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语言大学翻译硕士考研复试经验,复试真题

北京语言大学翻译硕士考研复试经验,复试真题

2015年北京语言大学考研复试经验北语复试线出来的时间不早也不晚,不过等待的过程还是很磨人的。

北语2月13日发布了初试成绩,3月20日左右发的复试分数线。

嗯,给大家做一个参考。

今年的英语笔译线是362/口译是363.今年口译是第一次招生。

复试流程。

27日复试报道,资格确认。

28日没有安排任何考试。

29日上午听说测试和综合笔试,下午专业面试。

先说听说测试,今年与往年有点不太一样,听说测试分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有一段video,听完之后简单说一下main idea and details,今年的内容说的是Isis偷运文物到黑市上卖之类的,给大家的建议是在整个考研过程中要坚持每天听听力,复述,免得到复试的时候抓瞎。

听说测试的第二部分是一个speech,有一个话题,准备几分钟。

今年的题目是clashes of civilization are inevitable.听说测试就是这样。

听说测试完就是综合笔试,笔试也是分两个部分。

第一个是针对所给文章写outline,今年的文章是collaboration,from Wright brother to robots.这篇文章可能是来自哈佛商业评论。

(平常一定要阅读外刊)笔试第二部分,汉语作文。

给一小段文章,谈自己的看法,题目是选拔人才是要名校还是才能。

文章节选自光明日报。

下午的面试,分了三个考场还是四个,顺序打乱,没有按照排名,每个教室有三个面试老师。

两名中国老师,一名外教。

我这边的情况是只有坐在中间的老师发问。

大致流程是这样的,进教室,给老师鞠躬问好。

老师示意坐下之后就开始咯。

老师很nice,一开始是freetalk,问一些基本问题,都很简单,问了专四和专八,来自哪里,有什么爱好,专业是什么,然后就是那个热点讨论,大概问了三个问题。

为什么选择翻硕,你对language services industry有什么认识,怎么看待当今社会的腐败问题,你对翻译领域还有哪些了解。

大概就是这样,还有的教室考到了视译,大家可以简单准备一下。

2017年政治基础班讲义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考点01: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局势1.抗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形势发生深刻变化:①在主要的帝国主义国家中,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被打败;战胜国英、法也被严重削弱;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②苏联成为足以与美国抗衡的世界一流强国。

东欧和亚洲出现了一些人民民主国家。

③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南太平洋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

2.抗战胜利后,美国取代了日本在中国的地位,在中国采取了扶蒋反共的政策。

3.战后的政治形势,总的说来,对中国人民实现建设新中国的目标是有利的:①在国际上,帝国主义遭到削弱,社会主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力量有了新的发展,世界反动势力已经难以集中起来干涉中国革命。

②在国内,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提高,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万人,解放区扩大到1亿人口。

③经过整风学习,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高度的团结。

中国人民克服一切困难,实现其基本历史要求的时机,已经到来。

考点02: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广大人民热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2.蒋介石在积极准备内战的同时,又表示愿意与中共和平谈判,其目的是:①以此敷衍国内外舆论,掩盖其正在进行的内战准备。

②诱使中共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以期不战而控制全中国。

③如果谈判不成,即放手发动内战,并把战争责任转嫁给中央。

3.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

4.1945年8月,蒋介石连发三电,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5.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下达停战令。

同一天,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达成了政府组织、国民大会、和平建国纲领、宪法草案、军事问题等五项协议。

考点03: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1.全面内战爆发。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

2.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

中国共产党清醒的估计了国内外形势,坚决认定,我们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

3.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为了打退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军事进攻,中共中央指出:①在政治上,必须和人民群众亲密合作,必须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人,在党的领导下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②在军事上,必须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

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于全民的包围中考点01: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1.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经过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国民党军处于被动地位,各战场陆续转入进攻,构成了人民解放军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的总形势。

(★重要考点)①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于1947年6月30日突破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

②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主力为东路,挺进苏鲁豫皖地区。

③陈赓、谢富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为西路,挺进豫西。

2.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①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②1947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会议,制定了夺取全国胜利的行动纲领。

③1947年底,战争已经主要的是在国统区进行。

国民党军队被迫由战略进改转入全面防守。

考点02: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一)从《五四指示》到《中国土地法大纲》1.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其基本内容是:①坚决地支持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采取各种适当方法,使地主阶级剥削农民而占有的土地转移到农民手中。

②用一切方法吸收中农参加运动,绝不可侵犯中农土地。

③一般不变动富农土地,对富农和地主有所区别。

④不可将农村中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方法,运用于城市中反对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斗争。

2.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①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②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二)土地改革运动的热潮1.全国土地会议以后,解放区广大农村迅速掀起土地制度改革(习惯称“土改”)运动的热潮。

2.经过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政治觉悟和组织程度空前提高,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3.土地制度改革,是从根本上摧毁了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

考点03:第二条战线的形成1.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危机①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也迅速地发展起来,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

②国民党政府由于它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抗战后期在大后方便已严重丧失人心。

2.学生运动的高涨①1945年底,昆明学生发动了以“反对内战,争取自由”为主要口号的一二•一运动。

②1946年12月30日,为抗议驻华美军强暴北京大学先修班一女学生,北平学生举行示威游行,史称抗暴运动或一二•三〇运动。

③1947年5月20日,南京、北平等地爆发了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史称五二〇运动。

3.人民民主运动的发展①1946年6月23日,以马叙伦为首的上海人民和平请愿团到达南京下关车站,遭国民党特务围攻毒打,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下关惨案。

②1947年间,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中,先后有120万工人举行罢工。

③1947年5月到6月,饥饿的城市居民的“抢米”风潮席卷包括江苏、浙江、安徽、四川等省的40多个大小城镇;在农村,农民不断掀起反抗国民党当局抓丁、征粮、征税的浪潮。

④1947年2月28日,台湾省台北市人民为反抗国民党当局的暴政、抗议反动军警屠杀市民,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

第三节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考点01: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中国的民主党派多数成立于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时期,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同这些阶级联系的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分子,其联系和代表的是人们在反帝爱国和争取民主的基础上的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与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纲领一致,因此,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合作联系。

考点02:第三条道路的幻灭(一)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他们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1.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1927年后形成为官僚资产阶级)。

2.民族资产阶级。

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

3.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

(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原因是:1.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来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不能为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具有如下几个特点: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它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②在民族工业中,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的比重大。

③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是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的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技术、设备以至原材料方面不得不依赖外国垄断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

④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

多数工厂没有现代化的机器设备,为手工业工场。

⑤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势力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得民族资产阶级也就不敢提出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政治纲领,从而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去动员和组织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的力量。

上述情况,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是带有两重性的阶级:①民族资产阶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反帝国主义和反官僚军阀政府的革命,成为革命的一种力量,成为无产阶级的同盟军,表现出一定的革命性。

②民族资产阶级不能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参加革命,不能建立起一个坚强的革命政党,将革命进行到底。

2.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来看,帝国主义列强不可能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

3.从中国的革命形势来看,国民党当局不允许任何阻止其一党专政的力量存在。

考点0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1.中国的民主党派,多数成立于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时期:①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同这些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分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