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京市城市道路挖掘沟槽修复程序及要求[1]

南京市城市道路挖掘沟槽修复程序及要求[1]

南京市城市道路挖掘沟槽修复程序
及质量控制要求
(试行)
为了加强城市道路挖掘工程的管理,强化沟槽修复效果,提高挖掘沟槽修复质量,合理使用挖掘经费,保障城市道路完好水平,根据《南京市城市道路挖掘管理规定》,特制定南京市城市道路挖掘沟槽修复程序及质量控制要求。

一、城市道路沟槽修复执行的规范及检查办法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01-90)
《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03-9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06)
《城市道路与桥梁设施完好标准和检查方法》
二、城市道路沟槽修复的总体要求
城市道路按其性质可分为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及支路。

按其服务功能又可分为车行道和人行道。

城市道路上沟槽挖掘修复作业应做到文明施工,作业现场应做到“有围挡、无扬尘、低噪声、渣土及时运”。

为了保证沟槽的回填质量,对沟槽应采用半刚材料(二灰砂或二灰碎石)进行分层夯实回填。

修复后的沟槽应保持边线顺直,与原路面接缝平整,其道路结构应满足车辆或行人的承载要求。

(一)、车行道面层总体要求:
1、对于城市快速路及主干道,沥青面层的厚度应控制在15±1cm,其推荐采用的面层结为:
4cmAC-13c+5cmAC-16c+6cmAC-20c或采用双层
8cmAC-20c。

水泥混凝土路面其厚同原有道路,标号采用C40。

2、对于次干道及支路其沥青面层的厚度应控制在10±1cm,其推荐采用面层结构为:4cmAC-13c+6cmAC-20c。

水泥混凝土路面其厚同原有道路,标号采用C35。

对于特殊路段的车行道面层结构按其原有道路面层结构恢复。

(二)、人行道面层修复的总体要求
对于人行道上的沟槽面层修复时,应采用和原人行道同质材料进行恢复。

依据“节约优先、环保优先”的原则,对块状铺砌的人行道面层,尽可能利用好回收的面层材料。

三、城市道路沟槽挖掘作业施工流程
1、根据设计图纸或审批后的施工方案,由挖掘单位现场确定管线位置,划出管道的灰线,并设立管道灰线的控制点。

2、根据审批后的施工方案对管道的作业范围按规定进行围挡。

3、根据审批后的施工方案对车行道或现浇的人行道沟
槽开挖的边缘线进行切割。

4、根据设计图纸或审批后的施工方案进行沟槽开挖,严格控制好沟槽开挖标高,严禁超挖。

5、各管道按照其专业要求进行管道铺设。

6、彻筑各类管道检查井。

7、对沟槽按照管腔、管顶至道路结构层和道路结构层的要求分别进行填筑。

8、由监管单位组织,由挖掘施工单位、修复单位共同对沟槽的回填质量进行检查验收。

9、对验收合格的沟槽移交给修复单位进行路面层的恢复。

四、挖掘单位沟槽挖掘回填流程及质量控制要求
1、挖掘单位根据设计图纸和审批后的施工方案,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进行沟槽的开挖。

沟槽开挖前应根据施工方案对路面进行切割,并对作业段落进行围挡。

2、依据管道的设计图纸和审批的挖掘施工方案进行沟槽的开挖,开挖过程中严禁扰动槽底土壤,如发生扰动槽底土壤,应先去除扰动的土壤后采用碎石填平夯实。

3、沟槽底开挖标高应控制在±20mm,铺筑管道基础时应保特槽底无积水。

4、按照设计图纸或施工方案铺筑各类管道的基础,基础的铺筑质量应满足各专业规范的要求。

5、铺设各类管道,其管道接口、纵坡等指标应满足其相应的专业规范要求。

6、检查井底板浇:对土质较好地段(土基承载力>
10t/m2)应采用混凝土底板,土质较差的地段(土基承载力<10t/m2),应采用钢筋混凝土底板。

检查井底板的平面尺寸为井的外框尺寸每边向外扩大10cm,厚度应大于10cm。

对于普通混凝土底板其标号不得低于C20,对于钢筋混凝土底板其标号不得低于C25。

7、检查井井筒砌筑时严禁采用粘土砖,井筒砌筑应采用模块或混凝土砖。

模块的灌注砂浆及混凝土砖的砌筑砂浆的标号应大于M10。

对车行道上的检查井框盖必须采用铸铁或球墨铸铁材料,严禁使用其他复合型材料的检查井框盖。

井口标高与道路面层的高差应控制在±5mm范围内。

8、沟槽回填:沟槽回填前应排除槽内积水,对沟槽应按照管腔、管顶至结构层及结构层三个不同的区域分别回填,回填的控制要求如下:
(1)、区域划分定义:以开挖道路面层的标高为±0,对城市快速路及主干道,其车行道结构层及面层的范围为0~(-65cm),城市次干道及支路其车行道结构层及面层的范围为0~(-55cm)。

(2)、管腔回填:管腔的最小宽度>30cm时,应采用二灰砂材料进行回填,其配比为石灰:粉煤灰:石屑=8:27:
65,其7天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应大于0.8Mpa。

管腔内回填分层的虚铺厚度控制在20cm 以下,采用动力夯实机械进行夯实,其管腔内每一层回填材料的压实度>93%。

对于管腔的最小宽度<30cm时,应采用C10细石混凝土回填,回填的分层厚度控制在20cm以下,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

(3)、管顶至结构层之间的回填:回填材料及分层厚度同管腔部分,其每一层压实度>95%。

(4)、道路结构层的铺筑:
(A)、对于城市快速和主干道,其道路基层(-15cm)~(-65cm )范围,应采用二灰碎石进行铺筑。

二灰碎石的配比为石灰:粉煤灰:碎石=8:12:80,其7天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应大于1.0Mpa。

50cm的二灰碎石层应分三层进行铺筑,自下而上分层厚度为16cm +16cm+18cm。

对于下两层二灰碎石层采用动力夯实机械进行夯实,对上层18cm二灰碎石铺筑完成以后,采用18~21t的三轮压路机的后轮进行碾压,整个结构层范围内压实度>96%。

(B)、对城市次干道及支路的车行道,其道路基层
(-10cm)~(-55cm )范围,可以采用二灰砂做为基层材料进行铺筑,40cm 的结构层分两层进行铺筑,每一层的控制厚度为20cm,下层结构层采用动力夯实机械进行夯实,上层结构层采用18~21t的三轮压路机的后轮进行碾压,结
构层范围内的压实度控制指标同(A)。

(C)、人行道的沟槽回填要求参照次干道及支路执行。

五、修复单位沟槽面层恢复流程及质量控制要求
(一)、沥青路面恢复
1、沟槽回填质量验收合格后,对沟槽两侧各宽50cm的原有沥青路面铣刨4cm,清除沟槽内的浮土及铣刨废渣,用三轮压路机的后轮对沟槽的二灰碎石基层进行复压。

2、对沟槽内的二灰碎石顶面喷洒热沥青或乳化沥青。

热沥青的喷洒量为0.8Kg/m2,乳化沥青的喷洒量为1Kg/ m2。

3、铺筑下面层的AC-20沥青混凝土,其压实度>97%,平整度<5mm。

4、对于铣刨后的路面及下面层沥青混凝土的顶面喷洒乳化沥青粘层油,喷洒量为1Kg/ m2(对于快速路及主干道的三层式沥青面层,其中面层与上面层之间也必须喷洒1Kg/ m2的乳化沥青)。

5、铺筑上面层AC-13c沥青混凝土,其压实度>97%,平整度<5mm。

上面层铺筑完成后必须待自然冷却后开放交通。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恢复
1、沟槽回填质量验收合格后,清除沟槽内的浮土,采用三轮压路机的后轮对沟槽的二灰碎石基层进行复压。

2、根据道路的性质,分别浇筑与原有道路同厚C40或
C35水泥混凝土面层。

3、浇筑时其混凝土坍落度要控制在30mm~50mm,振捣时应先插入后平板。

对于快速路及主干道的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强>5Mpa,次干道及支路的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强>
4Mpa。

其浇筑的平整度要求同沥青路面。

4、混凝土浇筑完成以后采用塑料薄膜进行养生,待其到达设计强度后放可开放交通。

(三)、人行道面层恢复
1、人行道沟槽回填质量验收合格后,清除沟槽内的浮土,用动力夯实机械对沟槽夯实,用与原有人行道同样材质的材料对人行道面层进行恢复。

2、对于块状铺砌的人行道面层,其相邻块的高差<
3mm,整个人行道的平整度<5mm。

3、对现浇面层的人行道,其面层标号不得低于C25号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同车行道,但混凝土的抗弯拉强度不做为控制要求。

六、主要要控制指标及测试方法
1、平整度:采用3m直尺进行测量。

2、压实度:采用灌砂法或核子仪进行测定。

3、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的尺寸150mm×150mm×150mm,标养28天后在压力机上测试其强度。

4、混凝土抗弯拉强度:试件的尺寸100mm×100mm×
400mm,标养28天后在压力机上采用三点加载的方式测试,其强度R b=0.85PL/bh2。

5、二灰砂和二灰碎石含灰量:采用滴定管用酸试剂消耗量来测定。

6、二灰砂和二灰碎石无侧限强度:试件的尺寸为:直径150mm高150mm的圆柱体,养生7天后在压力机上测试其强度。

7、沥青混凝土主要指标:级配、流值及稳定度。

南京市市政公用局
二00七年十一月二十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