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教师如何创造性使用教
材
——以《走向自立》一课为例在新修订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11》中的“实施建议”中的“教学建议”中,提到教师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在合理使用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中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则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性。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性要求教师授课要从学生生活的实际出发,要紧密联系社会现实,这决定了我们的现行教材必定是滞后的,需要老师关注社会现实,调整教材内容与结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那么,教师怎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本文以《走向自立》一课为例,以教学过程为线索,阐述笔者的一些相关思考。
一、创造性地导入,有效激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如果导入精彩,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注意力,这会为这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导入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游戏导入、活动导入、视频导入、情境导入、时事导入等,而这些形式大多要求我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走向自立》一课与学生生活联系很紧密,这节课的导入比
较容易。
我在讲授本课时,采用了“时事导入”的方式。
当时正值“禽流感”在南方地区较多出现并有向北方发展的趋势,北京出现了一例“人感染禽流感”的确诊病例。
我的导入从“禽流感”开始,问学生最近大家都很关注的影响到我们身体健康的一种现象,学生很自然地说出“禽流感”。
面对“禽流感”,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好预防工作,学生应该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从而引出课题“走向自立”。
时效性如此强的内容,教材上是不可能出现的,这就要求老师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补充一些教材上没有的新鲜资料。
二、创造性地讲授新课,落实目标
讲授新课是一节课中的重中之重,从篇幅、内容和时间来讲都是比重最大的。
为了使学生能够在道德与法治课上有切实收获,落实三维目标,教师只是使用教材上的内容、观点和素材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进行内容上的整合、观点上的深化和完善、素材上的丰富。
《走向自立》一课,教材上的内容非常简单,对于初中生来讲不属于其“最近发展区”的知识。
因此,我在讲授此课时,不仅进行了素材的丰富,还进行了观点的深化。
我通过自立问答——自立秘笈——自立考场三个环节将内容呈现并进行活动的开展。
在“自立问答”环节,主要是通过一个表格,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由学生总结出自立的含义和表现。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础是“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通过回归生活,总结知识,落实知识目标。
之后的“自立秘笈”环节,目的是使学生懂得怎样做到自立,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内容:摆脱依赖、富有主见、积极实践,然而
这样的内容不够深入,我分别加了三个辩证思维的角度摆脱依赖不等于拒绝帮助、富有主见不等于固执叛逆、积极实践不等于盲目行动,这样深化了教材的观点,利于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和思维习惯,而且这是非常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这三个提醒非常有必要,学生也似乎被醍醐灌顶,而恍然大悟。
在“自立考场”环节,我预设了两个活动“说一说”和“做一做”,“说一说”是通过《家有儿女》的视频片段引出的,让学生说一说“微波炉的使用方法”,因为这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同学们都非常感兴趣。
还有的同学因为之前不正确的使用微波炉,造成鸡蛋爆裂,一直不敢用微波炉了,通过这节课上其他同学的提示,他又决定试一试。
这种课堂上的自然生成,是教材内容所完不成的。
之后,我呼应“导入”,让同学们说一说“怎样预防禽流感”,这个内容不仅是媒体关注的焦点,而且是学生家长、老师、学生本人都关注的,想学生之所想,才能让学生感兴趣,同学们的回答非常踊跃。
这个环节的设置,一则使这堂课变得浑然一体,每一个环节都是这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二则实效性强,学生听完以后,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开始注意了。
如果仅仅将授课内容拘泥于教材上的内容,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的。
最后的“做一做”的活动,我组织学生进行了“缝纽扣比赛”。
教材只是教师备课的基本依据,它不会将活动设计地这么细、这么具有针对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到课堂中,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使学生在体验中生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下课后,参与到活动中的一个同学来到前面来跟我表达她的感受并要求把作品带回家给家长看,她脸上洋溢着的自信和成功的喜悦,也坚定了我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决心。
丰富素材、深化观点、整合内容,让学生更轻松、快乐地学,用学生更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课堂活动,都是我们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三、创造性地总结提升,升华情感
上一节课,就像写一篇文章,有起承转合,也要有开头结尾。
“总结提升”是一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升华学生情感的必经之路。
《走向自立》一课中,我在PPT中设计了一个“步步高”的图案,几个步骤分别代表了自立含义、自立表现、怎样自立,让学生一目了然。
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思维导图,知道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并思考下位内容。
思维导图的应用,也是对教材的一种创造性地使用,由于结构、篇幅等的限制,教材的内容需要教师进行提炼、整合,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创造性地布置作业,重在落实
道德与法治课是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的课程,这三个性质就决定了我们的课堂讲授只有落实到学生实际生活中,才能真正实现三维目标。
新课改启示我们,我们交给学生的不是道德理论,而是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能力,要让他们真正地用课堂上学的知识知道自己的行为。
所以,布置作业,尤其是实践性的作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过积极的生活是非常有必要的。
《走向自立》一课的结尾,我给学生留作业“自立计划书”,要求学生制定自立计划并付诸实施,我们还会找时间检验实践成果。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它的形式多样,如联系时事、丰富素材、深化观点、整合内容、提供方式、实践落实等,本文只是以《走向自立》一课为例,进行了阐述。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内涵还非常丰富,方式非常多样,这有待于我们更多地去研究、挖掘和实施,这对于教师授课、学生学习、落实目标非常必要且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