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基本光刻工艺之从曝光到最终检验(PPT 37页)
基本光刻工艺之从曝光到最终检验(PPT 37页)
显影 / 烘焙 检验 刻蚀
显影 / 烘焙 检验
重新烘焙 刻蚀
第九章 基本光刻工艺------ 从曝光到最终检验
显影检验
任何一次工艺过
后都要进行检验,经 检 验 合 格 的 晶 园 流 入 去水合物
下 一 道 工 艺 , 对 显 影 点胶 检验不合格的晶园可 以 返 工 重 新 曝 光 、 显 烘焙
基于这些原因,干法刻蚀主要用于先进电路 的小尺寸精细刻蚀中。
干法刻蚀是指以气体为主要媒体的刻蚀技术, 晶园不需要液体化学品或冲洗,刻蚀过程在干燥 的状态进出系统。刻蚀方法见下图。
第九章 基本光刻工艺------ 从曝光到最终检验
刻蚀
-24-
湿法
干法
沉浸
喷射
等离 子体
离子
反 应离子
轰击 刻 蚀( R.I .E )
+0.10
显影剂浓度: 50%
+0.10 68
72
76
曝光后烘焙:无 80
F
图9.4 显影剂温度和曝光关系与线宽变化的比较
第九章 基本光刻工艺------ 从曝光到最终检验 -6-
显影方式
显影方式分为:湿法显影 干法(等离子)显影
湿法显影 沉浸 喷射 混凝
沉浸显影
最原始的方法。就是将待显影的晶园放入盛 有显影液的容器中,经过一定的时间再放入加有 化学冲洗液的池中进行冲洗。比较简单,但存在 的问题较多,比如:液体表面张力会阻止显影液 进入微小开孔区;溶解的光刻胶粘在晶园表面影 响显影质量;随着显影次数增加显影液的稀释和 污染;显影温度对显影率的影响等。
刻蚀工艺分为两大类:湿法和干法刻蚀。
无论那一种方法,其目的都是将光刻掩膜版上的 图形精确地转移到晶园表面。同时要求一致性、 边缘轮廓控制、选择性、洁净度都符合要求。
第九章 基本光刻工艺------ 从曝光到最终检验 -1 6-
光刻胶
光刻胶 被刻蚀材料
被保护层
(a) 有光刻胶图形的衬底
(b) 刻蚀后的衬底
第九章 基本光刻工艺------ 从曝光到最终检验 -1 7-
胶
膜 衬底
湿法各向同性化学腐蚀层
(各向同性刻蚀是在各个方向上以同样的速度进行刻蚀)
第九章 基本光刻工艺------ 从曝光到最终检验 -1 8-
Resist Film Substrate
具有垂直刻蚀剖面的各向异性刻蚀 (各向异性刻蚀是仅在一个方向刻蚀)
应该是形成垂直的侧边(如图所示 ),产生这种
理想结果的刻蚀技术叫做各向异性刻蚀。然而,
刻蚀总是在各个方向同时进行的,这样就避免不
第九章 基本光刻工艺------ 从曝光到最终检验 -21-
了在侧面形成一个斜面, 这种现象称为底切 (如图所示)。刻蚀 的目标是把这种底切 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 的范围内。由于这种 底切的存在,在电路 设计时必须考虑(即 各器件之间留有余量 以防止电路短路)。 彻底解决底切的方法 是采用等离子体刻蚀。
第九章 基本光刻工艺------ 从曝光到最终检验
俯视
-2-
表层
光刻胶
曝光后
晶圆 显影后 (a)
显影剂
正光刻胶 氢氧化钠
冲洗
水
正确显影
显影不足
不完全显影
严重过显影 (b)
负光刻胶
二甲苯 Stoddard 溶剂
n- 醋酸丁酯
第九章 基本光刻工艺------ 从曝光到最终检验
-3-
负光刻胶显影
第九章 基本光刻工艺------ 从曝光到最终检验 -1 5-
自动检验
随着晶园尺寸增大和元件尺寸的减小,制造 工艺变得更加繁多和精细,人工检验的效力也到 了极限。可探测表面和图形失真的自动检验系统 成了在线和非在线检验的选择。详细内容在第14 章中介绍。
9.4 刻蚀
在完成显影检验后,掩膜版的图形就被固定 在光刻胶膜上并准备刻蚀。经过刻蚀图形就永久 留在晶园的表层。
烘焙温度太低,脱水和聚合不彻底,温度太 高光刻胶容易变软甚至流动(如图9.9所示),所 以温度的控制极为严格。
硬烘焙是在显影后立即进行,或者在刻蚀前 进行,工艺流程如图9.10 所示。
第九章 基本光刻工艺------ 从曝光到最终检验 -11-
图9.9 光刻胶在高温下的流动
硬烘焙工艺流程
显影 检验 硬烘焙 刻蚀
真空
来说 因为温度的敏感
性,当液体在压力下从喷嘴喷出后很快冷却,要
保证温度必须加热晶园吸盘。从而增加了设备的 复查性和工艺难度。
第九章 基本光刻工艺------ 从曝光到最终检验 -2-
混凝显影 虽然喷射显影有很多有点,但对正性光刻胶
显影还存在一些问题,混凝显影就是针对所存在 地问题而改进的一种针对正性胶的光刻工艺,差 别在于显影化学品的不同。
第九章 基本光刻工艺------ 从曝光到最终检验 -23-
不同材料的刻蚀其工艺略有不同,不同材料的不 同刻蚀工艺见9.54~9.510节。
9.6 干法刻蚀 对于小尺寸湿法刻蚀的局限性前面已经提到,
主要包括:局限于3µm以上的图形尺寸;各向同 性刻蚀导致边侧形成斜坡;要求冲洗和干燥步骤; 潜在地污染;光刻胶粘结力失效导致底切。
线宽变化( mm )
第九章 基本光刻工艺------ 从曝光到最终检验 -5-
+1.50
+1.40 +1.30 +1.10 +0.90
20 s 曝光 16 s 曝光 12 s 曝光
+0.90 +0.70
8 s 曝光 光刻胶厚度: 1 mm 持续曝光时间: 50 s
+0.50
(基于 8 F 8 s 曝光)
如图所示,首先在静止的晶园表面上覆盖一层显 影液,停留一段时间(吸盘加热过程),在此过 程中,大部分显影会发生,然后旋转并有更多的 显影液喷到晶园表面并冲洗、干燥。
第九章 基本光刻工艺------ 从曝光到最终检验 -9-
干法显影
液体工艺的自动化程度不高,并且化学品的 采购、存储、控制和处理费用昂贵,取代液体化 学显影的途径是使用等离子体刻蚀工艺,该工艺 现已非常成熟。在此工艺中,离子从等离子体场 得到能量,以化学形式分解暴露的晶园表面层。 干法光刻显影要求光刻胶化学物的曝光或未曝光 的之一易于被氧等离子体去除。具体内容在第十 章中介绍。
正常 过刻蚀 过刻蚀和光刻胶翘起
第九章 基本光刻工艺------ 从曝光到最终检验 -22-
产生底切的原因
除了各向同性刻蚀以外,产生底切的原因有: 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刻蚀液浓度太高、光刻胶 和晶园表面的粘结力较弱、开孔边缘粘结力失效 等。
选择性
理想的刻蚀特性是:既要把该刻蚀的彻底、 干净地刻蚀掉,又要把不该刻蚀的原样保留。这 就是刻蚀的选择性。尽管不能完全做到,但在刻 蚀液的选择上尽量保证。同一种刻蚀液对不同的 材料刻蚀速度是不同的,通常用刻蚀速率来描写。 比如:SiO2/Si的选择性从20~40。高选择性意味 着下表层很少或没有被刻蚀。
通常要求不高的正光刻胶显影使用减-水溶 液和非离子溶液,对制造敏感电路使用叠氮化四 甲基铵氢氧化物的溶液。
正性光刻胶的显影工艺比负性光刻胶更为敏 感,影响的因素有:软烘焙时间和温度、曝光度、 显影液浓度、时间、温度以及显影方法。显影工 艺参数由所有变量的测试来决定。
图9.4显示了一个特定的工艺参数对线宽的影响。
第九章 基本光刻工艺------ 从曝光到最终检验 -19-
湿法刻蚀
最原始的刻蚀工艺,就是将晶园沉浸于装有 刻蚀液的槽中经过一定的时间,再传送到冲洗设 备中除去残余的酸(刻蚀液)在进行最终的冲洗 和甩干。此工艺只能用于特征尺寸大于3µm的产 品,小于3µm的产品由于控制和精度的需要一般 使用干法刻蚀了。
不被显影,使显影后的图 形得以完整。
聚合的光刻胶 部分聚合的光刻胶 未聚合的光刻胶
第九章 基本光刻工艺------ 从曝光到最终检验
-4-
正光刻胶显影
对于正性光刻胶,聚合与未聚合区域的溶解 率约为1:4。这意味着在显影中总会从聚合的区域 失去一些光刻胶。使用过渡的显影液或显影时间 过长都会导致光刻胶太薄而不能使用。
伤),以及污点和其他的表面不规则等。 检验方法 人工检验 自动检验 人工检验
下图是一个典型的人工检验次序和内容
步骤 1.
检查内容 污点 / 大的污染
方法 裸眼 规则性
定位不准
100~400 倍显微镜 SEM/AFM/ 自动 检验设备
3.
微观尺寸
显微镜 /SEM/AFM
桶形
平面
干法刻蚀与湿法刻蚀相比的优点: 刻蚀剖面是各向异性,具有非常好的恻壁剖面控制; 好的CD控制; 最小的光刻胶脱落或黏附问题; 好的片内、片间、批次间的刻蚀均匀性; 较低的化学制品使用和处理费用。
第九章 基本光刻工艺------ 从曝光到最终检验 -25-
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是一种中性、高能量、离子化的气
刻蚀的一致性和工艺控制由附加的加热和搅 动设备来提高,常用的是带有超声波的刻蚀槽。
刻蚀液的选择要求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即在 刻蚀时要有均匀去掉晶园表层而又不伤及下一层 的材料。
刻蚀时间是一个重要的工艺参数,最短时间 是保证彻底、干净的均匀刻蚀;而最长时间受限 于光刻胶在晶园表面的粘结时间。
第九章 基本光刻工艺------ 从曝光到最终检验 -20-
影。工艺流程如图所 示。
定位和曝光
显影检验的内容
显影和烘焙
图 形 尺 寸 上 的 偏 显影检验 差,定位不准的图形,
表面问题(光刻胶的
污染、空洞或划
合格晶圆
-12-
光刻胶去除 拒收 的晶 圆
第九章 基本光刻工艺------ 从曝光到最终检验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