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近似数》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教材第⑾12页教学目的:⑴经历生活数据搜集的过程,理解近似数表示的须要性。
⑵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
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敏运用不同准确值的近似数。
教具准备:相关数据资料,学生课前收集的数据。
教学重点: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一、小组交流搜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
交流搜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并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在各种分类中重点讨论准确数与近似数这两类数的特点,并让学生再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近似数。
二、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出示说一说中的数据,使学生通过比较、剖析,了解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的方法。
结合是试一试第2习题的讨论,领会如何根据不同需要求近似数。
三、稳固与应用做试一试第1习题:报告时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
试一试第2习题: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据情况取不同准确程度的近似数。
在本习题中,可先让学生说一说三个近似值的准确程度,再出示下面的两个小问习题,供学生讨论。
在讨论时重点让学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的。
讨论:重点可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剖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⑴教材第12页底1习题。
⑵教材第12页第2习题。
⑶教材第12页第3习题。
五、思维训练括号里能填几?49()835≈50万49()835≈49万篇二设计理念:培养学生搜集数据、汇总总结归纳知识和解决实际问习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11——12页《近似数》教材剖析:近似数是在学生学习了本单元亿以内数的认识、读写和大数的比较和改写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使学生进一步领会什么是近似数以及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在本节知识学习实验中学生最容易出问习题的环节是近似数的求法(位数确实定,是舍还是入),特别是需要进位时,前面是“9“的连续进位,应器重数位确实定和数字的入舍的教学。
教学目的:⑴结合详细情境使学生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⑵提高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习题的能力。
⑶培养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
教学重点:⑴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⑵正确进行近似数的改写。
教学关键:找准数位,看清入舍,注意约等号。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的数据资料教学过程:一、认识近似数(1)明确精确数和近似数。
师:同学们说一说你家里有几口人?我们这个班一共有多少同学?你们小组又有几个同学呢?这些数都是精确数吗?师:那么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哪位同学知道我国现在的人口有多少呢?我国的疆土面积是多少呢?(生答)师: 13亿是一个精确数吗?960万平方千米呢?这样的数又是什么数呢?点拨:像你家里有多少人,班里有多少同学等这样的数就是精确数。
像我国人口大约有13亿,我国疆土面积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这样的数就是近似数,一般来说近似数前面都要带上“大约”两个字。
(2)精确数与近似数的判别。
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搜集的数据依照精确数和近似数进行分类,并讨论这些数据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②小组报告,交流。
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发问:我们找到了这么多近似数,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哪些方法得到一个数的近似数呢?(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思考、发言)同学们提到用四舍五入法可以得到一个数的近似数,那么我们怎样理解四舍五入呢?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你愿意尝试一下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页看“填一填说一说”出示:XXXX市在校学生今年共植树148264棵。
(1)四舍五入到十位:约148260棵;(2)四舍五入到百位:约148300棵;观察第一组数据小组讨论:①原数的个位是几?四舍五入后是几?它的十位有变化吗?说明什么?观察第二组数据小组讨论:②原数的十位是几?四舍五入后十位是几?它的百位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什么?发问:通过以上观察剖析你们从中有什么发现?(四舍五入到十位要找准什么位?入舍什么位?四舍五入到百位、千位、万位呢?)学生尝试完成四舍五入到千位:约()棵;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棵。
知识反应,强调重点。
小结:把一个数四舍五入到XXXX一位,要看后一位,如果后一位够5,就向前一位入1(五入),尾数改写成“0”;如果后一位不够5,舍去(四舍),尾数改写成“0”。
在四舍五入时关键是要找准数位,看清入舍。
学生自学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近似数。
①出示:148264≈()万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说明方法。
(提示:①找准数位②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并添写单位 3、用什么符号)“≈”是约等号,读作“约等号”。
②学生两人结合相互出习题,并检查。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近似数的方法,强调约等号的使用。
三、作业设计(1)判断习题①新绛县人口有32万。
()②100000≈10万()(2)教材第12页第1习题。
在做之前,可以先率领全班同学共同做“31777准确到万位是多少”这道习题。
学生说方法,然后独立完成后面的练习。
做完之后,可以请学生把这些省市的森林面积按一定顺序排列。
(3)教材第12页第三习题。
(强调连续进位的方法)(4)思维训练:括号里能填几?49()835≈50万 49()835≈49万(5)课后延伸浏览13页数学知识,收集信息,了解数的开展史。
四、课堂总结归纳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近似数35人→精确数约13亿→近似数XXXX市在校学生今年共植树148264棵。
四舍五入到十位:约148260棵;四舍五入到百位:约148300棵;四舍五入到千位:约()棵;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棵。
148264≈()万“≈”是约等号,读作“约等号”。
篇三教材剖析:“近似数”是北师大版中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中的第五课。
这局部内容既丰盛了对大数的认识,又是对后续学习除法“试商”的基础。
另外,近似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当很难得到或不需要得到准确数,或是用大数描述事物时,人们经常会选择近似数。
因此,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知识的衔接上近似数都显得至关重要。
学生收到前面计算教学中估算的影响,以及学生本身的经验积攒,很多学生在课前已经可以凭仗数感找出万以内数的近似数,也有一局部学生了解甚至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来求大数的近似数。
但是大局部学生对“四舍五入”法只是一个含糊的认识,对于“四舍五入”法详细是什么,它的道理是什么,什么情况下运用“四舍五入”法都不是十分分明。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了中小学中年级段,具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的:1. 通过浏览与剖析,了解近似数和准确数的意义,感受近似数和准确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借助数线,较直观地感知“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模板,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 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剖析汇总法教学策略:小组合作情境创设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分类感受准确数和近似数。
1.观看一段国庆60周年阅兵视频,说一说有什么感受?师:这么大的局面中一定蕴涵着许多数学问习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些数学问习题。
2. 课件出示整理的一段文字,让学生默读其中的数字两遍,初步感知数据。
3. 认真观察这些数,有没有什么共同特点,能不能把它们分一分类?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可能会按数据的大小来分,一些按单位分,如60,169,56,66都是以个为单位的,20万、2万是以万为单位的。
或者学生将60、16⑼56分为一类,6⑹20万、2万分为一类。
师:为什么将60、16⑼56分为一类,6⑹20万、2万分为一类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可能会说是精确的数,估出来的数。
师:是的,在数学上,像60、16⑼56这样精确的数、不多不少正好的数,是准确数;而6⑹20万、2万是大概的,大约的,差不多的,与实际数接近的数,是近似数。
4. 读一读以下的数据,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吗?小明身高130,2cm,就说约130cm;小红从家里到学校走了395米,就说大约走了400米。
5. 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准确数来表示,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近似数来表示?了解近似数的作用。
师:有些情况下,我们没有须要用精确的数据来描述,只要知道一定的范围就足够了,这时用近似数来表示就比较方便。
看来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相当广泛的。
【设计用意: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
国庆60周年情境引入,出示一些感性材料,通过分类,帮助学生在比较和分辨中领会哪些是实际的、准确的,哪些数是含糊、大约的,从而认识准确数和近似数;又通过列举活动,深化理解,了解近似数在实际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一)借助数线,直观感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
1.师: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实际面积是18000平方米,但报导中称“近2万平方米”,这里的“2万”是如何得到的?同桌交流,指名说说想法,学生可能会说18000接近2万,所以用2万来表示。
2.结合直观的数线图,剖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
师:18000介于整万数1万和2万之间,由于18000千位上是“8”,所以可以把千位上8直接去掉变成0后向万位进1,就得到了近似数“2万”。
介绍18000约等于2万,用“≈”表示,写作:18000≈2万全班读一读。
3.在数线上标出11000,12000,13000,14000,15000,16000,17000,19000这几个数,请学生尝试分别说出它们的近似数及想法。
师:15000这个数约等于多少呢?学生可能觉得1万可以,2万也可以,因外它刚好在中间。
师:15000离1万和离2万的距离是一样的,但为了方便记录,我们认为办法15000≈2万。
课件上将约等于1万和约等于2万的数进行比照,让学生观察,剖析汇总。
师:请同学们比照两组数据,认真观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能得到什么结论?请同桌相互讨论,老师巡视指导了解情况。
学生报告交流,学生可能会发现以15000为分界限,11000,12000,13000,14000接近1万,16000,17000,18000,19000接近2万。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千万上的数,当千位上的数是⑴⑵⑶4时,近似数是1万,当千位上的数是⑸⑹⑺⑻9时,近似数是2万。
老师借机在黑板上板书:0、⑴⑵⑶4 舍;⑸⑹⑺⑻9 入,介绍“四舍五入”法。
【设计用意:结合数线图,剖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