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运行材料-自考考试大纲

汽车运行材料-自考考试大纲

第1章绪论1、汽车运行材料概念汽车运行材料,是指在车辆运行过程中,使用周期短,消耗费用较大,对车辆使用性能有较大影响的一些非金属材料。

2、汽车运行材料基本内容按照对汽车运行的作用和消耗方式不同,可分为:车用燃料、车用润滑油料、车用工作液和汽车轮胎第2章石油的基本知识(三)考核知识点1、石油的组成:碳、氢、硫、氧、氮2、石油的分类:⑴按原油密度分:轻质、中质、重质原油⑵硫含量分:低硫、含硫、高硫原油⑶蜡含量分:低蜡、含蜡、多蜡原油⑷按胶含量:低胶、含胶、多胶⑸按特性因素分:石蜡基原油、中间基原油、环烷基原油⑹按关健馏分特性分类3、石油产品和润滑剂的分类石油产品:石油气体、汽油、柴油、煤油、润滑剂、沥青、重柴油、重油、渣油润滑剂:脂肪酸及其金属皂类、酯类、酰胺类、石蜡及烃类4、润滑油添加剂的作用:按作用分为清净分散剂、抗氧化腐剂、金属钝化剂、极压抗磨剂、油性剂和摩擦改进剂、粘度指数改进剂、防锈剂、降凝剂、抗泡沫剂等。

1、净分散剂作用可分为酸中和、增溶、分散和洗涤等四个方面。

2、氧抗腐剂其作用可以抑制油品氧化.3、金属钝化剂也是一种抗氧剂,但本身并无抗氧化作用,而是间接地"钝化"金属活性,抑制金属及其化合物对油品氧化其催化作用,减少油品的败坏,延长油品的使用寿命。

4、积压抗磨剂它的作用是其分解产物在摩擦高温下与金属起反应,生成剪切应力和熔点都比纯金属低的化合物,从而防止接触表面咬合和焊溶,有效的保护金属表面。

5、油性剂和摩擦改进剂能使润滑油增加油膜强度,减少摩擦系数,提高抗磨损能力,降低运动部件之间的摩擦和磨损的添加剂6、粘度指数改进剂用来配制稠化剂油,使配制的油品具有优良的粘温性能,使其低温起动性好,油耗低和具有一定的抗磨作用。

7、防锈剂在金属表面形成牢固的吸附膜,以抑制氧及水,特别是谁对金属表面的接触,使金属不致锈蚀。

8、降凝剂作用主要是降低油品的凝固点,并保证油品在低温下能够流动。

9、抗泡沫剂液压油、压缩机油等油品可能遇到开机、停机频繁的工作条件,内燃机油、齿轮箱油等循环系统的搅拌又比较激烈,常常会产生大量泡沫,造成能量传递和供油故障。

抗泡方法很多,可分为物理-机械抗泡和化学抗泡。

(四)考核要求1、石油的组成(1)识记:石油的烃类组成,石油的非烃类组成(2)领会:石油烃类组成的特性2、石油的分类(1)识记:工业分类法,化学分类法(2)领会:商品分类法,关键馏分特性分类法第3章车用汽油3.1 汽油的使用性能(一)蒸发性(重点)定义:汽油由液态转化为气态的性质;对发动机工作的影响:汽油的蒸发性好,容易汽化,与空气混合就均匀,可燃混合气的燃烧速度就快,且燃烧得也完全,所以发动机容易起动,加速及时,各工况间转换灵敏柔和,机械磨损减少,汽油消耗降低。

反之,汽油蒸发性不好,则难以在低温条件下形成足够浓度的混合气,使发动机低温启动困难。

(二)抗爆性(重点)定义:汽油在汽油发动机气缸内燃烧时不产生爆燃的性能;对发动机工作的影响:可减少爆燃对发动机的危害即减少发动机强烈冲击波的作用,降低爆燃产生的高温和高压。

(三)氧化安定性(重点)定义:汽油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抵抗氧化生胶而保持自身性质不发生永久性变化的能力;对发动机工作的影响:P41(四)腐蚀性(重点)P45定义:由非烃类物质引起对发动机工作的影响(五)无害性(一般):指汽油在发动机内燃烧后的燃烧产物不对机动车排放、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性能。

P49(六)机械杂质和水分(一般):P503.2 汽油蒸发性的评定指标(一)馏程(重点)典型馏分的蒸发温度(初馏点,10%蒸发温度,50%蒸发温度,90%蒸发温度,终馏点)残留量(是对100mL汽油在规定条件下蒸馏时,不能被蒸发的残留物质与100mL汽油的体积百分比)典型馏分蒸发温度对发动机工作的影响P30,测定方法:即记录温度点和计量残留物P32。

(二)饱和蒸气压(重点)定义: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汽油在适当的试验仪器中蒸发达到平衡状态时,汽油蒸发所显示的最大压力。

及对使用的影响:对燃油供给系产生气阻的倾向有直接影响,同时还与汽油在贮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蒸发损耗的倾向有密切关系。

测定方法:汽油馏程测定仪3.3 汽油抗爆性的评定指标(一)辛烷值(重点)定义:表示点燃式发动机燃料抗爆性的一个约定数。

分类:马达法辛烷值和研究法辛烷值。

(二)抗爆指数(次重点)定义:是汽油马达法辛烷值与研究法辛烷值的平均值。

意义:较全面地反映汽油在车辆运行中的抗爆能力。

(三)辛烷值测定法(次重点)ASTM-CFR试验机3.4 汽油氧化安定性的评定指标(一)实际胶质(重点)定义: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测得的汽油蒸发残留物中正庚烷的不溶部分;及其对使用的影响,测定法:先使已知量的汽油在控制温度和空气流的条件下蒸发,再在蒸发残留物中加入一定量的正庚烷,并在轻轻地转动后静置,小心的倒掉正庚烷溶液,并重复按上述步骤进行抽取提馏,最后按规定的方法称重和计算便可测得汽油的实际胶质。

(二)诱导期(重点)定义:指在规定的加速氧化条件下,油品处于稳定状态所经历的时间周期。

及其对使用的影响,测定法:将100mL被测汽油注入玻璃油杯内,再将玻璃油杯置于金属氧弹中。

向金属氧弹中充入氧气,使压力达到0.7MPa,再把金属氧弹置入100℃水浴中,观察金属氧弹内的压力变化。

3.5 汽油腐蚀性的评定指标(一)硫含量(重点)定义:指存在于汽油中的硫和一切硫化物中的硫的总含量,以质量百分比表示。

及其对使用的影响,测定法:将一定数量的汽油试样注入带有灯芯的燃烧灯中,并让汽油渗透灯芯,剪掉灯芯在灯管外的露出部分。

再将燃烧灯调整合适,称其质量。

(二)硫醇(次重点)博士试验,硫醇硫测定。

P48(三)铜片腐蚀试验(一般):直接用铜片检查汽油有无腐蚀作用的试验。

P47(四)水溶性酸或碱(一般):判定汽油中是否存在可溶于水的酸性或碱性物质。

P493.6 车用汽油规范或标准(一)世界燃料规范——无铅汽油(一般)分类规范。

(二)我国车用汽油标准(次重点)标准号,汽油牌号:90号,93号,95号。

(三)我国车用乙醇汽油标准(一般)牌号:90号,93号,95号。

3.7 车用汽油的选用(一)汽油的选择(重点)选择原则:1,按说明书规定选用;2,若一时不能满足需要时,可以用牌号相近的汽油暂时代用,但必须对汽油机进行适当的调整;3,装有三元催化转化器和氧传感器的汽车尽量选择含铅量低的汽油;4,推广使用加入有效的汽油清净剂的汽油;5,注意季节变化、车辆使用地区变化等外界条件改变对汽油选择的影响。

(二)燃料管理和安全使用(次重点)燃料质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蒸发损失、氧化变质、外界污染。

预防燃料蒸发和变质的措施燃料的安全保管:1,采用合理的贮存方式;2,正确选择贮油容器。

(三)考核知识点1、汽油的使用性能2、各使用性能的评定指标3、车用汽油的规范4、车用汽油的选用(四)考核要求1、汽油的使用性能(1)识记:各种性能的定义(2)领会:各种使用性能对发动机工作的影响2、各使用性能的评定指标(1)识记:各评定指标的概念(2)领会:各指标代表的意义及测定方法。

3、车用汽油的规范(1)识记:车用汽油的牌号及标准4、车用汽油的选用(1)识记:选择原则,燃料质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预防燃料蒸发和变质的措施,燃料的安全保管(2)简单应用:如何合理选择汽油。

第4章车用柴油4.1 柴油的使用性能(一)低温流动性(重点)定义:指在低温条件下轻柴油具有一定的流动状态的性能。

对发动机工作的影响。

(二)燃烧性(重点)定义:指柴油在柴油机中是否容易着火,并防止柴油机发生工作粗暴现象的能力。

对发动机工作的影响:柴油经喷咀喷入气缸后,在高温高压空气中迅速雾化、蒸发,与高温空气充分化合形成混合气。

在高温高压环境下,混合气中的烃类分子与氧化应生成过氧化和物,当过氧化和物积累到一定浓度达到自燃点时开始燃烧、爆炸,并释放能量推动活塞做功。

(三)雾化和蒸发性(重点)定义:指轻柴油在柴油机气缸内经喷油器喷出时分散成液体雾粒及液体雾粒汽化蒸发的能力。

对发动机工作的影响:对柴油机动力的正常发挥,减少机件磨损,降低油耗等都有直接的关系。

(四)安定性(重点)定义:包括贮存安定性和热安定性,贮存安定性是指柴油在运输、贮存和使用过程保持外观、组成和使用性能不变的能力;热安定性是指柴油在柴油机的高温条件下,以及溶解氧的作用下,发生变质的倾向。

对发动机工作的影响。

(五)腐蚀性(一般):主要由其中的硫化物和有机酸等成分产生的。

P71(六)无害性(一般):(七)清洁性(一般):指轻柴油中不应含有机械杂质和水分,燃烧不产生灰分等。

P714.2 柴油低温流动性的评定指标(一)凝点(重点)概念:轻柴油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冷却到液面不移动时的最高温度。

测定方法:先将试样装入试管,再将试管放在冷却器中进行冷却。

当试样的温度冷却到预期温度时,将放在冷却器中的试管倾斜45度,保持1min,观察试样的液面是否有移动迹象。

按上面的做法找出其液面停止移动的最高温度,即为所测试样的凝点。

(二)冷滤点(重点)概念:指在规定条件下,当试油通过过滤器每分钟不足20ml时的最高温度(即流动点使用的最低环境温度)。

测定方法:将45ml试样装入试杯中,在规定的条件下冷却,当冷却到、、、P63。

4.3 柴油雾化和蒸发性的评定指标(一)馏程(重点)定义:油品在规定条件下蒸馏所得到的,以初馏点和终馏点表示其蒸发特征的温度范围;分类:初馏点和终馏点。

(二)运动黏度(次重点)定义:在相同温度下,流体的动力黏度与密度之比。

分类:动力粘度、运动粘度和条件粘度。

黏度对发动机工作的影响:机油黏度过大会造成:1. 发动机低温起动困难。

在发动机低温起动时,机油流动阻力过大,上油慢,尽管油压显示已经足够高了,但因为机油的泵送性差,使得从发动机起动到机油进入摩擦面的时间过长,磨损量严重增大;2. 因机油黏度过大,发动机在起动时,曲轴转动所需的转矩偏大,转速低,直接造成了点火困难;3. 功率损失大。

机油黏度大,造成零部件之间的摩擦阻力增大,摩擦损失功率增加;同时,曲轴搅动机油的阻力也会增大。

这些都降低了发动机的效率。

机油黏度过小会造成:1. 油膜厚度不够,油膜强度差,容易被破坏。

在高温、高压的摩擦表面上不易形成足够厚度的油膜;且油膜承载能力差,在载荷作用下极易被破坏,使机件得不到正常的润滑,造成发动机的过度磨损;2. 密封作用差。

机油黏度过小,造成活塞环密封不良,直接造成燃烧室窜气和机油烧失;致使发动机功率下降、机油污染劣化和燃料、机油的过量损耗。

(三)密度(次重点)P65(四)闭口闪点(一般)概念: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加热油品所产生的蒸汽与周围空气形成的混合气接触火焰发生瞬间闪火的最低温度;测定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