护坡。
墙背与坡面密贴结合,砌体咬口紧密、错缝、砂浆饱满,无通缝、叠砌、贴砌和浮塞现象,砌体勾缝牢固和美观。
基础设在可靠的地基上,承载力不小于设计要求,基础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时,采用图纸规定或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加强措施进行处理。
根据图纸规定的伸缩缝和沉降缝的长度,分段砌筑。
泄水孔、耳墙与墙体同步进行。
每隔10~15m设置2cm 沉降伸缩缝。
护面墙砌体自下而上逐层砌筑,直至墙顶。
当为多级墙时,上墙边坡清刷完后,可先砌上墙,以利于施工安全和进度。
3.2.12施工注意事项3.2.12.1防护工程施工应及时迅速,并且注意各级坡面之间的平缓衔接。
3.2.12.2防护工程施工应自上而下分级进行,待上一级挡护工程完成,再进行下一级的施工。
3.2.13排水3.2.13.1边沟、截水沟、排水沟施工路基排水沟、截水沟在路基施工前先行施工,并和临时排水设施相结合,以确保路基土石方顺利施工;截水沟靠山体沟帮与山体顺接紧密,遇坑洼处时采用监理工程师同意的材料回填夯实至沟顶标高,以确保地表水畅流至截水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