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开篇用十分凝练的语言,描写了富有特征的六种景物,使形态、声音、色彩一一得到了表现。
B.颔联采用了拟人、衬托的手法,借“落木”“长江”喟叹生命短暂,而时间无穷。
C.颈联的“万里”“百年”与颔联的“无边”“不尽”有相互呼应的作用。
D.结尾的两句分承“作客”和“多病”。
诗人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
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含蕴丰厚。
解析:选B。
B项,“采用了拟人、衬托的手法”有误,其中没有运用拟人手法。
2.“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老杜以诗酒为生涯,写过许多与酒有关的词句,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A.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B.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C.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D.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解析:选C。
C项,表达的是喜悦之情。
3.首联两句中,“渚清沙白鸟飞回”既有“渚清沙白”这样的____________描写,也有“鸟飞回”这样的____________描写,整句属于____________的写法。
而“哀”字写猿啸声哀,但也微微透露出作者愁苦的思绪,这里采用的是______________的写法。
颔联两句中,“萧萧”写出了____________的情态,“滚滚”写出了____________的气势,这两句意境更加____________,感情更加____________。
整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____________的风格。
答案:静态描写动态描写动静结合寓情于景秋风扫落叶大江东去雄迈雄浑开阔慷慨低沉沉郁顿挫4.根据“艰难苦恨繁霜鬓”句,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杜甫的“艰难苦恨”包含着哪些寄寓?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包含着对个人病困潦倒生活的深沉感叹;对终生壮志难酬的激愤与哀怨;对祖国多灾多难现实的忧愁与焦虑;对人民艰苦命运的关切。
二、语言运用5.(2014·福建省柘荣一中期中)四川省风景名胜众多,峨眉山、九寨沟、青城山、武侯祠、杜甫草堂、乐山大佛、剑门雄关、三星古迹……请选择四川省的两处名胜为上下联的写作对象,拟一副对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诸葛功盖三分,武侯殿阁巍巍;杜甫诗成千秋,草堂花木森森。
6.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杭州地铁禁食的两条理由,并作简析。
记者问:《杭州地铁乘客守则》中,为什么明文规定列车内禁食?杭州地铁集团工作人员回答:如果有人在封闭的地铁车厢内吃韭菜包子、葱油饼、糖蒜等带刺激味的食品,坐在旁边的你一定很不舒服吧?万一不小心把油渍蹭到你身上,那就更是“悲剧”了。
倘若食物残渣、水滴、牛奶、油性食品等,洒落在地上,不但容易使乘客滑倒,还极易引来蚊蝇、蟑螂和老鼠。
老鼠咬断电缆就会造成通讯、信号中断,甚至引发火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语段及语言表达简明、准确、得体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注意概括原文信息,还要注意做到口语和书面语的转换。
答案:①地铁饮食不文明,影响车厢卫生和其他乘客。
②地铁饮食不安全,容易产生事故隐患。
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车辚.辚(lín)干.云霄(ɡàn)点行频.(pín)B.陇.亩(lǒnɡ) 尘埃.(ài) 声啾.啾(jiū)C.涕泗..(tì)(sì) 渚.清(zhǔ) 戎.马(rónɡ)D.潦倒(liǎo) 猿啸.(xiào) 危樯.(qiánɡ)解析:选C。
A.“干”读“ɡān”;B.“埃”读“āi”;D.“潦”读“liáo”。
2.(2014·福建省福安市第三中学检测)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盘桓跌宕生姿讫今追本溯源B.戊戌珠联璧合震慑针砭时弊C.瓦砾责无旁贷联络风餐路宿D.乾坤煞有介事霜鬓壮志难筹解析:选B。
A.讫-迄;C.路-露;D.筹-酬。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行人..弓箭各在腰B.耶娘妻子..走相送C.或从十五北防河.D.禾生陇亩无东西..解析:选D。
A.古义:出征之人;今义:在路上走的人。
B.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C.古义:专指黄河;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
4.下列加点词的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役夫敢申恨.恨:遗憾B.无边落木..萧萧下落木:落叶C.吴楚东南坼.坼:裂开D.危.樯独夜舟危:高解析:选A。
恨:怨恨。
5.下列句子中关于通假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夙遭闵.凶闵:通“悯”,指可忧伤的事,多指疾病死丧B.边庭.流血成海水庭:通“廷”,屋前空地。
C.所守或匪.亲匪:同“非”,不,不是。
D.禾生陇.亩无东西陇:通“垄”,田埂。
解析:选B。
B项,无通假字。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6~7题。
岁暮①[唐]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
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6.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本诗,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明确注释中点明时局背景,还要做到知人论世,根据平时所学习的杜甫的诗歌,了解杜甫的终生志向,然后进行综合思考,才能不遗漏要点。
答案:边境发生战事,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7.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本题中的修辞手法有借代、双关手法,如“岁暮”表面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
表现手法中有用典、对比,如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
答案: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秦州杂诗(其七)[注]杜甫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
【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流落到秦州。
期间,他先后写了二十首歌咏当地山川风物,抒发伤时感乱之情和个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诗篇,统题为《秦州杂诗》。
本篇是第七首。
8.本诗首联颇受古人青睐,清沈德潜说“起手壁立万仞”(《唐诗别裁集》),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首联的鉴赏能力。
这首诗的首联从大处着手,极力渲染秦州地理形势的险要,答题时,要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答案:首联大处落墨,概写秦州险要的地理形势:“莽莽”二字,写出了山岭的高峻绵延和雄奇苍莽的气势;“万重”则描绘出它的复沓和深广;“孤城”于“莽莽万重山”中,衬托其独扼咽喉要道的险要地位。
这一联隐约透露出一种严峻紧张的气氛。
9.有人说这首诗“三、四警绝。
一片忧边心事,随风飘去,随月照着矣”,请概述颔联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颔联表面写景,实则寓情于景,作者对边防形势的深切关注之情主要就是通过对景物的渲染表现出来的。
答案:颔联寓情于景,景中含情,作者从“孤城”着笔,用“月”“云”与“关塞”等意象,表达出特有的时代感和诗人的独特感受,不但深切地表现了边城特有的紧张警戒气氛,而且表达了诗人对边防形势的深切关注。
三、语言表达10.将下列语句排列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题干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①杜甫的“自谓颇挺出”,是一句充满自信心的自我评价,它有着历史和现实的依据。
②杜甫对自己的政治器识和文学才华也是十分自信的,而这两点,也恰好是当时科举考试的两项重要考试内容。