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第六单元按诊一、A11、下列按诊手法中,属于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程度的检查方法是A、叩法B、触法C、按法D、摸法E、寻法2、下列按诊手法中,可辨别病位及病性虚实的是A、触法B、摸法C、按法D、叩法E、以上都不是3、下列不属于按诊手法的是A、触法B、摸法C、按法D、叩法E、循法4、肌肤冷而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脉微欲绝者属于A、亡阳证B、亡阴证C、实热证D、真热假寒证E、真寒假热证5、肌肤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即感灼手者属于A、实热证B、里热证C、身热不扬D、真热假寒证E、真寒假热证6、汗出如油,四肢肌肤尚温而脉躁疾无力者多为A、亡阳证B、亡阴证C、实热证D、真热假寒证E、真寒假热证7、久病肌肤枯涩者多为A、气血两伤B、津液不足C、血虚不荣D、瘀血内停E、以上都不是8、外感发热者,按其手足可见A、手足俱冷B、手足俱热C、手足心热甚D、手足背热甚E、以上均不是9、手足心热甚者多为A、寒证B、实证C、温热证D、外感发热E、内伤发热10、按腧穴中,诊断心病常用的腧穴是A、日月、胆俞B、期门、肝俞、太冲C、巨阙、膻中、大陵D、章门、太白、脾俞E、中府、肺俞、太渊11、按腧穴中,诊断痫病的特定穴位是A、天枢B、定志C、天宗D、中府E、肾俞12、按腧穴中,常用于诊断小肠病的腧穴是A、期门B、天枢C、关元D、日月E、气海13、按腧穴中,中极穴常用于诊断何种脏腑的病变A、心病B、脾病C、小肠病D、大肠病E、膀胱病14、脐部压痛常见于何部位的病变A、小肠B、肝胆C、脾胃D、肾E、膀胱15、虚里搏动迟弱,或久病体虚而动数者多为A、宗气内虚B、心阳不足C、心肺气绝D、宗气不守E、外感热邪16、虚里按之,其动微弱者多属于A、宗气内虚B、心阳不足C、心肺气绝D、宗气不守E、外感热邪二、B1、A.真热假寒证B.真寒假热证C.表热里寒证D.表热证E.里热证<1>、身热,初按热甚,久按热反转轻者是A B C D E<2>、身灼热而肢厥者是A B C D E2、A.血分B.卫分C.营分D.阳分E.气分<1>、腹部肿块推之不移,痛有定处者病属A B C D E<2>、腹部肿块推之可移,痛无定处者病属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叩法:医生用手叩击病人身体某部,使之震动而产生叩击音、波动感或震动感,以此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程度的一种检查方法。
叩击法有直接叩击法和间接叩击法两种。
【该题针对“按诊的方法与意义”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1746,点击提问】2、【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摸法:医生用指掌稍用力寻抚局部,如胸腹、腧穴、肿胀部位等,探明局部的感觉情况,如有无疼痛和肿物、肿胀部位的范围及肿胀程度等,以辨别病位及病性的虚实。
【该题针对“按诊的方法与意义”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1747,点击提问】3、【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按诊的手法主要有触、摸、按、叩四法。
【该题针对“按诊的方法与意义”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1748,点击提问】4、【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肌肤冷而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脉微欲绝者为亡阳之征象。
【该题针对“按诊的内容-按肌肤的内容及临床意义”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1753,点击提问】5、【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肌肤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即感灼手者,称身热不扬。
常兼头身困重,脘痞、苔腻等症。
主湿热蕴结证。
【该题针对“按诊的内容-按肌肤的内容及临床意义”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1754,点击提问】6、【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汗出如油,四肢肌肤尚温而脉躁疾无力者,为亡阴之征。
肌肤冷而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脉微欲绝者为亡阳之征象。
身灼热而肢厥为阳热内盛,格阴于外所致,属真热假寒证。
【该题针对“按诊的内容-按肌肤的内容及临床意义”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1755,点击提问】7、【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久病肌肤枯涩者,为气血两伤;肌肤甲错者,多为血虚失荣或瘀血所致。
【该题针对“按诊的内容-按肌肤的内容及临床意义”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1756,点击提问】8、【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手足心与手足背比较,若手足背热甚者,多为外感发热;手足心热甚者,多为内伤发热。
【该题针对“按诊的内容-按手足的内容及临床意义”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1758,点击提问】9、【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手足心与手足背比较,若手足背热甚者,多为外感发热;手足心热甚者,多为内伤发热。
【该题针对“按诊的内容-按手足的内容及临床意义”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1759,点击提问】10、【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心病的常用腧穴:巨阙、膻中、大陵。
【该题针对“按诊的内容-按腧穴的内容及临床意义”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1762,点击提问】1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诊断疾病的特定穴位:(1)天枢:急泻、久泻、大瘕泻。
(2)定志:痫病。
(3)肾俞、环跳:腰痹、偏痹。
(4)生殖点、肾俞:精癃、精浊。
(5)大肠俞、孔最:痔疾、脾约。
(6)阑尾穴(上巨虚穴下1~2寸处):肠痈。
(7)大抒、天宗:项痹。
(8)肩俞、天宗:肩痹。
(9)胆囊点:胆瘅、胆胀。
(10)肺俞、中府:肺病。
(11)肝俞、期门:肝病。
【该题针对“按诊的内容-按腧穴的内容及临床意义”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1763,点击提问】12、【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诊断脏腑病变的常用腧穴:(1)肺病:中府、肺俞、太渊。
(2)心病:巨阙、膻中、大陵。
(3)肝病:期门、肝俞、太冲。
(4)脾病:章门、太白、脾俞。
(5)肾病:气海、太溪。
(6)大肠病:天枢、大肠俞。
(7)小肠病:关元。
(8)胆病:日月、胆俞。
(9)胃病:胃俞、足三里。
(10)膀胱病:中极。
【该题针对“按诊的内容-按腧穴的内容及临床意义”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1764,点击提问】13、【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诊断脏腑病变的常用腧穴:(1)肺病:中府、肺俞、太渊。
(2)心病:巨阙、膻中、大陵。
(3)肝病:期门、肝俞、太冲。
(4)脾病:章门、太白、脾俞。
(5)肾病:气海、太溪。
(6)大肠病:天枢、大肠俞。
(7)小肠病:关元。
(8)胆病:日月、胆俞。
(9)胃病:胃俞、足三里。
(10)膀胱病:中极。
【该题针对“按诊的内容-按腧穴的内容及临床意义”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1765,点击提问】14、【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脐部压痛,见于小肠、横结肠、输尿管病变。
【该题针对“按诊的内容-按脘腹的内容及临床意义”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1771,点击提问】15、【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按虚里的病理表现与临床意义(1)虚里按之,其动微弱者为不及,是宗气内虚之征,或为饮停心包之支饮。
(2)搏动迟弱,或久病体虚而动数者,多为心阳不足。
(3)按之弹手,洪大而搏,或绝而不应者,是心肺气绝,属于危候。
(4)孕妇胎前产后,虚里动高者为恶候。
(5)虚损劳瘵之病,虚里日渐动高者为病进。
(6)虚里搏动数急而时有一止,为宗气不守。
(7)胸高而喘,虚里搏动散漫而数者,为心肺气绝之兆。
(8)虚里动高,聚而不散者,为热甚,多见于外感热邪、小儿食滞或痘疹将发之时。
(9)因惊恐、大怒或剧烈运动后,虚里动高,片刻之后即能平复如常不属病态;肥胖之人因胸壁较厚,虚里搏动不明显,亦属生理现象。
【该题针对“按诊的内容-按虚里的内容及临床意义”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1772,点击提问】16、【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按虚里的病理表现与临床意义(1)虚里按之,其动微弱者为不及,是宗气内虚之征,或为饮停心包之支饮。
(2)搏动迟弱,或久病体虚而动数者,多为心阳不足。
(3)按之弹手,洪大而搏,或绝而不应者,是心肺气绝,属于危候。
(4)孕妇胎前产后,虚里动高者为恶候。
(5)虚损劳瘵之病,虚里日渐动高者为病进。
(6)虚里搏动数急而时有一止,为宗气不守。
(7)胸高而喘,虚里搏动散漫而数者,为心肺气绝之兆。
(8)虚里动高,聚而不散者,为热甚,多见于外感热邪、小儿食滞或痘疹将发之时。
(9)因惊恐、大怒或剧烈运动后,虚里动高,片刻之后即能平复如常不属病态;肥胖之人因胸壁较厚,虚里搏动不明显,亦属生理现象。
【该题针对“按诊的内容-按虚里的内容及临床意义”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1773,点击提问】二、B1、【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身热初按热甚,久按热反转轻者为热在表。
【该题针对“按诊的内容-按肌肤的内容及临床意义”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1751,点击提问】【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身灼热而肢厥为阳热内盛,格阴于外所致,属真热假寒证。
【该题针对“按诊的内容-按肌肤的内容及临床意义”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1752,点击提问】2、【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痛有定处,按之有形而不移者为积,病属血分。
【该题针对“按诊的内容-按脘腹的内容及临床意义”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1769,点击提问】【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痛无定处,按之无形,聚散不定者为聚,病属气分。
【该题针对“按诊的内容-按脘腹的内容及临床意义”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1770,点击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