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教学案科目:音乐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课前,师播放《剪羊毛》歌曲伴奏音乐,带领低视学生拿双响筒,全盲学生拿碰铃进行热身活动。
(2分钟)2、正式上课,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猜谜语师:今天,老师要给你们猜一个关于小动物的谜语,看谁能猜出来?生:回答师:今天,我们这里也来了一只小羊,你听它说了什么?师:谁来帮帮它?生:回答(二)节奏导入,体验情感:师:同学们真棒,老师也想帮帮它,你们听。
小剪子 | 咔嚓| 来剪羊 | 毛 0|师:请同学们用拍桌子的方式模仿我,一起来在这里,出现了两个附点八分音符,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剪刀手,模仿老师。
剪子,剪羊毛。
最后啊,还有一个四分休止符,它就像一盏小红灯,见了红灯就要停,仔细听,老师是怎么表示这个四分休止符的?生:回答师:一起模仿老师,最后请拍手,我们剪羊毛的动作的越来越熟练了。
师:你们再听,老师这次打的节奏有什么特点?生:回答师:请拿双响筒的同学,先敲低音,再敲高音,敲出它的强弱规律来。
请拿碰铃的同学,碰一下,晃一下,大家一起来。
师:通过刚才的强弱规律的体验,感觉我们剪羊毛更加怎么样了?生:回答师:全体起立,左手掐腰,右手拿剪刀一起边说节奏边剪羊毛,加快速度,再来一次。
(三)聆听音乐,了解澳大利亚师:我们帮助了小羊,它很高兴,它想邀请我们去它的家乡看一看,你们愿意去么?(请低视的同学到屏幕跟前)(播放图片,剪羊毛为背景音乐)师:小绵羊的家乡在澳大利亚,介绍澳大利亚国旗,享誉世界的悉尼歌剧院,在这里我们可以听到世界各国著名的音乐作品,我国著名的歌唱家宋祖英、都在这里举行过音乐会。
特有的动物鸭嘴兽,澳大利亚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出产国,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美称。
剪下的羊毛,做成羊毛衫,羊绒大衣出口世界各地。
三.歌曲学唱(一)聆听歌曲《剪羊毛》师:可是,剪羊毛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时间长了,会腰酸背痛,人们为了缓解疲劳一边劳动一遍唱起欢快的歌曲,你听,他们又唱起来了,让我们一起伴随美妙的音乐,体验一下剪羊毛的心情吧!(全体起立,模仿老师伴舞)师:体验完剪羊毛,说一说心情吧!生:回答(二)学唱歌曲1.学唱歌曲第一段前半部分(1)聆听歌曲第一段前半部分师:咦,又来了一只小羊,它听了小伙伴们的介绍,也想让我们帮它剪剪羊毛你们愿意吗?它还有要求呢!我们一起问问最喜欢什么歌曲?你看,小羊把歌曲的前半部分带来了。
竖起耳朵听,你的脑海里能出现什么样的画面?生:。
师:工人们剪羊毛的心情是怎么样的?生:。
(2)有节奏读第一段前半部分师:跟老师高兴地朗读一遍歌词。
(师敲鼓,生看歌词)(3)跟琴演唱两遍师:同学们,请跟着老师的钢琴,连起来唱一唱吧。
(4)歌曲情绪指导师:同学们,老师在教唱这两遍有什么变化?速度变快之后,情绪变得怎么样?如何唱出这种欢快的情绪?小秘诀:小舌头像一个弹跳的小皮球,在嘴巴里快速跳动。
(5)生跟琴用弹跳的声音演唱一遍(6)生跟琴用弹跳的声音,注意强弱规律再演唱一遍(7)生伴随音乐边唱边剪羊毛2.学唱歌曲第一段后半部分师:我们帮助了小羊,它也大方的把歌曲的后半部分送给了我们。
(1)聆听音乐(2)师教唱“只要我们大家努力来劳动,幸福生活一定来到来到”,唱出信心百倍的感觉。
(3)歌曲情绪指导师:为什么,我们一定相信幸福生活一定能来到?看到肥壮的羊群,剪下的羊毛像棉花一样洁白柔软,能做成羊毛衫出口世界各地,挣很多的钱,心情会是什么样的?(4)师唱两个版本,哪个版本更适合骄傲和自豪的心情?生:。
(5)师教唱第二个版本,前两句,速度舒缓,声音柔美,后面速度加快,唱出信心百倍的声音。
3.完整的演唱歌曲第一段,需要注意那些问题?4.学唱歌曲第二段(1)让学生跟琴尝试模唱第二段前半部分师:听了你们的演唱,老师也想唱一唱,仔细听老师唱的第一段和第二段在力度和声音上有什么不同?师:嗯,同学们听得很仔细,那为什么第二一段慢下来呢?(2)读歌词,安慰小绵羊师:说得很好,下面我们用轻柔的声音说一下第二段,好吗?(3)唱歌词,安慰小绵羊师:接着我们用轻柔的声音唱着安慰一下小绵羊吧!真棒,有了你们的安慰,小样终于放心了,也美美的高兴起来了,这时候草原又恢复了欢腾的景象,一起用欢快的情绪唱唱后半部分吧。
(4)生完整演唱歌曲师:下面我们完整地把歌曲唱一遍,唱的时候要注意哪些呢?(5)放音乐,剪羊毛师:歌曲学会了,拿起我们的小剪刀一起加入到剪羊毛的队伍中吧!四.拓展,欣赏合唱版《剪羊毛》师:劳动过后,我们休息一会,这时草原上又有人唱起了《剪羊毛》,她的歌声带给你什么感受呢?师:对了,这是一首合唱版的剪羊毛,舒缓,柔美,声音软绵绵的。
同样是一首歌曲,经过不同的改编,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你们还听到了什么声音?师:里面的咔嚓声是有弹性的还是连贯的呢?一起拿出剪刀手模仿老师“咔嚓”五.师生合作,歌曲接龙师:你们唱第一段前半部分,我来加“咔嚓”,接着我唱后半部分,你们来加“咔嚓”,看我们配合的怎么样?六.歌曲表演师:我们配合的太棒了!接下来,就到了考验我们的时候了!草原上要举行一歌音乐会,让我们一起分分工,两人一组表演唱,两人一组边敲双响筒边演唱,两人一组敲碰铃加“咔嚓”,我和一人击鼓伴奏,预祝我们的演出成功吧!七、小结师:恭喜你们,你们的演出真的是太精彩了!欢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都学到了什么?师:这节课不仅学会了歌曲《剪羊毛》,更重要的是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只要我们大家努力来劳动,幸福生活一定来到来到!”,请同学们一起握紧拳头,坚定有力的再唱一下这句吧!八.下课!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他们喜欢音乐,求知欲强,好奇心大,兴趣浓,爱表现,本课使用多种信息技术视听手段,满足学生的情感和认知需求。
效果分析本节课上课人数7人本节课教学内容为学唱歌曲《剪羊毛》,通过各种猜谜语,创设情境,帮助小羊剪羊毛,把学生带入歌曲中,愉快的学唱歌曲。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所有的学生能够正确演唱歌曲,并有大部分学生能有出色的、自信大方的表现歌曲。
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很高,并能积极的相互配合,演绎歌曲。
在快乐活动中相互合作,释放快乐的情绪,陶醉其中。
教学中,学生的节奏感提高,声音的控制力加强,表现力增强。
快乐情绪提升,生活经验通过歌曲的表现得到升华,愉快的度过了一节课。
教材分析它是一首澳大利亚民歌,它以生动诙谐的笔调,描绘了澳大利亚人民在羊毛丰收季节的劳动场景。
旋律轻快、活泼,富有律动感,表现了丰收之际的喜悦心情,歌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剪羊毛”这一特定的劳动场景,富于想象,很有童趣。
歌曲为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以欢快起伏的旋律和富有劳动生活的节奏,生动地展现了澳大利亚牧民在剪羊毛时的情景。
第二乐段开始音区较高,旋律和节奏开阔舒展,使得欢快的劳动情景得到更为生动鲜明的表现。
最后两个乐句重复了第一段最后两个乐句,它强调了“只有努力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这一哲理,并在艺术上给人以完整、圆满的收束。
《剪羊毛》评测练习一.定述性评价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展示演唱环节,设计举行草原上的音乐会,把学生分为四组,用表演唱,边敲打击乐器边演唱的方式展示这首歌曲,以检测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二.课堂小结检测通过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进行检测。
1.《剪羊毛》这首歌曲是哪个国家的歌曲?(澳大利亚)2.要想改编歌曲的情绪,可以尝试着改编歌曲的(速度)3.这节课最重要的是学会了一个道理(只要大家努力来劳动,幸福生活一定来到来到)4.要想唱出欢快的歌曲,需要用(弹跳的声音)来演唱。
课后反思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教学应该在反复聆听的基础上,感受和表现音乐,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模仿剪刀手,帮助小羊剪羊毛,教师范唱等手段引导学生反复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特点。
《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亚流传颇广的民歌,该国以盛产羊毛而著称于世。
歌曲正是反映了澳大利亚牧场工人紧张的劳动生活和乐观的精神面貌。
歌词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表现了“剪羊毛”这一特定的劳动情景,以“白云”、“冬雪”、“丝绵”夸张的形容通过工人们劳动而剪下的遍地羊毛,以“皮袄”比作羊儿身上的绒毛,富于想象,很有童趣。
在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动画的播放画面生动有趣,歌曲的旋律也明朗欢快,再加上我富有激情的帮助小羊剪羊毛,创编的节奏,有效地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新歌教学中,我注意遵循学生认知特点,从节拍感受到旋律模唱、朗读歌词、视唱歌词、难点练习,步步深入,把一些歌曲难点处理得都很细致,学生学得有兴趣、有热情、很扎实,既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
音乐教学的目的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学会一首歌曲,而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音乐的情感,得到情感的陶冶。
在歌曲处理的过程中我注意了语言的细致引导,启发学生谈谈怎样唱好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并注意用教师饱满的情绪来感染学生,激发起学生心中的自豪感。
最后,采用了打击乐器伴奏,不仅增添了歌曲的情趣,同时也锻炼学生合作能力。
一节音乐课即将结束,但这节课带给孩子们的影响应该是久远的,这首歌的旋律应该能永远伴随着学生的成长,歌曲所蕴涵的对劳动、对生活热情更是影响着学生对生活、对劳动的态度。
因此我在众多种可选择的结尾中选择了此法,听合唱版的剪羊毛,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这首歌的影响力,使学生更加热爱这首歌。
我自认为比较完整的结束语和师生富于激情的演唱,为这节课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同时给学生意犹未尽的感觉。
但在歌曲教学中还是存在不重视学生个别发展的理念,有个别同学生演唱的方式想喊号子,我应该及时得给纠正让他是唱歌,而不是喊歌,引导学生从音乐中欣赏美,感受美。
课标分析随着音乐课程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得到广泛运用,突破了音乐在时空和文化上的限制,丰富了音乐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开阔了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